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

 渐近故乡时 2015-04-21

ICU侵入性治疗之导尿管感染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必须手段我们无法拒绝,但是随之的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任何一个能够减轻感染的手段都会受到临床的追捧,但是一定要规范操作才会让感染的几率降低一点。但是对病人来说,这轻微的一点也会是个可喜的亮点。

来源:重症医学

定义


患者置入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诊断


1.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


2.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培养的细菌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无症状,一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应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请注明无症状性菌尿症是否应抗感染治疗,是否与其他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同等对待)。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类型。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2、置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留取尿标本时,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


(9) 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治疗


1、治疗前


(1)怀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者,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应留取尿培养;若导尿管已拔除,应留取清洁中段尿。


(2)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起病时导尿管留置已超过2周,但患者仍有留置指征,应更换导尿管以加速症状缓解;应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自新留置的导尿管留取尿培养。


2、疗程


(1)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者疗程为7天。


(2)治疗反应延迟者疗程为10~14天,无论患者是否留置导尿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