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引进落空”的学理研究 - 当代新论 - 中国太极拳网

 tjboyue 2015-04-16
      2.引进落空的技法
 
      根据消息盈虚的原理,陈鑫总结出“引进落空”的技法,他说:“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即长也。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处。敌不得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是拳之引进落空,亦一曰之盈虚消长也。”[3]
 
      陈鑫所作的解释是否合理呢?这就必须追溯到太极劲,以及太极阴阳与非太极阴阳差别上。太极劲由两个劲组成,一是由外向内的收劲,一是由内向外的透劲-收透二劲相吻接便是太极劲。收,吸收,接收、内收之义。收劲是由外向内的劲。收劲意欲把放出的劲收回,如有巨大的力量把外面的东西吸收进来。透,渗透、穿透、通透之义,透劲是由内向外的劲。透劲意欲把收人体内的劲向外透达,如有巨大的力量从体内向外奔发,二劲相吻接,即指收劲是透劲的内收,收劲要有助于透劲的向外通达;透劲是收劲的外放,透劲要有助于收劲的向内吸入。至此,二劲贯通、首尾相接,故名之为太极劲。太极劲与非太极劲(外力)中的阴阳配合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系统,因而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功能。在外力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各自为阵,处于交替运行的状态,如收劲与透劲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劲,但它们通过互相让位的方式来配合,取得了二者的协同。而在太极劲系统中,对立的二劲则是同时并存、互相渗透。正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形成了交互运行的状态。
 
      在外力系统中,由于二劲是交替运行。因而,动作自身有着明显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的轨迹。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有一个短暂的空隙。对于这种现象,太极拳师在一旁把它看得很清楚,太极拳中有这样的技巧,认为攻击的最佳时机是在对方“旧劲已断、新劲未生”之时。也有根据对方的动作过程,分别出“劲头”、“劲中”、“劲尾”的打法。这些技法显然是有针对性的。而在太极劲系统中,由于二劲并立运行,劲与劲之间相互吻接,从而使动作自身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时,在旧劲欲断之时新劲已经产生。
 
      陈鑫正是根据太极劲与外力的差别性来绘制这张图的,他认为太极劲的运行就是“消息盈虚而外力在与对方接触时则有“引进落空”的弊病。根据这一论点,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陈鑫对此图的解释,将会对太极拳技法有一更加清楚的认识。
 
      “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息是生发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这是阴阳相济的,故是功手。
 
      “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进也,即长也。”对方的进攻是被我引出来的,其进是被动的,有着很大的盲目性。我之引是主动的,体现着太极的灵动。
 
      “自午至未申,即敌之盛气尽处,即我之转关处,亦即击人处,敌人不得其势,其气即消灭,不能不有落脚之地,所谓落也。”我是转关,阴阳的转换了然于胸―对方本来就是被动的,又到了盛气尽处,正是应该寻找落脚之地的时候,偏偏又被我击,故其脚无处可落。
 
      “酉戌亥即敌之虚。惟虚故空,能不失败乎。”无可落脚之地,又被人顺势击出,当然是腾空飞出。可见,引进落空是对方不合阴阳之道的结果,也是我方之阴阳消息盈虚运动的结果,假如对方能够合于阴阳之道,引进落空也就下存在了。
 
      3.虚实正误之定义
 
      消息盈虚还是引进落空,从学理上讲是阴阳二气的盛衰消长是否合于阴阳之道,体现在动作方法上则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可是,在实践中如何迅速而又正确的判断出对方的劲法是正确的功手,还是错误的病手呢?这就牵涉到听劲的内容。听劲的实质,是通过接触点所感知到的对方劲路的变化,以判定对方内部的虚实,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力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点就是接触点,大小就是用力的轻重,方向就是力的运行趋问。力的运行趋向也可以理解为劲气的动向,如“沉浮”就表现为一种动向。因此,欲探知对方内部的虚实,可以通过接触点感知对方劲力的轻重沉浮来实现。
 
      轻重沉浮是外部的感觉,其内在的实质仍是虚实的变化。因为阴阳有太极的阴阳与非太极的阴阳的差别,所以,虚实同样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参照前文关于消息盈虚以及引进落空的分析,可以对虚实作出这样的区分:正确性的实是充盈的状态,如劲气下沉所获得的沉劲;正确的虚就是虚灵的状态,如由沉劲而产生的升劲;不正确的实则是填实的状态,如僵劲、硬力;不正确的虚则是虚浮的状态,如落空时的劲气上浮。
       
      充盈和虚灵都是阴阳包含的状态,有着太极的灵性。填实和虚浮则是阴阳离绝的状态,失去了太极的灵性。用这样的尺度来鉴别劲气的虚实变化,将有助于正确运用引进落空之技。
 
      4.虚实正误之鉴别
 
      关于虚实正误通过劲气的轻重沉浮表现出来这一点,前人又是如何认识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这段文字: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下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下圆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沉浮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也方圆矣!所谓方而元、元而方,超乎象外,得其环中之“上手”也。”[4]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重所以为病是因为收中无透、透中无收,全身皆是实劲、没有虚灵的变化。劲力的大小,方向皆暴露无遗,极易被人借力。沉劲则是从放松中产生出来的力量,由于劲气下沉,人地生拫,根下稳固有着浑厚的裆劲:故沉劲有着生劲的功能,能在沉重中显示出轻灵与流动。
 
      “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劲收不住,气往上浮,脚下漂浮无根,极易倾倒;或劲透下出,脚下软弱无力,扎不下根,因而运化不灵。这都是因为收劲与透劲不能合一的原因,轻是因为透出的劲能收得回。故轻就是“示之以虚”。此虚有着沉实做后盾,故叹轻是虚灵的状态。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轻半重,虚实兼顾,此处着力,彼处呼应,内在的灵性没有失去,不是病手;身体出偏,应接不暇,故为病手。
 
      “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沉劲没有练到家,内中尚有飘浮,不及于运化;太极的灵动更不可造作,身体一旦出偏,必有大患。此皆为病手。
 
      至于半重偏重,半轻偏轻、半沉偏沉、半浮偏浮等,皆因虚实不能兼顾而成为病手。
 
      所以说,“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双轻产生于双沉,外示以虚,内固坚实,由于内在的沉实而显示出外在的轻灵;沉劲可以生劲,双沉中有着内劲的腾挪,自尔腾虚,是为上手。半轻半重,虚实兼顾,劲有着落,是为平手。
 
      由此可见,功手的原因在于“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太极劲是合乎太极之理的劲法,它最终表现为动作方法,因此,可以通过动作方法获得太极的至理,也可通过对对方劲力的感知,来探明对方内部的变化。否则“若不穷研轻重、沉浮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综上所述,太极劲与外力各有其活动的规律性。由于太极劲系统中对立的二劲是交互运行的方式,因而表现出消息盈虚的特性;而外力系统中对立的二劲是交替运行的方式,故外力与他力发生作用时则有引进落空的弊端。在实际运用中,为准确地判断对方内在虚实的变化究竞是功手还是病手,可以通过劲气的轻重沉浮等外在表现来感知,以保证引进落空之技的正确发挥。
 
参考文献:
[1]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上海:上海书店出扳社,1986年版:49.
[2]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上海:上海书店出扳社,1986年版:121.
[3]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上海:上海书店出扳社,1986年版:51.
[4](清)杨氏传抄老谱.太极轻重沉浮解.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