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文阅读及高分要点——语文复习策略(4)

 许愿真 2015-04-22

古代诗文阅读及高分要点——语文复习策略(4)

(三)、古代诗文阅读

更多的复习策略请见来自高考阅卷场的系列报告《错题本制作与错误类型分析》系列从改错本的高级使用中找到自己的共同提分点复习方略系列博文。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高考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分三项: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和复习需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超出这三个方面的教辅材料真的不需要做。

古代诗文阅读及高分要点——语文复习策略(4)

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古白话。

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文人仿古代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古白话,是指魏晋南北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赏析两部分。

所谓“浅易”:

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

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机会较少。

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看

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等。

从文章的体裁看

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

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

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

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无须在阅读之前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

1理解

    这项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中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又可分为下列四条。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

    所谓“常见实词”,我们前文曾谈到,浅易文言文运用的词汇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具体条件。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出现的文言虚词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决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近年高考试题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文言虚词中包括代词、助动词、副词等类别,甚至有少量的数词与不及物动词,这些在现今属于实词范畴。

    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常见的有限,高考中涉及的只是上述罗列的那些。“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即为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而考查常见用法,一则因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二则因为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大多较难理解,使用范围较小,不是考生目前急需掌握的内容,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时以常见用法为基础再深入一步地学习。

    文言虚词的考查也是从阅读材料出发,选择适宜的方式。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而较常见的是在文意把握中结合考查文言虚词。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

    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歧异的主要方面。

    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不是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

    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

    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文言文中的正常词序。

    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介词省略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二是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三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四是名词用作状语。

    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把握文意来进行,虽未设专题,但这些知识却遍布文中,阅读文章时不容逾越。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古诗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只是因为近年来古诗文阅读的试题安排在第Ⅰ卷“四选一”的选择题型中,所以能力层级定为着重要求理解的B级。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古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在高考试题中,一般要翻译的句子都有若干个关键点,考生在答题时须抓住关键点方能得分。

2分析综合

    这项要求比前两项要求又有了深化,是在文句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内容分析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提出要求,又分为下列两条。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它可以促进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材料的目的。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这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显然要比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此项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或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要求较高,考查得也较少。

3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一般也是提供几种分析评价,供学生选择。

来源:腾讯教育  本博文有增减、整理和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