分享

什么是漆器?——独立桼艺人 黄洁贤 (汇编)

 灯下悦读 2022-09-04 发布于广东


漆器,特指用大漆涂于器物表面,令其具有实用性的同时,美化装饰,令器物漂亮,赏心悦目。这就是漆器。


韵颐漆器,是独立漆艺人黄洁贤女士原创的中国桼艺作品。以"艺术融入日常"为创作理念,致力于运用中国已有八千年历史的漆艺术语言创作日用艺术漆器,将国画、书法、中国结等中国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技法运用到漆器创作中,作品富有个性,可用可赏,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复兴,令国人越来越提升文化自信的今天,漆艺术、漆器重回国人视野,从墙上纯欣赏的艺术走回日常生活中,让美物提升人们雅致的生活品质。



桼,并非 漆


说到中国漆艺,肯定要讲到漆。中国漆艺使用的主要材料——大漆,并不是化学合成涂料,而是从漆树上割采的天然树液。


"漆"字原本写作"桼 ",象形字,上有木下有水,中间的一撇一捺却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状的两把刀。


桼,形象地表现了桼工半夜上山割桼的劳作情景,形象地展示了大漆是从漆树割采而得到的天然树液,并非化学合成产品。自从有了化学合成的工业涂料后,为了区分天然大漆和化学合成漆,就在古老桼字加上三点水的偏旁部首,产生了现代用的漆字,用于特指化学合成漆。后来随着文字的演进,桼字已极少使用,很多现代人都不认识了。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大漆被称为可以食用的涂料。至今被世界公认是最安全最环保的涂料之王、粘胶之王。


漆树只有我国部分地区能种植成活。


大漆是割开漆树的树皮,漆树挨了刀子,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天然树液涂料。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割漆,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


每棵漆树7-10年成材,割采期大约10年左右。割漆要适当休停,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让漆树休养恢复,稍有不慎就会把漆树割死。


每棵成材的漆树每年采割的漆液约1斤, 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最多只能割出 约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可见大漆之珍贵。




采割后的漆液经过滤、晾、晒、脱水后的精制漆,具有防水、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可以千年不腐,才是中国漆艺的主要原材料,也是金缮修复的材料。


我们常说的"油漆",原本并不是指现在遍地所见的聚氨酯、丙烯酸组成的学合成涂料,而是指桐油和大漆,漆树产的大漆,含的是天然漆酚、漆酶,和化学涂料毫无关系。现在油漆店里的"油漆",是文字词汇发展到今天的词意转换和演进。


漆与"七"有缘,最早使用漆的器物,是河姆渡遗址里的一只朱漆木碗,迄今已七千年;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


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的表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漆器,国之大器

漆艺,历七八千年之久远


所谓漆器,今人对大漆、对漆器认识不深,其实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化,就是漆文化。近8000年前中国远古先民的伟大发明,唐代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弘扬成国术,却在中国反而没落了。现在国人很少见到真正的漆器。


漆器深沉、含蓄、浑厚、优雅。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


做漆文化,要懂漆懂书,还要懂画,它们同道不同法。战国时期漆器是主要生活器物,后兼顾观赏性,发展出镶嵌、堆金、彩绘等繁复的技法,至唐宋发展到巅峰。而今人所知的漆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形成发展的艺术画种。


从漆到器,从技到艺,大漆艺术经历了深厚沉积的文化滋养,也经历了精湛绝伦的技艺修磨,使其成为美轮美奂的中国乃至东方古典艺术样式的代名词。造物者的智慧,赏鉴者的隐喻,美用者的沁润,成就了漆器作为千百年来中国贵族所享有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漆艺也成为了探究古典美学至高境界的灵韵载体。


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漆器已不在是贵族专属器物,现代漆艺老师们将传统漆艺与日常用具结合,将几千的漆艺文化带入寻常百姓家。



大漆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件作品都需要经过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的全手工制作过程。工艺精湛繁复。


漆艺技法——


漆艺技法极为繁旨,无法一言以蔽之。通俗来说,大略可分为做胎底、涂漆、拭漆、入荫、打磨、镶嵌、画绘、雕刻、莳绘、揩清、推光等几大类关键技法,每种技又细分出多种步骤和工艺,每件漆器作品因漆艺师追求的表达意图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技法。很多漆艺师一辈子只从事某一大类漆器的创作。比如剔红( 雕漆 ) 、犀贲漆、莳绘、漆绘、描金等漆艺师


【关于"漆咬"】

大漆只有在未干之时才会令人容易出现皮肤红痒过敏症状,一般1-2周自愈,自愈后终生脱敏。


大漆干透后,不会再致敏,因此,大漆成品不会令人过敏,任何人可以放心触摸使用漆器成品。


大漆与化学合成物质不相容。


新制成的漆器带有淡淡的大漆天然酸香味,会随时间而减淡至消失。正常使用能加快褪味。而化学合成漆的气味则刺鼻难闻。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漆器在完成后,还有后期自我演变的过程。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随着完成时间越来越长,漆器在岁月中不断成长,漆膜越来越坚硬,色泽越来越饱满温润,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恤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

过去,"做东西"与"制造美"是同一件事。人们加工自然材料,做成日常生活中顺手好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人们也制造出了一种比实用功能的更为神圣的东西美。发展到工业时代,这种"制造美",变成了美术。工业产品首先的定义是"标准化"、"高速量产"。在现代化的大号角下,"工业"与"艺术"在各自的车道上高速前行,被鼓吹,被振兴,"做东西"与"制造美"不再是合一的。

曾几何时,"美",要不在工业化中成为设计师刻意营造的概念,要不在美术领域成为"纯粹的艺术"仅供欣赏。"民艺"则在"工业"与"艺术"之下,偏向实用则为"工",迎合美术则成"艺",所谓"传统手工艺"。

【犀贲(皮)漆工艺】

犀贲(皮)漆,是大漆工艺中一种极为神秘的技法,花纹的美丽与否关键在"打捻"(起纹)、漆层的设色分布、最后打磨等重要步骤。每一步都影响最后作品的可赏性。漆艺家自己也无法完全控制最后的花纹,神秘而梦幻。

【关于漆器保养】

漆器可以养,经常正确使用和把玩,漆器会越来越漂亮。


1、宜用柔软的布洗净,避免使用尖利坚锋的东西刮划磨洗。以免破坏漆器光洁润滑的表面。


2、不定期保养:洗净后,薄涂一层食用植物油,隔一阵后,用棉纸吸干多余油份,再用干面粉吸除油质,用清水轻轻冲洗干净,漆器即光洁如新。


3、避开强光长时间直射。


4、避开长时间的极端干燥、或极端潮湿环境。可适当使用空气加湿器或空调除湿功能。


5、漆器茶具食具勿放入水锅中沸煮。

【特别提示】

韵颐漆器是全手工制作,非大工业标准化产品,每件作品皆有细微手工痕迹,是韵颐在漆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心思留下的记录,极端强迫症患者请绕行。

所有漆器皆黄洁贤漆艺师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更新于 2019-03-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