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商洛花鼓)

 文化龙乡 2015-04-11

商洛花鼓《刘海戏金蟾》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关于商洛花鼓的起源,说法颇多。据镇安、山阳艺人相传,商洛花鼓始源于湖南,上传湖北,南由汉水传至安康、汉中一带;北由丹江传到丹凤、商县、洛南一带,进而传人关中。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花鼓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按其音乐形式,依据内容可分为大筒子、八岔子和花鼓子三种。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也叫小调戏,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用八岔调演出,也叫八岔戏,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其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以筒子胡琴伴奏,也叫筒子戏,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脚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