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顶级大师告诉你:关于泡茶的那些...

 生命中不能没 2015-04-26

一、冶堂主人 何健

我最大的讲究就是不讲究

冶堂主人 何健

因为从小喜欢中国陶瓷,何健在这方面花了点心思,跟随台北故宫的老师学陶瓷文化,专攻有500年历史的江苏宜兴窑。研究之后,何健觉得自己也应该去研究茶、理解茶。所以,何健在做宜兴窑研究工作的同时,也开始认真地喝茶、学茶。如今,他所经营的“冶堂”已成为海内外爱茶人士来台湾的必访之地。

冶堂选择茶的标准就是最好的品种、最好的季节、最好的产地,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之下,再要求它感官上的滋味。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能够取得的茶其实非常有限。但是,何健不希望茶太过昂贵,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样的茶去认识到对的味道。

“冶堂”,最初是何健的工作室,三十年来,这个“冶”字牵引着他,一步一步探索茶、学习茶,并乐在其中。

何健泡的是文山包种。这种茶接近绿茶,微发酵带出了很好的花香,清香飘逸,而且在外型上保留了对台湾茶文化影响至深的武夷茶的条索形。

所用到的茶具:一把清代的孟臣壶,三只若琛青花杯,一只西晋的青瓷水方,以及用宋代白瓷小罐配上木头盖子的茶叶罐。

慢慢理解什么是文山包种、什么是高山乌龙、什么是洞顶乌龙之后,会因为茶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越来越被吸引。

学茶过程中,虽然人们一直在追求极致,找到所谓最高品位的茶。但到今日,何健认为,好茶的定义就是安全的茶。

“我最大的讲究就是当下觉得最适合的,其实是最不讲究的。所有东西都在当下,当下你手边有最合适的,你就用它,你把它用得好就行了。”

二、食养山房主人 林炳辉

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十年修炼也不够

食养山房主人 林炳辉

食养山房虽地处偏僻,声名却远播台海两岸。室外林壑之间,水声潺潺,空间古朴禅意,茗烟袅袅。很多人都说,“来台湾,一定要去食养山房”。除却独具一格的私厨料理,食养山房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对茶文化的审美。

主人林炳辉认为茶文化跟中国文学、美术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素养,有些人本身就具有那种素养,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布置一个有自己品位的茶席;如果没有这个人文素养,就很难去创造那个意境。

三、清香斋主人 解致璋

谁说台湾茶道是学日本的?

清香斋主人 解致璋

1988年,解致璋为了拥有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地方,开设了一个空间,取名清香斋。“挑柴担水,莫非是禅”,她将自己在此的单纯生活视为一种修行。

2008年,解致璋重新提出了乌龙茶道的概念。“很多人说台湾茶道是学日本的,我不觉得,我们喝的是乌龙茶,日本到现在为止不能生产这种茶,所以他们才风靡我们台湾的乌龙茶。”

“清香斋”,出自陆游的诗句,“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解致璋喜欢这句话,就用来命名茶空间。

在城市里,找一个空间去寄托情怀,“挑柴担水,莫非是禅”,每天扫地、洗杯子、洗厕所、泡茶、喝茶,纯粹是安顿自己身心的一个空间,为自己而做。

茶席,就是人们生活里头喝茶的一个氛围,一个空间。“它可以很简单,就是一把壶,一个茶盅,一个杯,也可以连茶盅都没有。”

“我觉得不能因为美感而牺牲功能,很多人是从视觉上来喝茶,他摆的茶席看起来很美,用起来不顺手。”

清香斋里有很多盆栽。一些飞鸟衔来或是不知道哪里飞来的种子,掉下去长出来另一种植物,“我就顺着它,哪个好就留哪一个,不好的就把它修掉。这是我心中的画,心中的花园”。

“茶道这个‘道’字,在我的心目中,是道艺一体的‘道’,‘志于道,游于艺’,骨子里头有一个道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