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中、下三焦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好吃的青苹果 2015-05-01

      三焦分证是根据湿邪重浊,有从上而下的特性,以及三焦是水湿和气的通路的功能,又通过湿热伤人的重点脏腑部位和传变的先后次序,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也就是湿热病的初、中、末三个阶段。现将其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述如下。

      (1)上焦湿热:湿热病在上焦是湿热伤人的初期阶段,病变的部位主要在肺和皮毛。上焦证的特点是:热象多不明显,而重点在于湿,有的甚至可以先出现寒湿的症状,一般在数日后才有热象出现,而症状仍以恶寒为主。

      上焦证的主要脉症是恶寒重,发热轻微,或不发热,无汗、身重痛,头蒙沉胀而痛,耳聋,神识呆滞,沉默嗜睡,少言笑,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无力。治宜温散表湿,方用藿香正气散。若热象已显的,可用宣化湿热法,方用藿朴夏苓汤。

      (2) 中焦湿热:中焦湿热是由上焦转来。它是湿热病的中期阶段,症状主要在脾胃。这时的热象一般比上焦明显,特别是午后身热。身热的特点是:寒热模糊,即“身热不扬”。由于其病位在脾胃,故脾的运化水谷和胃的受纳水谷的功能特别差。又因为脾胃和湿的特殊关系(如脾恶湿而又主运化水湿),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影响,故全身困乏、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特别明显。

      中焦湿热证的主要脉症是:身热不扬,胸脘闷胀,不饥、不食,便溏不爽,尿短而黄,面目淡黄。神呆,肢冷。苔灰白带黄,脉濡。并可见咳嗽痰多、身痛、神识昏糊秘痰热内扰等症。治以清化湿热为主,方用甘露消毒丹;若因脾湿生痰,证见咳嗽痰多的,治宜清化痰湿,可用三仁汤;若为湿热郁蒸发为身痛,治宜宣化湿热,方用薏苡竹叶散;有湿热酿痰,蒙蔽心窍,发为神识昏迷者,治宜豁痰开窍,方用菖蒲郁金汤。

      (3) 下焦湿热:下焦湿热证是由中焦传来,病位在于大肠和膀胱。此时中、上焦症状已较轻,突出的反映在大小便上。其临床表现为:若湿滞膀胱,则证见小便不利、头脑胀痛昏沉、脘腹痞闷、舌苔灰白黄腻、大便不爽、脉濡。治宜淡渗利湿,方用茯苓皮汤;若湿滞大肠,证见小腹结满、大便不畅、头胀脘闷、舌苔灰黄、脉濡,治宜导浊行滞,方用宣清导浊汤(猪苓、茯苓、寒水石、晚蚕砂、皂荚子)。

      资料来源:《中医基础理论问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