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应以内涵发展为目标

 滕训超 2015-04-25
        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需完成“五大”转型,即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从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转型,从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型,从学习借鉴模仿向创新性发展转型,从间断性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对厦门市的学校而言,根据不同校情,学校可以自选转型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则在内涵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
        引领一:学校管理,从制度到文化
        理想的管理,应从“人治”过渡到“法制”进而走向“文治”。“人治”阶段,学校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否则就会宽严把握不准。这要求学校应建章立制,让管理走向“法治”。但“法治”是一种刚性的他律,只能保证最基本的要求,而学校管理的高要求,需要师生拥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此阶段需要文化的引领,才能走向“文治”。
        基于上述认识,厦门市各类学校营创学校文化积极性高,各区纷纷举办“学校文化”论坛,市教育局也聘请专家开设讲座、深入学校诊断把脉,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引领二:教师成长,从师者到学者
         我们不能苛求每个教师都是学者,但优秀教师、名师应该成为学者。 师者,教为道;学者,善研究。优秀教师的学者化,教师拥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对所从事的某一学科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理论功底、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其发展目标是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名师的成长过程也应是一个学者化的过程,是教育专业化和教育学者化的有机结合。名师学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历一个从“低层——中层——高层”的过程。 厦门市积极为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如资助著作出版、资助课题研究、多层次开展研修培训、名师带教活动等,已有一批学者型教师脱颖而出。
         引领三:学生成才,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转变为学习能力、学习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其实,就是要处理好“学会”和“会学”的关系。
        “学会”和“会学”看起来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意义却大不相同。“学会”说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会学”则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厦门市鼓励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为本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为学生构建自由学习的空间与机会。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少教;学,是为了会学。学校只有做到校长不管、教师少教、学生会学,其内涵发展才能做得好、走得远。

(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任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