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6、第五十八章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如水的小屋 2015-04-10

第五十八章 莫从片面下论断 超越逻辑狭窄观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这又是很深喔!你用头脑去推理的话,实在不容易了解啦!但这里面却是有很重要的启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就是说,如果你所治理、所带领的这个政治,或是你在公司当主管、在家里,包括对人处事,也都一样,以此可以类推。“其政闷闷”,你做事情的原则呢?“闷闷”,也就是说是一种浑厚的话,“其民淳淳”,你的百姓,或是员工、家人呢?他们就会展现出一种敦厚、忠厚的品质来。这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刚好形成对比。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如果你的待人处事、你的施政方式,“其政察察”,喔!什么事情都要查得清清楚楚、什么事情都要怎么样,也就是说,都法纪很严明。像这样的话,“其民缺缺”,你的百姓也会人情越来越薄。像以前有跟大家提过就是说,有一位以前的学员,她的先生是一位法学家、法学博士,在大学里面当法学教授,也在法庭里面好像当检察长之类。但你看!他把当法官、当检察官的这种习性、观念带回到家庭里,太太、小孩在他面前就好像犯人,常常要接受审判。所以,小孩子过得很苦,夫妻之间也是一样,法律、纪律严明。有没有亲情?有没有爱情?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有一句话说:“水清则无鱼”!你越是什么事情都要搞得清清楚楚:“给我交代清楚,给我怎么样、怎么样,”你那种法律越严明,人情越淡薄啊!如果你为人处事是一种浑厚、一种憨厚,别人对你也是一种忠厚、忠诚。如果你会待人处事、你会对人的话,你掌握大原则就好了。就好像说,假如我是一个职员,你是公司的董事长,如果你对我是一种完全地信任,那我也会对你完全地负责。如果你对我是一种怀疑、一种不信任、一种监督,那你看喔!我对你会很忠心耿耿吗?这大家要去体会、要将心比心。

  你不要以为说,喔!我当公司的董事长,对员工就大大小小都要去注意、都要去叮咛、都要怎样。你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属下的也会做得很苦,而且他们会这样:“好啊!你有看到的时候,我就表演给你看;你如果没有看到,我就摸鱼。”所以真的!我们要有一种信任,掌握大原则就好啦!做人一样,浑厚、憨厚、信任。这样,大家才会有超越用金钱去衡量的那一种信任、那一种情。这就是老子跟我们讲的,“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像这个,你用哲学一般去推理,你是没办法理解的。上次有跟大家讲过就是说,A代表是的、对的、好的、白的、善的。B呢?代表非的、错的、坏的、黑的、恶的。你不要以为说:“我没有啊!我没有这些啊!”错了!众生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包括说再伟大的逻辑家、哲学家,还是一样,都是二元对立地思考喔!

  所以,你如果用逻辑的那一种观点去推理,用是非、善恶二元对立去推理的话,A跟B之间,它是不会相等的。A不会等于B,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善人就是善人、坏人就是坏人,你会很严格地把它划分出来。所以用逻辑推理就是这样,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白不会等于黑,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你都是这样用二元对立来界定。

  人类常常是用自我去界定喔!一个人如果五年前给你坏的印象,现在人家早就浪子回头了,在你的心目中,还是把他认为是坏人。所以,老子就讲出这个很重要的法则。老子认为A跟B之间是会互动、变化的。A,它有可能会变为B;B,也有可能会变为A。包括你认为说,这是福,或是祸,其它的都可以代替进去。老子认为福,它有可能变成祸;祸,也有可能变成福。

  像刚好今天晚上,有一位学员提供一份报纸,就是一个人本来很贫穷,经营彩券,结果彩券卖不出去,抱着那些彩券在哭,生活怎么办?没想到隔天开奖,竟然中了大奖。哇!一夕之间成为“暴发户”,本来是铁皮屋,现在改成高楼洋房、大厦,然后轿车。好啦!本来卖不出去是祸、是悲事,突然中奖了,变成是好事,福啊!但是有了这些横财呢?不知惜福,开始浪费福报、开始花天酒地,几年之后,反而欠了很多很多的债务。因为挥霍的习性出来,就会一直地挥霍。

  所以,世间法它是活的、是在变化的,但人类的头脑推理,却是死板板那种教条式的。现象界的实相,它就是不断地变化,白天会变成黑夜,黑夜也会变成白天啊!你说,白天跟黑夜,它的明显界线在哪里?福跟祸,它也是会不断地变化。这个很重要喔!你如果能够体会到的话,你原来是非、好坏、对错,很深的那些观念,会慢慢地松动。不然,你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你没办法超越二元对立的话,你怎么溶入一体的世界呢?

  溶入一体世界的人,不是说不知好坏,不是这样!他是是非、好坏都很清楚,那他跟一般众生的不同点在哪里呢?一般众生是从“自我”来界定——是、 非、好、坏。一个真正开悟的解脱者,他所认定的是、非、好、坏,不是从自我去界定,而是从事情的实际、实相来看。他是如实观。

  再来,一般众生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有什么交集。但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坏的,也会变成好的。它是不断地在变化啊!除非你来到超越二元对立;跳脱出二元对立,你才能够来到一体的世界。所以,后面你看!为了说明这一段的精华,老子用这些再跟大家分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以为中了爱国奖券,或是中了彩券、成为暴发户,哇!梦想成真了。但是,你有没有看到背后潜藏多少的祸害呢?修行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贪、瞋、痴还没有断尽,你有神通未必是好事喔!就好像你不懂得惜福的话,你成为暴发户未必是好事,极可能会害了你啊!所以说,“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谁能够预判它最终的结果呢!这是没办法有一个确定答案的。“其无正”,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它会不断地变化、变化。这就是无常,无常的法印啊!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的,它也会变成弯的;对的,也有可能变成错的;错的,也有可能变成对的。都有可能变化啊!“善复为妖”,善,也有可能变成为恶啦!

  “人之迷,其日固久”,众生不知道法界,它就是不断地在变化,而迷于二元对立。众生不知道实相奥妙无穷的变化,在愚痴、无明的世界里面,“其日固久”,已经很久、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所以“圣人”“方而不割”,真的体道、得道、悟道的那些解脱者的内心是方正的。但一般人是这样!很直心,认为直心是道场,所以说话就变成很直。如果没有看因缘情况的话,很容易怎么样?伤人啊!我们有时候很直,但是我们会去伤人。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另一种情况是,直心里面还是有刚傲、刚强,还不够柔软,这也会伤到人。我们身心不够柔软的时候,那个“直”,很容易就伤到人,所以直心,也要有智慧啊!因缘情况不该说、不允许说、不必说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圣人是“方而不割”,他的内心是方正的。

  记得以前在学生时期也对自己勉励过,要内方外圆——做事方面是有原则的;是方正、正直的;世间方面可以稍微圆融一点,但不是狡猾喔!而是稍微圆融一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一方面会处处碰壁,一方面还会有很多的棱角,会去伤人、伤害众生。这是以前我常对自己的一个勉励,提供出来给大家参考,这就是这里所提到的,“方而不割”啦!

  “廉而不刿”,廉就是锐利。虽然锐利,但是不会去伤害别人。“直而不肆”,内心是很正直的,不会很放肆地去伤害众生。“光而不耀”,有内涵、有光芒,但不会去炫耀,不会爱炫。这就是来到那种正直而不伤人。如果内心没有方正的话,就会很狡猾喔!这里老子也提供、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怎么样做比较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