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务教育真正做到均衡发展谈何容易

 踏雪咏咏梅 2015-04-13


 

 
 
 
 

这些年教育形式不均衡发展已经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虽然,政府三令五申用各种手段进行调控,譬如:从城区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教师进行支教活动,或者用“在线课堂”形式对边远地区的学校进行同步空中课堂教学——其实那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中国已经大势所趋,其实令政府也难以招架。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加速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一,计划生育使农村学校,特别是人口稀薄地区生源急剧下降。有些山区学校甚至出现教师与学生11构成现象,多年前的复式教学模式再次重现。部分农村学校也存在着班级10人左右甚至更少的情况。本应该生机勃勃的校园一旦变得萧条,也就校将不校了。而另一面,镇级中心小学或在城学校人气飙升,为了孩子的前程,家长把孩子托关系拚命往里挤,一增一减就造成地区教育严重失衡。

第二,学校硬件投入差距大,名师流失现象严重。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近几年来,许多地区为塑造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对个别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人为造成学校硬件上的差别。重点学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的相对优厚,加上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在孩子的教育成本上加大投入力度,请名师私下培辅,从而吸引了乡村大量的名师借调现象。一进一出,造成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师资力量差距越来越大。于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越办越好,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追捧青睐,得到的优秀生源也越来越多。而普通学校却越办越弱,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从而进一步促成了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

第三,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各校由于发展历程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校长管理方式办学理念不同,造成了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管理的松散与严谨,升学率的高与低,社会声誉好与坏等等都让学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学校距离家的远近已经不是择校根本性的困难,社会上“宁愿妻子陪读,也不能荒废孩子学业”的思想有所加剧,加上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在城就读政策的各项扶持,从而城乡教育规模的差异是愈演愈烈。

第四,民办学校,异军突起。民办学校由于体制不同,相对于公办学校受义务教育法限制的各种情形稍稍宽松一点,加上优质的食宿环境,充足的寄宿制管理时间,严谨的教学管理,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进入此类学校。如果一个地方的民办教育办得足够成熟,在现如今重视子女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不会接受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小恩小惠,而慷慨地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放心就读。此举也让部分弱势公立学校规模缩减现象雪上加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教育竞争的残酷性也是一种历史必然规律,把学校推向市场,让名校对弱校形成吞并形势,且政府给予一定政策下的人员与资产重组政策,对教育资源的主客体教师、学生都赋予一种流动的自由权利,这样无须用政策去左右均衡规律,激活教育市场,处处争创名校,人人争当名师,相信教育均衡发展的这朵瑰宝才会自然美丽绽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