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轻风无意 2015-05-01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文/ 汪小玲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数年前偶得一片青花瓷片,上面残存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从幽蓝的青花发色、略微隐青的釉面、梯形的修足方式和堑刻文字(“勉堂”)的风气来判断,这是一片清代早期的瓷盘残片。

       这片瓷片值得品味的是上面书写的七言律诗。

       在56个字中,有两个字是值得注意的,一是“依旧”的“旧”字,瓷片中写作现代简化字形“旧”,而没有写成繁体的“舊”;二是“当年”的“当”字,也写成简化字形“当”,而不是繁体“當”。按理,“旧”、“当”这两个现代的简化字形,是1965年新中国文字改革后才确定下来的,它们不可能出现在300年前的清代早期。但是在这里,它们确确实实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新中国文字改革,很多简化字形,只不过是对原已存在的、笔画简约、但不太常用的异体字加以确认、规范,使之成为常用字形。因此,在现代常用简化字形中,很多字形在古代原已存在,除了“旧”、“当”以外,还有“无”、“发”等——“无”这个字形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这56个字,书法为小楷,提按顿挫,笔法相对精到。为了克服“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章法幅式所带来的刻板效果,书写者比较注意字形的参差变化:笔画少的字写得小一些,笔画多的字写得大一些。这样大小错落、随字布形,显得天真自然、活泼成趣。宋代词人、音乐家、书论家姜白石(姜夔)盛赞魏晋书法时说:“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姜夔《续书谱》)。所谓“真态”,就是字形本来就具有的疏密、大小等方面的“天然不齐”。因此,细细品味瓷片书法,便会发现已得“真态”、魏晋风骨蕴涵其中。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再来看诗文内容——


五百年前绕此游,水光依旧接天浮;

徘徊今夜东山月,仿佛当年壬戍秋。

有客得鱼临赤壁,无人载酒出黄州;

吟成一蒲千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


        从第三、四句“今夜”“仿佛当年”来看,这是一首怀古诗。至于作者感怀哪位古代贤能、哪段史事,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出黄州”、“临赤壁”是指苏东坡出任黄州太守、并在担任黄州太守期间游历赤壁的往事;“壬戌(诗中误写成‘戍’)秋”是苏东坡游历赤壁的具体时间——宋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苏东坡时年47岁)秋天;所描绘的景色和所用的词句“水光依旧接天浮”、“徘徊今夜东山月”也与苏东坡在他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里所描绘的、所使用的相一致——《前赤壁赋》中写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因此,作者所怀之“古”,是苏东坡这位古代贤能和苏东坡游历赤壁的往事。

        第一句“五百年前……”自然是指苏东坡游赤壁的时候,而苏东坡游历赤壁是在1082年,所以这首诗应成诗于1582年前后,这相当于明代晚期。既然是明晚期的诗,而瓷片是清代早期的,那么,诗作者和书写者就不是一个人了——书写者只是把一首晚明的诗抄写在瓷器上!当然,书写者之所以恭恭敬敬地抄写这首诗,其内在心理恐怕也与赤壁故事有某些契合之处。

        一个人产生(或在潜意识中产生)某种特殊的情感、在现实中得不到宣泄、而在历史上能找到与之情感类似的人或事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怀古”行为。诗作者之所以感怀苏东坡游历赤壁,自然是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东坡相类似的情感。那么,苏东坡游赤壁时又是何种情感呢?在《前赤壁赋》里,苏东坡一方面通过对“客有吹箫者”的“其声呜呜然”的描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来表达自己的忧愁暗恨,另一方面又借助自己对“吹箫者”的劝解(“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吾与子所共适”)来表现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这就表明,苏东坡在游历赤壁时,在情感上是既消沉、也豁达——豁达是他一贯的为人风格,而消沉是他暂时出现的情绪。——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他是在担任黄州太守期间游历赤壁的,经过被贬的变故,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在内心深处不能不带上一些消极情绪!!瓷片诗歌的作者以苏东坡游赤壁为怀古目标,在情感上除了可能的豁达乐观外,自然也带有一种忧愁暗恨情绪。至于他为什么怀有忧愁暗恨,我们不得而知。——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期间包含了多少人的忧愁暗恨?!其中的恩恩怨怨岂是后人所能一一考证的?!

        行文至此,本不欲深究诗作者的姓名,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还是被我发现了:在一本由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东坡赤壁诗词选》中,我读到明代人罗洪先写的《夜泊赤壁》——


五百年来此胜游,水光依旧接天浮。

徘徊今夜东山月,仿佛当年壬戌秋。

有客得鱼来赤壁,无人载酒出黄州。

吟成一啸四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


        全诗与瓷片所载诗虽有六字之差(书中诗“此胜”、“戌”、“来”、“啸”、“四”,在瓷片上分别为“绕此”、“戍”、“临”、“蒲”、“千”),但可以肯定两诗实为一首。之所以出现六字之差,完全在于传抄过程中的错讹导致。这在古代实为常见。由此,瓷片诗作者就不难断定为罗洪先了。

        罗洪先何许人?经考察,罗洪先(1504-1564),中国明代地图制图学家,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得进士第一名,任翰林院修撰。他修编的《广舆图》两卷,是中国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刻本地图集。——原来,瓷片诗的作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显赫人物!

        其实,罗、苏两位历史巨人的交会不止于赤壁,可以确认的还有关于石钟山(位于江西九江,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考察。为了解石钟山山名的由来,苏东坡曾亲往实地,发现山石绝壁下“多穴罅”,水浪进出冲击而发出“镗鞯”之声,于是他认为山名即源于此,由此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罗洪先至石钟山仔细探查后,认定山名来源于“全山皆空,如钟覆地”,并指出苏东坡犯错的原因是“六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 (均引自罗洪先《游石钟山记》)。——孰是孰非?我不是地理学家,也没到过石钟山,不作评论,但据当地人的说法,罗的见解是科学的,苏东坡犯了错误!于是问题就来了:载有错误观点的、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名闻天下,并被编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记录科学见解的、罗洪先的《游石钟山记》却少为人知。……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似乎扯远了!还是回到瓷片、回到“赤壁”这个主题——

        苏东坡两次游赤壁,先后写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与此同时,他还留下另一篇千古名制——《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词中描绘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凶险状和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儒将风度,表达了苏东坡渴望为国家建立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其实,苏东坡所到的黄州“赤壁”,并非周瑜破曹、“火烧赤壁”的赤壁:前者在今湖北黄冈市,后者在湖北的嘉鱼县,两者不是一回事。苏东坡也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他之所以把黄冈赤壁当作嘉鱼赤壁,也只是一时兴会所致、聊以表达个性情怀。

        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把周瑜描绘成儒将风度,不是没有道理的。三国初期,北方曹操实力极为强大,而南方孙权实力积弱。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周瑜临危授命,率领10万军队在赤壁火烧曹操80万(号称百万)来犯之敌。这场以少制多的不对等的战争的胜利,和周瑜的才气、谋略是分不开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钦佩的人有三个:一个是庞统(士元)、一个是徐庶(元直)、再一个就是周瑜(公谨)。而在这三个人中,庞统早亡,在帮助刘备取得霸业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徐庶被曹操诓骗、终身陷于曹营,坚守对刘备“不为曹操献一计”的承诺,故未能在三国纷争中有所作为;而只有周瑜,在赤壁火烧曹军以后,使得曹操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敢觊觎南方,从而奠定了孙权在“三国鼎立”政治格局中的一只“鼎足”地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周瑜因赤壁之战而闻名天下、赤壁也因周瑜而为历史代代相传!!——可叹的是:周瑜虽被诸葛钦佩,但他胸襟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在自己之上,数次设法欲置诸葛于死地。然而,周瑜的阴谋不仅屡次被诸葛亮识破而没有取得成功,而且相反,其人也最终落得个被诸葛亮气死的下场!!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数年前看过的电影《赤壁(上集)》:这部电影在公映之前宣传得沸沸扬扬,惹得我这个通常对电影没兴趣、但对“三国”很有兴致的“三国迷”心里直发痒痒。因此,在电影公映后我很快在网络上下载观看了。但看完后我心里大失所望,“粗中有细”的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忠义自负”的关云长等在影片中都成了一介武夫;诸葛亮曲解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诗句、巧妙说服周瑜出兵抗曹竟真的被当作曹操出兵是为了女人;此外,突出战争恢弘场面、弱化人物智谋韬略、刻意添加周瑜和小乔的情爱动作等等,都只能算是投合当前没有文化的人的肤浅的审美心理,折射出拍摄者对文化认识的肤浅……

        一片青花瓷片,从清早期说到明晚期(罗洪先),再从明晚期说到大宋王朝(苏东坡),进而说到英雄辈出的三国(周瑜),可以说,在它身上,浓缩了四代人的赤壁情怀!!



初稿:2008-09-15

改定稿:2014-10-05




 一片青花瓷,四代赤壁情 - 大镛艺术山庄 - 大镛艺术山庄

 汪小玲  隶书《罗洪先〈夜泊赤壁〉》  138X6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