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治家方略——和以治家 勤以持家-头条网

 lgbxdg 2015-04-15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南怀瑾

曾国藩的治家方略是“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其家书现存1400多篇,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曾国藩治家方略——和以治家勤以持家。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二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曾国藩说:“凡是天下官宦人家大多数都只有一代人享用就完了。他们的子孙开始骄奢淫逸,后来又放荡不羁,最后身填沟壑,能够延续一两代的人家实在太少见了;商贾人家,勤俭的能陆续三四代;耕读人家,谨慎纯朴的能延续六七代人;孝悌人家,就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人。”

读书是为明理

咸丰六年,曾国藩在写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的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教育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而在于明理。这样的期许较之一般的教育似乎境界更高。曾国藩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天赋、潜能,致力于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就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所以才有了曾纪泽在32岁时开始学英文的远见和魄力。

生活要从“俭”入手

曾国藩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他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丰盛;衣着不能过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之匾;出门要轻车简从等等。曾国藩说,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靠勤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康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他要求子女每天早晨起床要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练字,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让孩子们不要沾染官场之气,由勤俭入手教育子女们懂得如何去生活。

“勤以持家”的内涵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二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他要求子女们的,自己也一丝不苟地努力去做。如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次子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对这些一窍不通,但他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问。在父亲的影响下,曾纪泽也勤以言传身教,总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经典。

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国藩的子孙、曾孙和玄孙里,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包含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