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雕塑中,有一批唐代陶器,他们歌吹为风,粉汗如雨,演绎了一出大唐盛世的歌舞剧。但为君顾,依然可以演奏。 倒数五个数,5,4,3,2,1......(想不到,还能听到这话) 陶彩绘持钹女俑 穿T恤(锦半臂)女艺人,拿着钹,这是两个半球状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在魏晋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隋唐很流行。 陶彩绘持腰鼓女佣 乍一看,这姑娘的造型好熟悉,这不是就是朝鲜长鼓么。 腰鼓在唐朝主要流行于西凉、龟兹、疏勒、高昌以及高丽,那么今天的朝鲜长鼓是否是腰鼓的“后裔”,未可知。 陶彩绘持笙女俑 笙歌燕舞,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乐器,但吹笙的好坏却是能看出来的。包括其他乐器在内,唐代乐队分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部伎人数少,技艺高,因此舒服地坐着;立部伎人数多,技艺稍逊一筹。 陶彩绘排箫女俑 这是排箫可不是手风琴哟。 陶彩绘女舞俑 唐代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及中亚、西亚,特别受到人们喜爱。今天,我们似乎能从新疆维吾尔舞蹈中还能看到这样的舞蹈,看: 这上下两图的动作像不? 陶彩绘舞女俑 乐舞在唐代是时尚,不仅节日庆典要有歌舞表演,甚至外出郊游也要带上伎乐。唐朝典章还有规定,五品官员可有女乐三人,三品以上官员可有女乐一部,功勋卓著还可得皇帝的赏赐,李林甫就等获此特赐。有些官员还僭越使用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女乐。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这是琵琶女。琵琶本出于胡人,适合在马上演奏。 陶彩绘伎乐女俑 这是干嘛呢?其实这尊女俑本来是拿琵琶的,因所持乐器丢失,才有这样的怪样子。 ![]() 陶彩绘女俑 这位女子放在唐朝,绝对是乐队当家花旦,在以胖为美的社会,这样的女子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 ![]() 陶彩绘女俑 又如这位,以现代的审美来看,身材苗条、举止端庄,至少也是个小家碧玉哇,可惜生不逢时啊,好在,从装束上看,此女子来自西域,想来西域应该没有这样的审美吧。 尽管以下三彩并非乐队成员,但如果把他们的动作当作现代霹雳舞理解,其实也是很有趣的。 ![]() 三彩女俑 鸟冠帽子,很潮的打扮,说不定以后会流行。 ![]() 三彩胡人俑 深深的大眼睛,大鼻子,穿着类似于“西服式的风衣”,长长的靴子,这位明显的西域人可以将牵骆驼的动作当作“江南style”中的骑马舞步。 ![]() 【经典图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