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300首赏析5

 江山携手 2015-04-28

176、李重元: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177、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蜡传宫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赏析】
  这首词题为“清明应制”,当然是受皇帝旨意而作,为谀圣而极尽铺张之能事,描写了帝京清明大好的景象和百姓欢乐的游赏。上片写清明京城开禁,朝野欢庆。中片借“莺儿”、“燕子”的飞翔呜叫添色生情,描写黄莺百啭、燕子翩飞的生动、欢快景象。下片又回写禁宫,先描写清明天气,暗示风调雨顺。“清明”四句以称颂大宋恩德结束,写皇帝对宠贵大臣特加宠赐,命官府公休,对万民则“敛兵卫”,撤除门禁,使朝野纵赏同乐。综观全词,描写景物能抓住特点,注意面的渲染和点的描摹,虽为歌颂太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可当作一幅“清明游乐图”观赏。

 

178、徐伸:二郎神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赏析】
  关于这首词的本事,王明清《挥麈余话》说是为怀念一个“为亡室不容”而逐去的侍妾而作。上片写怀念侍妾。以“弹鹊”、“试衫”、“愁病”、“腰鬓”的四层词意展现词人对侍妾的深切相思。“愁端”、“多病”则写词人自失去侍妾后,动辄触动愁绪,近来更添新病;“沈腰”、“潘鬓”则雪上加霜,昔日病身,又添白发!词人感叹离愁别恨使自己病愁发白,身心憔悴,竟不敢临镜对视,深切地表现出对侍妾的真情挚意。下片设想侍妾怀念自己。全词抒写缠绵而复杂的感情,既照顾到情绪的微妙变化,又把感情渐次推向高峰,词情婉曲动人。

 

179、田为:江神子慢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余香,惹鸳鸯结。

【赏析】
  这是首写闺怨的长调。上片追述送别。“玉台”四句描述思妇送别前着意梳妆饰容,表现出女为悦己者容的恋情和离别难合的心情。“雨初歇”三句写送别后之茫然,借“孤鸿”楼外渐远烘托行人已在山外失踪,声远音绝。“此恨”二句以“对语”、“寄书”双层递进写思妇离愁别恨郁结于心,难以倾诉的悲抑。下片抒发相思的苦闷。“教人”三句总写自己红颜憔悴,金缕衣宽,怨行人之“轻别”,置自己于苦恨不可自拔。“太情切”三句描绘了令人消魂难过的环境氛围,所见所闻皆备感孤独、凄凉。“落尽”二句写春花落尽,明月高远、遂怨明月之圆缺无情,与“秋月”意象巧妙遥映。最后直接倾诉对行人的怨恨:恨他竟不如残荷之余香尚惹鸳鸯结伴,反使自己落得孤单索寞。全词风格婉丽,情真意切。

180、曹组:蓦山溪/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着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赏析】
  这是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品格的高洁。“洗妆”四句赞梅花不御铅华脂粉之“真态”与“竹外一枝斜”之逸姿,如“在山泉水清”的佳人。“黄昏院落”五句感叹梅花“清香”无人知赏,藏于黄昏院落其清香无处寄托,更何况僻在江头路旁,又遭风雪交摧,实在是孤寂不幸。词人对梅花孤芳无赏的命运深致同情和伤惋。下片写作者赏梅时的情怀。“疏影”写月映梅花,花开冷淡,词人为之消魂痛楚。“结子”写梅子成熟,又遭遇细雨淋漓,如泪如泣。“孤芳”五句词人感叹梅花一生清真孤高却频遭摧折和弃置,过于凄凉、孤寂,竟使同情和喜爱梅花的有情者为之平添无穷愁伤。“消瘦”三句词人以多情瘦损的沈约自比,讲我而今为伊(梅)“消瘦损”,梅花你可知否?显然,词人以惜梅、爱梅的多情者自诩,亦以梅之品格,境遇映衬自身,显然是有一定的寓意或寄托。综观全词,此词很少对梅花作具象的描摹与比喻,“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遗形写神,显示了梅花孤高幽独、清真绝逸的本性。

 

181、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是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上片写梅花际遇。首句写生于荒郊,一似遭人白眼,次句写“寂寞”,孤独冷落,备受摧残。下片写梅花品格。不争荣名,不计恩怨,骨化形销,持节不变。凌风雨而开放,留芳香于人间。陆游心目中梅品,正是一己人品之象征,乃诗人理想人格之外化。在宋代的咏梅词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182、陈亮:水龙吟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春恨”。但写的并非寻常的闺怨和离愁,而是一首“春恨之国”的政治抒情词。上片写春日美好的景象,下片写恨。层楼、画帘、风软、草嫩、云淡、寒轻,以工笔细描全力表现出春光的美好宜人。而后笔锋陡转,“芳菲世界”,只有莺、燕领略享受,气氛骤然凄冷寥落。“寂寞”承“恨”字而来,雁归人渺,无限凄清,转入忆旧。男女踏青斗草的美妙情事,风流云散。情人洒泪分手的幽怨,刻骨镂心。最后以景作结。一腔壮怀激烈,全在这淡淡的景物之中,写得沉郁悲凉。本词实乃借“春恨”,隐寓时代愁、家国恨。

 

183、范成大:忆秦娥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赏析】
  范成大共有五首《忆秦娥》,都抒写闺怨,这首最精彩。上片描写春天月夜景色。这是一个静谧的月夜,高楼在树阴遮蔽下露出一角,一轮明月照东厢,栏杆的影子洒在地上。东厢明月照四方,朗月中清风徐来,可一“露”字却露端倪,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独在月下痴情思念。可无一字直写。下片写回到楼内闺房的倩影。隔着熏炉的烟气朦胧,计时的铜龙呜咽着,催促滴漏的水声,纱罗的帏帐暗淡,灯花已烧得焦凝。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片的“风”都是以动衬静,但多了暗暗的愁恨。灯花焦凝,我进入短暂美妙的春梦,于是有了后面梦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实景起,以春梦虚境止。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确别有风味。

 

184、 范成大:眼儿媚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曳曳,东风无力,欲避还休。

【赏析】
  据范成大记述:“乾道癸巳(1173)闰正月二十六日,宿萍乡县,泊萍实驿。”是他出使金国载誉归来以后。当时他调任广西经略安抚时,应该说是“春风得意”。于是在途中写下了即景即兴之作。词的开头两句写温融融的阳光穿过飘浮的紫云落到平地,景色美天气暖,敞开了轻轻的皮衣。这“乍暖”天气的特点:身上暖洋洋的,人又在旅途,“困”也便自然而然了。有“困”也便易“醉”,这醉应是为春为花而醉,这便见春色之美、春气之困了。过片以后,写“柳塘”。春日的慵懒恰似池塘里静静的春水,水面上一片涟漪就像春愁泛起。把春困昏昏沉沉与春塘的欲皱还休合写,十分传神。

 

185、范成大: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抒怀、托物言情的小令。上片写早春寒梅。夜晚天晴风也停歇,一夜春寒肆威将梅花摧折。淡淡的云天下,稀疏的花枝依然含情脉脉,浮云飘来飘去,数枝梅梢犹带雪。作者用疏笔淡墨写梅花的多情,天公以淡青的素雅色彩为其陪衬。明月皎洁,碧海青天中悠悠飘过几片浮云,与地面几枝白梅以悠情遥相呼应,真是妙不可言的良辰美景。“云来去”不写月而见月,上应“天淡”下呼“雪”,可谓神来之笔。下片“胜绝”开端,承上赞叹作结,胜景超绝,触起悲愁也苦极,此情向谁倾诉呢?景与情落差千丈,用笔跌宕多姿。“惟有”二句撇下愁去写过楼的大雁,只有长空里两行低飞的大雁,知道有个人将栏杆凭倚,在画楼上仰望明月。这一笔荡得很远,抛开了“梅”,而由梅及人了。这样,梅的胜绝,人的愁绝,便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画楼上的人是怀远,还是全移情于梅另有寄托,也供人无限遐想。

 

186、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很负盛名的送别词。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本词非一般赠别,而是借题发挥,抒国家兴亡之感。此词开头由三种禽鸟悲啼,啼到春归花谢起兴,酝酿成一种悲恻气氛。“未抵”翻进一层,提出“人间离别”题旨。列举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李陵诀别苏武、易水饯荆轲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离死别,哀凄悲壮,宣发尽人间别恨。“啼鸟还知如许恨”,挽结前文,回应开端,比较春恨与别恨,断言啼泪必将变为“啼血”,沉痛之至!“谁共我,醉明月”,一笔陡折,收归题旨。由春恨到别恨,归到“如许恨”,实际是在感叹人间恨。面对人生种种恨,亲人远离,哀伤可知。其中自当涵盖无限时代恨、家国愁。

 

187、辛弃疾:念奴娇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春,自江西召为大理少卿,清明前后赴临安途经东流村时作。他曾经过此地,回忆当初一段恋情,因而感慨万端。上片写旅途的凄寂和对往事的回忆。前两句点明季节,那本是恋情骤发的时节。次二句抒发孤馆的寂寞,东风无端地欺扰远客的美梦,枕上心怯难眠,寒气浸透了云母屏风。回忆起刚才经过的地方,那时正是“曲岸持觞”的时节,在弯曲的河岸分手,举杯凄凉,将马儿系在垂杨柳旁,难忘当年此地曾经离别的景象。现在人去楼空,倍增孤馆的凄情。下片写对旧日恋人的思念及寻觅不见的惆怅。“闻道”三句写传闻中女子的身份,传说繁花的街道东端,行人曾经窥见,惟帘下秀足如弯月纤纤。次二句写今日的怅恨。旧恨由于轻别而不能久长,新恨由于人去楼空,往事不堪回首。料想今后,筵席前重逢相见,她会像镜中花难以攀折,她也该吃惊地问我:近来有多少白发增添?全词将所见、所闻、所思、所盼交错抒写,形成浓重的怅恨氛围,显示了辛词婉约而沉郁的风格。

 

188、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赏析】
  这首词应当作于南渡之后而且作者对朝廷失望之后。作者写惜春、恋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地表示了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上片写立春的景象和今不如昔的感慨。春天已重归大地,看美人的头顶鬓边,摇摇颤颤插带着彩幡。无端的一阵风雨,还不肯收尽残冬的余寒。“年时”二句,去年的燕子,料想它在今晚定然在梦中回到故都西园。用燕子的遭遇,指明汴京陷落的现实。末二句写到,今年我还没有备办黄柑酿制的美酒,更别说向亲友馈送青韭堆盘。从立春的无心绪和凄苦生活角度,抒发春怨的两重主题。下片再推进一层,“都笑东风”忙于梅柳,讥讽更加形象明朗。“闲时”句写到将来的他们愧对人生,写得深沉。凄清的忧愁缠绵不断,则是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哀了。最后写实在害怕看见花开花落春光残,清早时关塞的大雁已先我返回了中原,感情凄怆沉咽,激烈情怀却描述婉曲便更能感人情怀。

 

189、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物抒怀词。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片用三个典故来议论和抒情。自从开元盛世过罢,《霓裳羽衣曲》经历了多少代风清月白,杨贵妃的琵琶弹走了盛唐的繁华,从此国运衰微。最愁苦是自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为听琵琶妙曲,等待出发的高高画船在江边停泊,白居易听琵琶,感受被贬谪的悲凉。王昭君远出塞外,天上黄云覆蔽,马前冰雪堆积,她在马上弹着琵琶诉离愁,去国离家三万里,遥望昭阳宫殿的方向,离群的孤雁隐没了踪迹,琵琶弦善解人意,昭君恨难以尽叙。王昭君手抱琵琶出塞是朝廷的屈辱(历史另作别论),结句恨难说,家事、国事,身前、身后事,真的从何说起呢!下片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北方传递音信的辽阳驿使已经断绝,雕花窗透入了寒气,她轻拢慢捻地弹奏琵琶,泪珠儿盈满双睫。辽阳的陷落引起思妇的哀怨。她弹《梁州》不仅因为它乐曲音调激越,更是因它在北方,这才声音哀彻。最后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和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

 

190、 辛弃疾: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这首词在小序中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从湖南调到湖北,又是平级调动,既没升官也没召回京城,辛弃疾一腔怨愤,全在这首暮春词中发泄出来。上片写暮春景色,借以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年华虚度的悲哀之情。“惜春”写得细腻,作者年岁已晚,能报效国家的日子也不多了,怜惜那短暂的春光明丽,总怕花儿开得过早,更何况此时已是落花遍地。春光呵暂且停住,听说道芳草铺到天涯,阻隔了春光的归路。怨恨春光总是默默不语,算来只有彩画屋檐上蜘蛛网情意殷勤,终日沾惹着飘飞的柳絮,留住了一点春光的痕迹。比兴的手法,写得形象而深沉。下片抒发心中被压抑的苦闷,和对执政者的幽愤。先用陈皇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被排挤受打击的悲愤。再引用杨玉环、赵飞燕的故事,当年赵飞燕、杨玉环倾国倾城,几乎是霸占了皇宫和皇上,可后来又怎么样,还不是被抛弃被处死,化成了一堆尘土。最苦是闲愁,世事亟须人为,而自己却闲着发愁,这实在叫人苦恼。愁苦中便去倚着栏杆望风,以消愁解闷。但危栏也不可倚,因为刚一上楼所见的便是烟柳斜阳,烟柳正是春尽时候的景色,斜阳预示着又一天将尽,本想来消愁的,但躲也躲不掉这“春日将尽”的气氛。这首词算是将暮春写到家了,把暮春中人的无可奈何也写尽了。

 

19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在建康任职期间所作,此时词人正值年轻时期(约在30岁左右)。词人从金兵占领区的北方“突骑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报国,却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全倾注于词中。上片写景,高远寥阔。南楚碧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的秋色,长江水随着碧天远去,秋色无边无际。景中寓情,沉郁悲壮。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峰,不禁触发起诗人一股浓烈的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愁,山河之美引起愁怀的原因:它已沦陷异族了。“落日”六句意境悲凉,似心平气和却壮怀激烈、悲愤填膺。落日斜挂楼头,离群孤雁悲啼声里,江南游子悲愤压抑,看着吴钩宝剑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栏杆,没有人领会词人登楼远眺的心意。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到言志与悲叹。接连用了三个典故:引季鹰的故事,表明自己早已以身许国:引许汜故事,表明自己不屑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风雨飘摇;“树犹如此”是桓温北伐路上对时光飞逝之叹,作者亦引以表达自己功业未建年华虚度的感慨。结尾收到英雄襟抱,无人抚慰。与上片煞拍呼应。词中以佳人发饰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衬映英雄,以历史典故写抱负,委婉跌宕,极沉郁悲慨之致。

 

19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193、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194、 辛弃疾: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晚春”,写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伤春伤别的闺怨。上片写伤春伤别。首三句写离别时的凄迷景象,融合如今思念时的怅惘情怀。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次二句写不忍登高远望,因为总是失望,而失望当更添愁恨。又以“十日九风雨”烘托离人的凄苦。“断肠”三句,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莺儿将啼声罢休。在烘托足够环境氛围之后,佳人正式出台。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算算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花卜归期,以微妙动作显现佳人心态。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才簪又数,梦中呓语,盼归之切,怨春之深,十分传神!

 

195、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全词着力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先写灯会的壮观,东风吹落了满天施放的焰火,像天空里的流星雨。接写观众之多,前来看花灯的人,男的骑着高头大马,女的乘着雕花豪华车,男男女女都衣服熏了香,怀里揣着香袋,过路的人多了,连路也是香的。这是从各个角度描写场面之热闹。凤箫声韵悠扬,明月清光流转,整夜里鱼龙灯盏随风飘舞。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头戴蛾儿、雪柳,身缀金黄色丝缕,在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金光铄铄,她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眼波流盼,巧笑盈盈,幽香四溢地从人们身旁走过。“元夕”的热闹与欢乐占全词十二句中七句。“众里”一句方始出现主人公活动。“那人”赏灯却不是“宝马雕车”,也不在“笑语盈盈”列中,她远离众人,为遗世独立,久寻不着,原来竟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全词用的是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么?

 

196、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赏析】
  这首词写病后的生活和感受。上片写病休中所见盛夏景色。可起句一派秋凉,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将它们渐渐收敛。晚闲,有心如止水的况味。后二句红艳艳莲花互相依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下片写病后所感。先用殷浩和司空图两个典故,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末二句“不知”一转,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否定了前面的取舍。黄蓼云《蓼云词选》中评道:“末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佳。”的确,似说病后虚弱的平常话,而实则写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老却英雄的叹息,写得沉郁悲壮。

197、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当时作者正在江西赣州任上,经行造口,作此书于壁。作者登台望远,在观山观水中,寄托忧时忧国之思。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为唐虔州剌史李勉所建,他曾登台西望长安。而自己哪有“长安”可望。当年金兵追隆祐太后,受难的百姓成千上万过赣江,伤心泪汇成无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实在可悲。“西北”二句,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怜无数的青山将视线遮住。借叹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复无望。“可叹”中有无限悲愤。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青山”二句写眼前所见,大江滔滔向东流去,青山遮也遮不住。这里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水能冲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终于东去,而自己却无法挣脱羁留、冲破压抑而撇于一隅,岂不令人烦恼。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增添词人沮丧情绪,愁上加愁,益见词人爱国情怀。

 

198、姜夔:琵琶仙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惟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余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赏析】
  此词写游春感遇。词的开头写远处来了一只渔船,载一对丽人,乍看好像旧目坊曲相恋的两位歌女,渐近则见她拿歌扇接着飞落的花瓣,一双蛾眉秀目真是奇艳无比。因而触发起对昔日情人的绵绵怀思。“春渐远”,转笔写眼前景,春光渐渐远离,水边平展的沙洲一片浓绿,几声伯劳鸟的悲啼更增添了几分伤感。词人想起了许多往事。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那时候,曾有过多少生生死死的誓约,如今一切都不存在了。回到眼前的春景,正是清明禁火的寒食节气,宫廷里点燃了蜡烛给群臣分送薪火,一路轻烟散去。无奈在离愁里,时节已匆匆变换。满怀惜春的情思已落空,都付与飘落空阶的榆钱树,美缘难再,遗恨空留。眼前千万缕杨柳浓荫,浓荫里乌鸦藏掩,遂想起当年玉尊别筵,柳丝千缕舞翩翩,柳丝似雪漫天旋。由柳丝追忆初别情景,情致绵绵不尽。

 

199、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赏析】
  本篇为淳熙十四年(1187),自浙江湖州前往苏州访问范成大,途经吴淞所作。吴淞江边,太湖之滨,一路明山秀水,自然引起词人的几多感慨。起句写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去,随着浮云而去,时序已入深秋。次写山峦气象,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着黄昏时骤雨飞瀑,天气阴沉不开,似愁客情怀,再即景怀古,无限惆怅。下片写道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边,词人也打算追随他在甘泉桥边住。“共天随住”只是欲共未共,欲住难住的“拟”而已,一字之中深寄了多少现实的凝重感。末尾以近景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收煞,含古今沧桑之感。

 

200、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赏析】
  这首词记元宵之夜的梦中情事。时光往往能把一切冲淡。当初痛不欲生,以为今生休矣之事,待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许只有淡淡的伤感了。姜夔在此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感却不同。这首词是宁宗庆元三年(1197)姜夔在杭州所写“合肥情词”之一。二十多年前,词人曾逗留淮南合肥,于勾栏坊曲间结识善弹筝琶的姐妹,此后虽天各一方,词人旧情难以自抑,岁岁红莲夜,依旧是两处沉吟,这是一份何等浓烈的情感!本词首句以流水起兴,肥水滚滚东流,永远没有终止的时期。当时真不该一见你就埋下相思的情思。词人被流光抛掷,当初轻狂多情的少年如今已是鬓发如丝的中年人,不知心上人的下落,更不能相见,悲伤沉入心底,不堪重负。“别久不成悲”,不是不悲,而是悲痛已沁入心骨。结语“两处沉吟各自知”,出之以淡语,是怕触动更多的心思,还是以淡雅写深挚?白石自有匠心。

201、姜夔: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赏析】
  淳熙十四年元旦,姜夔从故乡汉阳东去湖州途中,到达金陵,在船上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了这首词。上片为感梦思人。首二句写梦中目睹耳闻玉人前来,像飞燕般体态轻盈,像黄莺般话语娇软,分明又在白日梦境中跟你相见。“夜长”二句是无奈、琐屑而颇具悲剧力量的对话,你说长夜漫漫,薄情人怎知“我”辗转难眠?春天初到,“我”便早被相思病苦感染。下片写睹物思人,写别后的难忘旧情。“离魂”句暗用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女离魂”的故事,推进一层写恋人的深情,最后两句以景作结,在淮南千山清冷的月光下,恋人的梦魂飘然而去,更衬托出词人凄苦的心境。这里着一“冷”字,使自然界的静态物景与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意相合,尤见词境凄冷奇绝。

 

202、姜夔: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诸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赏析】
  本词写境空阔清远,写情超旷秀逸。“暮愁”句,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需要轻灵的天使,故有“呼我”句,呼唤鸥鸟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需要时间的延伸,故有“那回”二句,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启程。然而种种挣扎皆归为虚无。过片以“伤心”三句作收束,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低压”二字即是对现况的凝练概括,自此引出下片。采香径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子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素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词人不仅有“暮愁”,便呼“盟鸥”,“春寒”亦能“自歌”的洒脱超逸情怀,而且更有“重见”时的“伤心”、“酒醒”后的“凝想”,这种时代赋予他的忧郁感,虽然深刻而又持久,却正在其一张一弛、一儒一道的天才笔法中得到了缓冲和稀释。

 

203、 姜夔:齐天乐
       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伫之。

 

  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赏析】
  这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泻人间幽恨。开篇点“愁”字,以庾信赋愁引出蟋蟀悲吟。露水沾湿的铜铺外,长满苔藓的石井台旁,都是蟋蟀呜叫的地方。在词人听来,那叫声是哀苦之音,是受了委屈的儿女在亲人面前的哭诉,也是无眠思妇的孤独的纺纱声,是闺中少女独坐屏风前的凄凉叹息。下片用敲打着烛灭后的窗子的夜雨声,用捣衣棒与石砧撞击的声响,与蟋蟀声错杂交织,加浓鸣声凄苦。“候馆迎秋”、“离宫吊月”,既是指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又是比喻其叫声如同旅舍中的游子,离宫中的宫女的悲叹。豳诗略略点题,忽以儿女笑声旁衬一笔,末再以谱入乐曲“声声更苦”,拍合“愁赋”。全词写蟋蟀悲鸣,广泛触发人间哀思。举凡骚人失意、思妇念远、迁客怀乡、乃至帝王蒙尘,如许憾恨,无不借秋虫宣发。则秋虫之鸣,实乃时代哀音。

 

204、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漂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赏析】
  本篇为送别之作。胡德华是作者友人。本词一开始即描写雨后庭院,在这独抱孤影、销魂伤神的空院,又看见竹篱墙暗处萤光闪灭,青苔覆盖的台阶下蟋蟀的鸣声凄切。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点明“送客”,且推进一步,叹惋江山好、啼鴂悲,离情中交织着身世感、家国愁,情致深婉沉痛。下片承上,由相从说到分别,烟渚行舟,正面描绘分别场景。沙洲上寒冷的烟雾渐淡,人已随着舟船渐移渐远,隐隐约约可见遥远的行舟,像一片落叶飘转。末以“想”字提领,点化李杜诗,设想行者家人跷盼之切,到家团聚之乐。文君夫人定然期望很久,她足踏罗袜倚着修竹愁容暗淡,归家之后,将翠玉酒杯斟满双双对饮,垂下珍珠帷帘,悠闲地观看一轮皎洁的明月。此词场面依次递转,生活情趣极浓。

205、姜夔:念奴娇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赏析】
  作者于淳熙十五、十六年来往于杭州、湖州,本篇为他泛舟杭州西湖赏荷花而作。起笔荡舟观荷,小船搅闹了艳红的荷花丛,记得来时曾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意境美不胜收。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许多游人不曾到过的荷花淀,有更多艳美的荷花。那种“三十六陂”却“人未到”的清幽绝俗,那种“风为裳,水为佩”的潇洒古朴,这才是真正“令人挹之无尽”的“幽韵冷香”。荷塘深处,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词人赞美荷花的词句。下片写担心荷花迟暮、西风摧折的无限眷念。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节,为愁情笼罩。“争忍”写荷之情,“只恐”写爱花人之忧虑。“高柳”、“老鱼”,多情挽留,更使词人依恋难舍。全词写出荷花美妙之形和高洁之神,体现出词人惜香爱美的词情,将读者引入一个纯洁的童心世界。

206、姜夔: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207、姜夔:长亭怨慢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赏析】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光宗绍熙初年,姜夔流寓合肥,家住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那里曾有热恋过的情人,分离后眷眷难忘。“易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本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水边岸上,也是一株株一片片的柳树,随着水湾,萦绕徘徊。客船来去匆匆各自东西,天晚后都在哪里停泊呢?以下四句,写那长亭边的柳树,不知目睹了多少执手惜别,依依不舍的场面。好在柳树不懂人间情意,否则早就悲伤衰老,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青青了。词的下片,循着离别的线索,着重写“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情景。词中说,天晚了,一位女孩子站在长亭边柳树下,望着情人所去的那个高城,渐渐天黑望不见了,只看见黑黝黝的无数山峰的轮廓。她在想,他走了,大概不会忘记我的叮咛嘱咐吧。我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早早回来,不知他记住没有。在旅船远行、回望旧地时,回味情侣叮咛,离绪纷乱。并刀难剪,化抽象为具象,一往情深。

 

208、 姜夔:淡黄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赏析】
  本词是作者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时所作,是一篇即景遣怀之作。上片写词人骑马所见。拂晓的号角在空城里响起,随风吹入垂柳依依的街巷。骑在马上穿着单衣,感觉有些寒冷。早春的柳色,满眼是鹅黄、嫩绿,全是江南的旧日相识。下片由景色引发出对春的爱怜。词人勉强携带了酒,到小桥旁的宅院与情人相聚,只担心梨花如雪片落尽,变成衰秋的颜色狼藉满地。成双的燕子飞来,探问春色在哪?只有池塘依然是清波碧绿。通观全词,柳树梨花,都已“看尽”、“落尽”,有酒、小桥、池塘,也是“强携”、“自碧”,主人公似乎永远走不进眼前的世界,很难与异乡异景相融为一,最后都归于一个“空”字,而这恰恰是全词的首字,小序中说“以纾客怀”,也许这就是逆旅中的真实情怀。

 

209、姜夔:暗香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赏析】
  宋代骚人酷爱梅竹,白石咏梅之什颇多。《暗香》、《疏影》尤为有名。词的开头,由月色回忆起以前几次月夜,梅边吹笛的往事。他的优美笛声,还引来了一位玉人知音,不怕夜寒,攀着梅枝听他吹。而今,他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约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他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竟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他的卧席。词的下片,写折梅寄远,无法传达,红花无言,深念玉人。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一枝梅花,寄给那久别的玉人,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场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玉人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树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花又一片片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210、姜夔: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赏析】
  这一首紧接上首而来,叙述宴会后,来到梅花前仔细观察梅花。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点点,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同宿”照应上一首“几时见得”,两者形成反差,意思是,翠禽小小反而同宿双飞,人却孤单无伴。自己在客旅他乡时见到梅花,它像绝世佳人,倚着修长的翠竹,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只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她不能回家乡,只能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一缕幽魂。接下来是说南朝时的深宫旧事。不要像吹落残花的春风,不顾梅花的娇嫩轻盈,要学会及早惜花,应该像汉武帝金屋藏娇,呵护珍重。然而终究是护花无力,苔梅凋谢的花片,随波飘零,更怨恨那玉龙笛吹奏出《玉龙》哀曲。待到梅花落尽时,再寻觅她的幽香,她已经映入小窗,像一幅画着梅花的横幅。赞美梅品,悯惜美好事物过早凋落,呼唤爱美护花情悰,为本篇所昭示的内在意蕴。

211、姜夔:翠楼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余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赏析】
  此词为庆贺武昌安远楼落成之作。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离汉阳赴浙江湖州,途经武昌时作。上片一开始便将高楼暂搁一旁,而将战地风光描写了一番。明月的冷光映照着寒冷的边塞沙碛,围护城堡四周的竹篱战尘静寂,今年朝廷开始赏赐臣民饮酒欢聚。弹奏起塞北的乐曲,听到元帅的军帐歌吹荡激。有了前面的龙沙虎落、毡幕元戎,“层楼”六句,写红槛翠檐,丽人粉香,则不觉气格纤弱。安远楼层层耸立,看它那红色栏杆萦绕环曲,翠碧楼檐飞展。那位小姬容貌艳丽,从她身上吹下阵阵粉香,寒夜里风儿轻轻细细。上片先写楼外,次写楼内。下片有“玉梯凝望”,但见“芳草萋萋千里”,意境亦是深远阔大。登上高楼久久地凝神望远,可叹芳草萋萋,绵绵千里。“天涯”三句,漂泊天涯的游子情怀凄寂,仗着酒力减轻闲愁,借着赏花消磨志气。迷惘变为凄厉,清丽变为悲壮,末以景结情,西山之外,黄昏时又卷起,一帘秋雨过后的晴丽,与篇首冷寂的静景相应,突出了本词登高沉思的主调。

 

212、姜夔: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赏析】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上片写景思人。词人以“鸳鸯”引发出“想桃叶”的绮思:借桃叶隐喻合肥恋人,包含了往日幽约和无限情思。“又将愁眼与春风”句暗寓了情人眼望春风,对词人温馨情爱的期盼和追求。词人触景生情,独倚兰桡,流连不舍。下片写离情愁苦。“金陵路”三句以“莺吟燕舞”,象征金陵秦淮河畔歌妓舞女的轻歌妙舞,暗示出合肥恋人的身份,故目注秦淮,而心向“淮楚”,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谁知我相思情苦呢?小舟泛波,算来只有“潮水”最理解我之相思最苦。因为它一路推波荡舟,伴随词人孤舟寂寞。“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入长江处的白鹭洲长满绿草,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