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是什么?

 病毒1213 2015-04-25

先生说:心不是一块血肉,凡是知觉的所在处都是心。如耳目能够知视、知听,手足能够知痛、知痒,这个知觉就是心。他又说:你的心也不专是你身上的那一团血肉,如果专是那一团血肉,那么如今已经死了的人,他那一团血肉还在,他为什么就不能视听言动了呢?王守仁把心看作知觉,还举人的视听等知觉为例,说明他所说的心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人的大脑及中枢神经活动还是接近的。


但是,人所以有知觉活动,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大脑这“一团”物质,大脑的物质结构决定了它能够产生神经活动,从而支配人的知觉。这又是唯物主义常识。人死了,他的大脑物质也死了,人也就失去了知觉。这不正说明了人的知觉是以脑的物质结构生存为基础的吗?而王守仁却把知觉与产生知觉的脑物质(古代叫做“心”)分开,认为心不是根源于、也不是依赖于人身上的那“一团血肉”,而是一种“灵明”。

这样,“心”就脱离了人身而变成了一种能够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孟子云:“心之官则思。”除了知觉以外,古人还把理性思维作为心的重要认识能力。王守仁继承了这一点。同时他的心学又注重探讨思维与感觉的关系,所谓“心、身”主要指这样的意义。他说:心是身的主宰,目虽然能看,而所以支配它看的是心;耳虽然能听,而所以支配它听的也是心;同样,口能言,四肢能动,而所以支配它们言动的,都是心啊。

感官能够感觉事物,人的视听言动都离不了耳目口鼻等感官的活动。但是,目所以视此而不视彼,耳所以听此而不听彼,都是有人的感情、意志等意识活动在支配着。而且,目要美色,耳要美声,口要美味,人如果放纵感官欲望任意发展,又怎么能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做到封建统治阶级所要求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呢?所以王守仁强调心对于感官的统率和指挥作用。他说:耳目口鼻四肢,都是人身的一部分,没有心的统率怎么能够视听言动呢?心要视听言动没有耳目口鼻四肢的依托也不行。


所以,没有心就无所谓身,没有身就无所谓心。他用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来比喻心对感官的支配,说:

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传习录上》)君统臣,而又分职,才能治理好国家;同样,心统五官,而又各司其职,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