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1章深度解析

 德道传媒 2015-04-09

 《道德经》第1章深度解析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1)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

恒无,欲以观其眇也;

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翻译:

 

行得通的办法,就叫做“道”。

行得通的道,都是可以拿来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的,但是这种行得通的道并不是永远都不变的。

这些行得通的道是可以把它们表述出来的,但是这种表述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在天地还没有出现、但是正在形成的时候,它由细微的力量推动着,让细微的物质不断累积而逐渐形成,这个现象,就是“无”的过程。

天地形成之后,在天地这样的巨大物质的有力推动之下,衍生出万物的过程,这个现象就是“有”的过程。

所以,

永远都是这样:运用细微的力量,去作用于事物,以观察它们几乎不可察觉的细微反应。

永远都是这样:运用有力的力量,去作用于事物,以观察它们剧烈的斗争情况。

有和无,这两种方式都是同一个出发点,虽然表达方式不同,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

行得通的办法,它的运动轨迹就像河流的水道,总是弯来弯去、弯来弯去的,

它就像一个奇妙的门,一切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东西都通过这样的方式而出现。

 

阐述:

 

1、道:

道,就是道路的道,不需要想的复杂。之所以叫做道路,是因为这些路都是行得通的,能够通过各种阻挡,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没有道路就到不了目的地。道就是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办法。

因此说:

道,就是解决问题的行得通的方法。

行不通的方法就不是道。

行得通的办法,并不是总是行得通的,情况变了办法就要变,所以就是“非恒道”。不是永恒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通过这个分析,也就发现“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不对的,这个说法与老子的原意是天壤之别的。

 

我们就发现,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话就被人改的面目全非,这几千年都错误理解老子的《道德经》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文字和语言是记录我们的思想的,但是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含义是要发生变化的。时间不同意思不同,地点不同意思不同。同一个字,前一句与后一句它们的思想内涵也都是不同的。

这就是老子说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如果我们采用社会上流传的《道德经》版本,这句话是“名可名,非常名”。

虽然说,“恒”与“常”,有意思接近的方面,但是,“非常”与“非恒”,这两个字的组合产生的歧义就相当的不同了。

 

3、无与有

无与有,这个问题必须要站在通篇研究《道德经》才能够真正明白它们在《道德经》里面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无之相生也”。

通过比较产生过程的力度而出现的两种对立的概念,这就是“无”与“有”。

老子举例说,在天地没有出现的时候,那种缓慢的积累、把细微的物质积累起来的过程,这就是“无”。

有,则是指释放比较强大力量而导致变化的过程。在地球这个生态系统中,天地的运行,这种强大的力量作用下,衍生万物的过程,这个就是“有”的过程。

 

首先,不能够把“无”理解成“绝对的不存在”,因此也就不能把“有”理解成“绝对的存在”。

只有真正理解了老子的“无”的概念,才能理解“无为而治”的概念。

 

所以说,如果把“无为而治”,理解成“啥都不做,事情都自然搞定了”,这显然是错误的。这就不是老子教的“无为而治”,而是傻子教的“无为而治”。

 

4、

玄,描绘的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弯弯曲曲的水流在大地上画出来的河道痕迹。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本来含义。

这个“玄”字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差异很大。

我们现在理解的“玄”,通常都指的是“不靠谱”、“无法想象”。

 

所以,老子真的很伟大,在《道德经》开篇就说“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老子就知道后来的人,对文字的理解要发生变化。早就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

 

通篇《道德经》里面容易出现歧义的字,主要有:“无”、“有”、“善”、“知”。

这里先把这几个字在《道德经》里面的含义写出来:

“无”,大约等于:小能量的作用。

“有”,大约等于:大能量的作用。

“善”,大约等于:妥善、恰当、巴适、OK

“知”,大约等于:心计、心眼。

 

5、众妙之门

研究通了《道德经》,就发现,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所有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条直线的,都是弯弯曲曲的,

我们现在学辩证法,都知道,事物的运动规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这个道理,老子早就说清楚了。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并不是单凭这一句就得出这个结论的。

在第4章,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是扭曲、弯曲。牝,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请原谅,农耕时代,就这么形容),这就是螺旋式的立体结构。

在第34章,老子说“道泛兮,其可左右也”。就是说“道就像水面上泛起的波浪”,所以说,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个提法,是老子教的,这个要正本清源。

波浪式,指的是从平面的视角而言的,螺旋式,指的是从立体的角度而言的。

 

6、现代科学有一个新的理论,叫分形理论,就是讲,任何事物都是由细微的结构组合而来的,这些细微的结构,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一切,小到无穷小,大至无穷大都是如此。一个大的物种,来自于细微同构物质的组合。细微物质的基本结构决定其后所构成的更大物质的结构形态。

这些东西,就是“无”与“有”的关系,越是深入研究《道德经》,就越不相信我们老祖宗的文明是刀耕火种的文明。

比如说,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问题,在第67章就是相当科学的设计。

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