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的五大关键 针灸技术的核心指标

 88八仙88 2015-04-19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针灸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针灸的五大关键

中医学中刺法的含义很广泛,但最主要的是毫针刺法?毫针用金属制作而成,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也有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等?

毫针的构造: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不同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不同病证应选用不同的针具?

施针手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needle-holding hand)?左手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一般分为三种角度: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不但与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有关,也与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有关?如年老年幼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深刺;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臂?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等?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

留针:将针刺入腧穴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retaining needle)?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误刺的后果,同时,也告诉广大针灸爱好人士,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针刺、误刺等。

《黄帝内经》原文: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大概意思是说,病也可以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

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

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这也告诉广大针灸爱好者,学好针灸首要是精神专注、懂时节对人体影响,方能学好针灸,治病救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