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气以行水

 中医馆163 2015-04-05
摘要:   特发性水肿又称功能性水肿,是指患者出现原因不明水肿,多见于中年妇女,属中医水肿病范畴。中医治疗水肿病多从肺、脾、肾三焦入手。  [案例]谢女士,46岁,患特发性水肿两年余,屡服中、西药效果不理想, ...

 

  特发性水肿又称功能性水肿,是指患者出现原因不明水肿,多见于中年妇女,属中医水肿病范畴。中医治疗水肿病多从肺、脾、肾三焦入手。
  [案例]谢女士,46岁,患特发性水肿两年余,屡服中、西药效果不理想,反复发作,深为所苦。刻诊: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经期尤为明显。平时心烦易怒,头昏目眩,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肺气不足,肝郁血滞,气郁水停之候。治宜补益肺气,疏肝理血,行气消肿,佐以清心除烦,方予解郁行水汤加栀子。药用:黄芪30克、柴胡12克、白芍20克、当归12克、香附子12克、益母草30克、青皮10克、大腹皮12克、甘草6克、栀子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8剂后水肿消失,精神转佳。后以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按:妇女特发性水肿,多与肺气虚上源乏力,水道不利,肝疏泄失职,气郁血滞,水液内停有关。故治以益气调血,疏肝行水为法。然,肺为水之上源,气虚则上源不利,金不制木;女子以血为本,肝主疏泄,有畅达气机,发泄壅滞之功能,其藏血又与疏泄密切相关,故补益肺气,疏肝调血是治疗本病之关键。解郁行水汤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不治水而调气,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肿消,实为治本之法。方中重用黄芪,益上焦肺气之不足,补肺金以制肝木;柴胡、白芍、青皮疏肝理气;当归、香附调气行血;益母草、大腹皮行水消肿;加栀子泄三焦之火,除烦清心;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疏肝,行气调血,利水消肿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