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漏划富农”

 红花绿叶园 2015-04-07
“漏划富农”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简介:党新恒,男,1943年生于石家庄党家庄村,他根据在人民公社、“四清”、“文革”时期的所见所闻,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风雨》。
 

  这天,在工作队的安排下,村里又召开了诉苦大会。

  在一片嘈杂声中,村支书孙二堂走上了讲台,提高声音说:“现在诉苦大会正式开始!诉苦的人很多,今天是童养媳出身的刘贞姐同志诉苦。”

  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妈,慢慢地走上讲台。原来是她呀!人们马上认出来,她是前街玉山家的媳妇。人们都知道,玉山两口子一辈子好吃懒做,刘贞姐更是懒得出了名。

  刘贞姐傻楞楞地站在那里,工作队队长忙起身走过来,俯下身子,和蔼地对刘贞姐说:“刘大娘,别紧张!你就把你在旧社会当童养媳时,怎么吃苦,怎么受罪,给大伙说一说。”

  刘贞姐突然呼吸急促起来,嘴一咧,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边哭边说:“旧社会的地主富农好坏呀!他们害得俺贫下中农好苦哇!俺八岁嫁给玉山当童养媳。家里穷,整天吃不饱,吃糠咽菜;又受婆婆的气,婆婆整天打俺……”

  随后,孙二堂大步走上讲台,对着话筒,神情严肃地说:“下边,请吴良新发言!”

  吴良新在土改时任过村里的支部书记,他一上台便扯开嗓门,大声道:“现在,我揭发李喜泉……”

  台下的瑞亭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李喜泉?这不是爹的名字吗?”

  “他家是富农,不是上中农。他家的成分是用200斤小米和100块钱买的。”

  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在瑞亭耳边炸响。人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会场死一般的寂静。

  村支书孙二堂站在台上,杀气腾腾地大声喊:“现在,将富农李喜泉押上台来!”

  瑞亭抬头一看,只见父亲被两个民兵拧着胳膊,踉踉跄跄地走上台。父亲低着头,不说话,脸色惨白,渗满了豆粒般大的汗珠。瑞亭多么想跑过去将父亲扶下来,回家休息。但是,他不能。

  回到家里,瑞亭和秀萍面对面地坐着,姐弟俩都不说话。

  “咋?你爹出事了?”母亲慌了,扭转身就要往外走。瑞亭跨前一步拉住母亲说:“娘,没事,爹一会儿就回来了。”

  然而,一直等到11点,才把父亲盼了回来。母亲忙上前问:“他爹,你这是咋啦?”

  父亲脸色铁青,痛苦地摇着头说:“都怪我呀!要是当初不给吴良新那200斤小米和100块钱,哪会有今天这回事呀!”

  瑞亭劝慰道:“爹,你别难过,有话慢慢说,光着急不顶事。”

  喜泉又摇头又叹气,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说给孩子们听。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48年闹土改,村里来了工作队,工作队队长是当时的副市长杜文清。评喜泉家的成分时,当时的村支部书记吴良新说:“喜泉家有60亩地,两辆水车,还有一辆胶皮大车和两头牲口,虽然没有雇过长工,但到农忙时节也找过几个临时帮忙的人,对人家进行了剥削,该定为富农。”

  市长杜文清是懂政策的,依照文件,对喜泉家的成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判,最后说:“喜泉家的成分和富农不沾边,应该定为上中农。”

  可是,吴良新气愤难平,竟然瞒着工作队,暗地里找到瑞亭的爷爷说:“你家成分是富农,这样吧,你出200斤小米和100块钱,就把你家的成分改成上中农,你看怎么样?”当时,瑞亭的爷爷听了一个劲儿摇头说:“不出,富农就富农,俺家不出。”吴良新立刻翻了脸,威胁道:“不出也可以,不过,我可告诉你,以后你们千万别后悔。”喜泉一家胆小怕事,后来家里人一商量:“给就给吧,反正这些咱也给得起,破财免灾,只要不定成富农就行。”

  喜泉说:“谁知现在他反咬一口,倒说咱家的成分是买的。”

  这天晚上,一家人心情不好,谁也没吃饭,谁也不说话,一个个无精打采地睡觉去了。

  选自《青春风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