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学笔记22:黄煌与脉诊 李小荣

 易之书馆 2015-04-17

2014-07-26 08:10:54|  分类: 学习伤寒论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8年11月由本人整理辑录的《黄煌经方医学言论》 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http://www./jfbbs/read.php?tid=3132&fpage=2。随着黄煌经方医学之论与言在网络的广泛传播, 言论中首句为“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很多中医人认为黄教授在否定或轻视传统中医脉诊,进而提出质疑和诘问。本人学习经方医学,近3年有幸得与黄煌教授侍诊抄方,故有责任就黄煌教授与脉诊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黄煌教授在《经方的魅力》一书“谈中医学的继承与超越篇”继承的内涵一节中谈到:“切脉,常被人视为中医的摆设,理由是无法辨病。实不知《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脉浮、脉沉、脉微细、脉沉迟等脉象,本来就不表示某种病,而是患者全身的反应状态。即后世比较重视的舌诊和日本的腹诊,其本质也是辨体质状态,辨寒热虚实。”

二、黄煌教授在《十大类方》一书中谈到:“脉象是中医切诊的主要内容。血管的搏动与心输出量,血管壁的性状,血液的性状与流量,血管运动神经的机能,精神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微妙的关系。中医通过切脉,可以判断全身阳气是否充沛,患者体质是否强健,特别是心血管机能的状态,脉象能比较清楚的反映出来。如《伤寒论》中的“脉沉”、“脉微”“脉微欲绝”“脉微细”“脉沉微”“厥逆无脉”“利止脉不出”“脉暴出”等,均反映患者的阳气微弱,体力衰退,其心脏机能也是比较差的。当然,若检查血压的话,可以见到血压下降,或较平素血压为低。听诊则可闻及心音低弱。”

三、黄煌教授说过:中医本不求每证必有脉舌相应,黄芪证就不看脉,附子就可以不看舌,但必看脉。

四、黄煌教授总结出的附子脉与龙骨脉:
1、附子脉:脉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若有若无),沉伏(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形象地说,附子脉就像漏气的皮球,显得无力、干瘪、细软。
2、龙骨脉:作为客观指征的脉芤动,为脉浮大而中空,轻按即得,重按则无。一些大出血、大汗出或大惊大恐后,可见此脉象,一些体形羸瘦的患者也可见此脉象。

五、“在杂病中。。。。。。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我想这句话的原意是希望大家尤其是初学中医的同道要重视体质辨证。在杂病中,体质与脉象相比较则体质较恒定而脉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的辨识较客观而脉理不易规范和通约。进而希望大家能重实证!

六、黄煌教授在门诊切诊中常用腹诊、腿诊外,常规切脉有时用秒表计算脉率、有时还双手同时切脉以作对比。。。。。。从不鄙视和抛弃脉诊。其实,望诊是黄教授的另一擅长之处,咽诊外通过望形体察言行与望神真是一绝!真正做到了四诊合参、综合辨证,当然这个辨证是辨识与寻找用方、用药的证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