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极品小说馆 2015-04-29
    【摘要】文章从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点和误区进行分析和反思,力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一种正确认识,使之良态发展,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课程   优点  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是一种进步与力量。当学生告别纯粹的黑与白,当他们打开与世界沟通的窗户时,灵光在他们的眼睛里跳跃。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附加到传统教学手段中,而是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让信息技术的手段与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过去单纯的语文教学,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进行封闭式教学,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比较而言,显得语文课程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无可置疑地,语文是以语言为主体,脱离了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语文教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乃至是空谈。
    然而,今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下,语文的课堂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只是有学子的朗朗读书声,也不是只有黑板与粉笔的单调色彩。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尤其是现在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①学生们透过技术平台,可以上天下海,可以了解过去和设计未来,可以让知识更充分地表现,可以更透彻地理解语言。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清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越性和侧重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主要表现:
    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当中海量的资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需要的图片、音像、视频等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只要教师有点子,就能从网络中筛选出合适的素材。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学生对于“天下三分”“北定中原”等内容理解非常困难,我上网找到了古三国的地理位置图向同学们展示。学生一看,其中的三国关系一目了然,他们对诸葛亮“联吴抗曹”的计谋不得不服。在学习外国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鲁迅小说《孔乙己》、清代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时,学生通过短短十几分钟的故事视频阅读,就可以把握主要的情节及人物形象特征,这样比起传统的阅读,效率要提高很多。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对文本作深度理解,原来的障碍就降低了。
    除了相应的课文外,在作文教学中,网络也能提供丰富的作文教学素材。通常除了能够找到范文外,还能利用一些相关视频进行情境引导写作。在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教学里,我在导入时让学生进行视频欣赏《水浒传》第2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再配合课本《水浒传》名着导读里的描写,学生就能直接理解并画出描写细腻的句子,从而明确认识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而接下来的写作训练,我也利用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平安中国》的情节为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样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的革新。
    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
    信息技术的应用于教学的形式多样,除了常见于上课使用的课件制作之外,还可以利用其形式与资料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提供更实用的辅助。
    在信息技术的大潮下,教师备课已经摆脱传统的一本教参看到底的窠臼。教育博客的兴起直接起到推动作用。从2002年由方兴东等人转译“博客”一词后,再到2003年7月,国内第一个区域教师博客群—上海海江教师博客群的发布,再到2004年10月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韦枉院士创建博客,带动大批教师走上教育博客。至2006年3月天河部落走与公司合作的模式,注册人数、在线人数一路上升,最高时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②教育博客的形成已经为教学备课的方便快捷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育圈子可以查找到相关的备课信息资源,如同与无数的教育强者对话,这无疑给了教师一次巨大的“头脑风暴”。2008年,我在新浪上开通了“望中E家人”(http://blog.sina.com.cn/nancy5274)的教育博客,利用这个平台与众多教育同行、学生进行工作交流,大大提高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相应的教学视频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几乎每一册书、每一篇课文,我们都可以从网络中找到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学视频作为参考。有人比喻“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不过到今天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师备课的借鉴多了,遗憾也就越来越少了。
    当代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反映到学校教育当中是要求受教育者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与技能。现在的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平台下,课文插图、背景音乐、相关视频、生字词语、学习提示、补充资料、课堂练习等等内容得到充分展示,教学容量大,指示清晰,学生在较小的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学习价值。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着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从知识的习得到能力的生成,可以说信息平台是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相关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教给学生常见的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方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搜索方法如关键词搜索,图片搜索,音乐搜索等;使其学会基本的处理信息技能如标题浏览、快速略读,跳读等。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展示这样一种简单的单向活动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互动软件,接收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引导他们去寻找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例如开展一些诗歌积累比赛,可以运用Authorware等交互软件设计比赛题目,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日志、博客等形式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建立主题学习网站“WebQuest”,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
    二、反思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足与追求:
    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信息技术应用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削弱,“语文味”不能淡化。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这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能变。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语文教学的根还是在于文本。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把握好尺度,让学生去品味语言,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信息技术运用应当有一个“度”的问题。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③。目前大多数教学都属于第一阶段: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简单的课件内,虽然采用一定的辅导软件,但是目前的辅导软件也都在教师思想下编制出来,没有什么突破。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而如果能够达到第二阶段,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者需要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这是教师追求可达的较近目标。
    第三阶段则是最理想的。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承载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在不断求索中,与学生共同实现新的教学跨越!
    参考文献:
    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评析及反思》,瑶海教研网   庐东学校   陈红 2010年4月
    ②《教师博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尕藏草,2007年5月。
    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余胜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