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会孩子读懂自己2008.12

 门对千棵竹 2015-04-21
(2008-12-02 09:44:58)
提起职业生涯规划,似乎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却指出,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千万不要把眼光仅仅盯在考试分数上。这样,孩子的学习才有目标和持久的动力。

  ◎新闻聚焦◎

  大学生掀起退学潮,一年接近50万

  10月初,21岁的大学生吕德鑫退学了。他曾是2005年山东德州齐河县高考理科状元,退学前就读于国内知名的上海同济大学。这么好的大学,是多少人的梦想,人们不禁要问吕德鑫:“为什么要从同济退学?”

  “一位学长对我说过,大学是人一生的烙印,只有说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说出来感觉才会不一样。”个子不高的吕德鑫说,“大学也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很平淡,这种情绪自一入学就有,为今年放弃学业埋下了伏笔。”

  吕德鑫还讲了一件小事。有一次他要去听讲座,一位老师却劝阻说别去了,对找工作没什么用处。这句话激发了吕德鑫的逆反情绪。从此,他经常逃课,或是到图书馆看经济学的书,或是溜出学校找些短工。

  “你的成绩怎么样?”

  “一般,挂过几科。”

  吕德鑫说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当时只是听人说自动化专业很热门、工作好找,就报考了;而后来,一想起一辈子将埋头于工厂与机器打交道,就害怕了。

  像吕德鑫这样的大学生并非个别。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培训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年年增加,从2002年的0.1%升到了2006年的2.6%。

  根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738万多人”计算,就意味着近年来每年自动从高校退学的学生近50万,接近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108万人的一半。

  ◎原因分析◎

  九成学生报考什么样的专业是听父母的

  “他们已经18岁了,作为家长我们的监护责任已经尽到,孩子进了大学不就是进了保险箱了吗?”一位从山西来北京为孩子办完退学手续的家长非常不明白,“自从孩子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们一直从成功的角度为孩子谋划未来,如何好好学习,如何考研留学,就是没想过会有退学的可能。”

  北京某工科大学在对几十名退学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丧失了继续勤奋学习的意志,结果成绩一落千丈,只好黯然离开学校。一份对某高校27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7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状态是得过且过,退学的大学生则大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大学专业都是自己选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呢?因为他们缺乏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人生生涯,因此报考大学时很盲目。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生生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对500名高三毕业生填报志愿情况作了调查,其中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上大学定专业的只有五六个人,其余的全都是听爹妈的。

  “虽然我国早就开始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但到今天也难以真正改变中学教育以高考为导向的本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蒲涛说,“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从来不关心他们喜欢什么,将来要干什么,而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夜以继日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等孩子终于考上大学独立了才发现,他们已经厌倦学习了,他们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于是不少人便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混文凭,混不下去的就只有选择退学。”

  ◎专家观点◎

  家长应该提前对孩子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

  “说起职业规划,大多数人会以为这只是面临找工作的人或正在工作的人需要考虑的,其实这想法不够正确。”职业顾问胡望萍说,“职业规划是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从6岁的孩子到已经退出职场的老人。”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毅指出,人生需要设计,职业更要提早规划。不会“读”自己,也不会“读”他人,自然就更读不懂自己今后的职业命运。

  吴生生提醒家长,应该意识到社会竞争的变化。“家长应该以人为本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要从孩子未来的幸福规划孩子现在应该学些什么。家长之间切忌互相攀比,而是要懂得不管孩子将来从事哪行哪业,只要孩子幸福快乐就行。”

  吴校长特别指出,家长应该提早对孩子的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作规划,不要只注重目前的利益而损害孩子未来的长远幸福,比如我们不要训练孩子会弹钢琴却不懂音乐、会画画却不懂艺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胜过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家长从小还应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包括跟什么人交往、如何交往、如何对社会有正确的看法等。”吴校长说,“鼓励孩子对一件事情说出自己的认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只重视目前而没有考虑到孩子今后的生存力和发展力,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得更好。”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邱曙建议,家长可以尽可能早地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给孩子选择受教育内容,比如想让孩子将来从事设计职业,那就应该让孩子从小进行绘画、识图、计算、语言描述等教育。上了中学后还要让孩子尽早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和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

  教育专家们指出,家长们不仅没有对孩子的生涯提早规划,相反却因为社会的误导戕害着孩子。当今社会,升官发财仍然是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于是所有的家长都逼迫着孩子考高分考名大学选热门专业,没有自己和孩子选择职业的主观想法。教育专家说,其实,不管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喜欢就行。因此,家长应该从小观察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提早对孩子的未来作规划,这样孩子的学习才有长久的原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