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

 求学修身2011 2015-04-28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其绝大多数子侄后人都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唐浩明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一书,从千余封曾氏家书中选取300多封加以评点。

  

儿要读书女能持家

  

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之后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人,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其子孙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

  

唐浩明总结了曾国藩培植的良好家风,主要包括“孝友、勤俭、读书、睦邻”四方面。曾国藩家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反反复复地要求,儿子们要勤于读书、做文章;女儿和媳妇每个月要给他做一双鞋子,还要把自己做的小菜给他吃,街上买的不能算”。

  

不做大官做君子

  

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9岁的次子曾纪鸿写了一封信:“凡人多望子弟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告诫儿子:一个人要勤劳俭朴,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可以过苦日子,这就是君子。


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是著名爱国外交家,曾与沙俄谈判夺回伊犁;小儿子曾纪鸿是数学家。古往今来的官家子弟尤其是男孩,变成纨绔子弟的多的是,但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均性情纯良、品行端方,可见其教子有方。

  

“曾国藩并不希望子孙做大官,而是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君子,这与财富、地位、权力无关。”唐浩明说。

  

不留钱财给子孙

  

唐浩明认为,当今社会最值得提倡的,当属曾国藩教育孩子要有“寒士之风”,“历史上凡是成大器的,都是清贫人家的孩子;如果染上了富贵之气,恐怕成不了大器”。

  

曾国藩要求家人保持普通百姓的生活,打掉子侄辈对权势的依靠。在生活中,他叫儿子自己扫地抹桌子,尽量不要坐轿子,就是捡牛粪也不要觉得丢脸。有一年,曾纪鸿在长沙参加乡试,正值曾国藩打下南京,其地位如日中天,但他告诫儿子考前不要递条子、通关节,考后立马回乡下。结果那一年,儿子没有考上。

  

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师做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写信给弟弟说:“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曾国藩认为,人本性好逸恶劳,家庭条件太好,孩子就失去了上进的推动力,很多潜能也会慢慢萎缩。

  

唐浩明如此评论:“不留钱财给子孙的观点实在是大智慧。它既不会消磨子孙创业的志气,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为官则保廉,为商则保身。这在当下社会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