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簡講書法:衞恒《四體書勢》導讀4

 东方竹马 2015-04-23

梁鵠奔劉表,魏武帝破荊州,募求鵠。鵠之為選部也,魏武欲為洛陽令而以為北部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在秘書以勤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鵠手跡。

漢末大亂,群雄並起,師宜官投袁術,梁鵠投劉表,袁、劉皆非明主,敗於曹操。曹操破荊州,下令找梁鵠。梁鵠嚇壞了,當年做選部尚書時,曹操希望得到洛陽令一職,而梁鵠只給他北部尉職位,懼怕曹操報復,只好自縛到曹操這裡領罪。沒想到書法救了他一命,曹操任命他為軍假司馬,在秘書供職。梁鵠以勤書效力,所以今天多有梁鵠的手跡。

洛陽是東漢首都,洛陽令是縣令,下設四個尉官,北部尉即其一。曹操熹平三年(西元174年,曹操20歲)通過察舉孝廉成為郎官,洛陽北部尉是第一個官職,年紀很青。北部尉維持地方治安,有巡夜之責,曹操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聲明「有犯禁者,皆棒殺之」。宦官蹇碩的叔叔蹇圖違禁夜行,被曹操用五色棒打死,這是當時很轟動的一件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曹操自領丞相,時年54歲。七月,曹操南征荊州,八月,荊州牧劉表病亡,次子劉琮請降。九月,曹操以五千騎兵重創劉備於長坂坡,《三國演義》趙子龍百萬軍中救阿斗,就是此役。十二月,操敗於諸葛亮和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三國鼎立之勢形成。

從曹操任北部尉到破荊州,已經三十四年,假定梁鵠做選部尚書時為三十五歲,則投曹操時年已近七十歲,已是人書俱老之境。

按說梁鵠當年派小青年曹操做北部尉,和曹操所希望的洛陽令只相差一級,也沒有什麼大錯。鄧小平孫子鄧卓棣二十八歲,最近被任命為廣西百色市平果縣副縣長,和曹操平級,中央組織部部長也未必要負什麼職。


魏武帝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為勝宜官,今宮殿題署多是鵠書。

曹操將梁鵠的書法懸掛在軍帳中,或釘在牆壁上觀賞,認為勝過師宜官,今天宮殿的題署多是梁鵠的書跡。看來梁鵠晚年是很賣力的。各位,良田千頃,不及薄藝在身,老話是很有道理的。

建安十三年的下半年,軍政形勢猶如長江之浪,在這樣疾風暴雨的變更中,曹操猶有心思欣賞書法,確是人物。視其在赤壁橫槊賦詩之時,梁鵠也應在座吧。


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

梁鵠宜作大字,邯鄲淳宜寫小字,邯鄲淳(約132年-221年)也是曹操手下的書法家,名竺,字子叔,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一作陳留人。邯鄲淳據說師於曹喜,精於大篆和八分,他有一件作品很出名,就是《曹娥碑》。

東漢桓帝元嘉元年(151),上虞縣長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命其弟子邯鄲淳為之作《曹娥碑》,這一年邯鄲淳只有二十來歲。東漢興平二年﹝195年﹞中郎蔡邕經過,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謎語,隱語「絕妙好辤﹝辭﹞」四字。

劉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 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木,於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辭』也。」 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東晉升平二年﹝358年﹞ 王羲之以小楷書孝女曹娥碑於廟,並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成碑。後世書家寫《曹娥碑》不絕,民國中,曹娥廟由蔣夫人宋美齡重修,現在的匾額,是沙孟海先生所書。

衞恒說,梁鵠以為邯鄲淳得王次仲筆法,然梁鵠的用筆,可說盡量發揮了王次仲的筆勢。前一句是梁鵠評邯鄲淳,後一句是衞恒評梁鵠。「邯鄲淳宜為小字」,可惜沒有真跡留下來,看王羲之《曹娥碑》,或可想像邯鄲淳原碑的樣子。


鵠弟子毛弘教於秘書,今八分皆弘之法也。

梁鵠有弟子名毛弘,教于秘書。前文說梁鵠投曹操後,「在秘書以勤書自效」,毛弘也在秘書,則是繼任梁鵠者。


祕書一職,負責宮中圖書校對抄寫,以及公文書寫。前文說過,秦始皇時公文來不及寫,命隸人佐書,那是低級文件,秘書所任者是機要文件。班固做過校書郎、班超做過蘭台令史,都是秘書性質的工作。《唐六典》卷十「秘書省」:「漢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書監,屬太常,掌禁中圖書秘記,故曰秘書。……魏武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郎中書之任也,兼掌圖書秘記。」

衞恒是西晉人,《唐六典》:「至晉武,又以秘書併入中書。惠帝永平元年詔:『秘書典綜經籍,考校古今,中書自有職務,遠相統攝,於事不專。宜令複別置秘書寺,掌中外三閣圖書。』自是,秘書寺始外置焉。」

唐朝秘書省人員配置:「有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十人,筆匠六人」,看起來不像政府,好像一個作坊。董逌《廣川書跋?李國主集賢院書》:

江左書兩等,紙用澄心堂所作谷皮細鈔,其上本入中隱堂備親覽者為御府書,其下入文館以廣圖籍。書有楷法而字頗校讎,今散落人間,往往收藏為嘉玩。其書有楷□等,亦與供進者絕異。晉有中秘書而又有外庫,悉異紙札,故虞預言「秘府中布紙三萬餘,不任寫御書而無所給,請四百枚付著作書史,寫起居注。」然則書紙有等,自昔然也。

可見秘書所抄書之考究,紙張和外間不同,一旦流出市面,都被當作文玩收藏。


有關毛弘的資料,唐?張懷瓘《書斷》有:

毛弘字大雅,河南武陽人。服膺梁鵠,研精八分,亦成一家法。獻帝時為郎中,教於秘書。建安末卒。

「今八分皆弘之法也」,直接譯為白話就是「今天秘書抄寫所用的八分書體,都是毛弘的法」。我很重視這句話,證明王次仲的楷法,是一路發展的,梁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邯鄲淳得王次仲之法,看來是用筆;梁鵠在筆勢下功夫,各有特點。到毛弘,更是不同,整個八分的寫法都變成有毛弘個人特色的寫法了,我以為已經和鍾繇真書非常接近。


漢末有左子邑,小與淳、鵠不同,然亦有名。

漢末有個左子邑,書法特點稍與淳、鵠不同,然也有名。這也是一個有自己特點的書法家。


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昇,而鍾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於世。

曹魏之初,有鍾繇、胡昭二家專寫行書法,兩人都從學於劉德昇,而鍾繇寫起來跟老師有點不同,然也各有巧妙,現在已經大為流行。

鍾胡是劉德昇的學生,後人就把行書之祖稱號送給了劉德昇。但原文沒有這意思,劉德昇可能也有老師。有關劉德昇資料很少,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一文說:

劉德昇善為行書,不詳何許人

羊欣只說劉德昇「善為行書」,到唐?張懷瓘《書斷》肯定地說劉創造了行書:

劉德昇字君嗣,潁川人,桓、靈之時,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胡昭、鍾繇並師其法,世謂繇善行押書是也。而胡書體肥,鍾書體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有關胡昭,張懷瓘《書斷》說:

胡昭字孔明,潁川人。少而博學,不慕榮利,有夷、皓之節,甚能史書,真行又妙。衞恒云︰「昭與鍾繇並師於劉德昇,俱善草行,而胡肥鍾瘦,尺牘之跡,動見模楷。」羊欣云︰「胡昭得其骨,索靖得其肉,韋誕得其筋。」張華云︰「胡昭善隸書。」茂先與荀勖共整理記籍,又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以鍾、胡為法。嘉平二年公車徵,會卒,年八十九。孔明隸、行入妙,大篆入能。


前面幾家雖然有特點,但尚未自立成體,到鍾胡不同,他們寫的書體有名稱:行書。這就說明,行書當時已被確認為一種書體。 漢魏是創立書體的時代,到鍾繇真書,創立書體基本結束,步入創立書法家個人風格的時代,顏體、柳體之類,無非是顏真卿、柳公權的風格,並不指某一種書體。


文章到此,從隸字初起,然後王次仲創立楷法,繼承發揚者有師宜官、梁鵠、邯鄲淳、左子邑、毛弘、劉德昇、胡昭、鍾繇,共提到八個人。他們都屬於楷法系統。


衞恒講隸書,沒有提到真書,講到鍾繇,只說他善行書。這和後人說鍾繇是真書之祖,相當不同。

此事要了解一點歷史,衞家和鍾家有什麼瓜葛。


西晉時,衞家的中心人物,是衞瓘,即衞恒的父親。

衞瓘有很多功績,最大的功勞是平定蜀地。三國鼎立,曹操征戰一生,只佔三分之一。到晉武帝司馬炎,機會來了,蜀國政治人物逐漸老去,司馬炎派鄧艾、鍾會伐蜀,一舉消滅蜀漢,活捉阿斗。

鄧艾、鍾會出兵之時,晉武帝派衞瓘為監軍,監視兩人。因為蜀地足可自成一國,唯恐兩人有異心。果然平蜀之後,鍾會舉報鄧艾有自立之心,衞瓘設計逮補鄧艾。後鍾會假傳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又被衞瓘殺死。所以說,真正領兵打仗的是鄧艾、鍾會,而平蜀後內亂,衞瓘以雷霆之手段誅殺,至此蜀地才真正收復。

鍾繇有三個兒子,鍾毓,鍾劭,鍾會。大哥鍾毓在鍾會作亂前一年去世,兩個兒子,一個叫鍾邕,隨鍾會作亂被殺,連諸子全被誅殺。另一個兒子鍾毅為鍾會養子,鍾會敗亡後也被誅。作為曹魏時重臣的鍾繇之家,至此衰敗。


衞家下場也不大好。到晉武帝去世,晉惠帝登基,永平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及楚王司馬瑋以「廢立之謀」的罪名,遣榮晦殺衞瓘、衞恒、弟衞岳、衞裔等三代祖孫九人,獨衞恆之子衞璪和五歲的衞玠幸免於難。

賈皇后為什麼要殺衞家這麼多人,幾乎是滅門,有兩個原因:

一是晉武帝當時為太子娶妻,原想取衞瓘女,但賈充的妻子郭槐,以重金賄賂楊皇后,要把自己女兒嫁給太子,武帝拗不過老婆,讓太子娶了賈充女即賈南風。

衞氏之女高大白靚,自春秋以來多為皇室所娶,讀《詩經》即知。衞家男子也是帥哥,衞恒之子衞玠,號稱「璧人」,《世說新語·容止》第十九:「衞玠從豫章至下都,人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衞玠』。」這帥哥被大群人圍住,進退不得,回去生病死了。

而賈南風據《晉書》司馬炎形容是「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又「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實在很難看。心理學上說,女人絕對不能講她醜,講了後果非常可怕。


二是武帝的皇后楊艷生了三男三女,長子早夭,輪到次子司馬衷做太子,司馬衷從小痴呆,武帝很想重立太子。衞瓘身為重臣,曾向武帝表示太子過於懦弱,難以接班,《晉書?衞瓘傳》:

惠帝之為太子也,朝臣咸謂純質,不能親政事。瓘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

後會宴陵雲臺,瓘託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

帝曰:「公所言何耶?」

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

帝意乃悟,因謬曰:「公真大醉耶?」

瓘於此不復有言。賈后由是怨瓘。

到武帝去世,痴傻的太子登基,嫉妒詭詐的賈皇后秉政,衞瓘自然要倒楣了。


其實衞瓘的看法一點不錯,晉惠帝司馬衷就是一個昏君,有人向晉惠帝報告老百姓天下荒飢,百姓餓死,晉惠帝卻反問:「何不食肉糜?」。怕老婆怕得要命,賈南風看見其他妃嬪有孕,竟然以戟打她們的腹部,令其流產。賈后弄出了一個八王之亂,西晉也就此覆滅。


鍾家、衞家都是大族,魏晉時出了很多書法家,而鍾家終為衞家所滅,衞家被賈后所滅,罪名都是謀反。而鍾會是真造反,衞瓘是冤枉的,後來得以平反。

衞恒寫《四體書勢》的時候,大約推算應是晚年,鍾家誅滅,出於他老爸之手,你想他會怎樣寫呢?

這是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