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三阴三阳”与易经八卦

 johnney908 2015-05-02
易经八卦中有“两仪生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然则,何以中医经络学说中出现“三阴三阳”?即比四象多出“厥阴”和“阳明”。不是说医易同源吗?此种现象有没有高人注意过?余在医学与易上,乃后学末进。斗胆谈谈自己学习心得。
  
  首先,从
易学来看:《周礼》载:周,朝堂设有“太卜”官职,依据“三易”掌管占卜。“三易”者,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也。据《御览》学部引《新论》云:“《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今独见《周易》,《连山》、《归藏》惜已佚!传说《连山》为神农氏所作,流行于夏,视为“夏易”,由“艮”卦开始;传说《归藏》为黄帝所作,流行于殷商,视为“商易”,由“坤”卦开始。而《周易》由乾坤二卦开始。虽然《连山》、《归藏》已佚,但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其基本思想必然会在后世著述中有所反映。
  
  
周易系辞上,孔子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当是孔子研究周易之发明或感悟。非文王、周公所原述,况神农、黄帝、疱羲氏乎?而邵雍氏于太极之上更立无极,有云蛇足,却非孔子所言。今人研周易,当视文王、周公之经为本,孔子之彖、象、系、文、序等十翼都为名也。况后世京、王、朱、邵、魏诸子乎?
  
  故此,愚以为,《内经》之三阴三阳疑有“古易”之影。从西汉人归纳整理出来的《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来看,除人体的五脏六腑用地球的“五行”来喻指外,人体筋胳中的许多穴位还直接用山形水势来比附。如梁丘、三里、巨虚、丰隆、厉兑、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仑、涌泉、内关、风池、丘墟、天泉、外陵、鹤顶、地机、陷谷、天柱、灵台、曲垣、陶道、玉田、支沟、金门、风岩、珠顶、岩池、下关、地仓、石门、地甲、梁门、石关、四连、外丘等,有如随筋络进入蜿蜒起伏的山脉,巡视一处处胜境,这些穴名的最初来历极可能同《连山》、《归藏》有关。
  
  如果说太极阴阳图揭示了我们大千世界的本质,即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而万物的差别,仅仅在于不同的层次与空间,所含的阴阳比例和纯度的不同;那么无论关系多么复杂,由于都是阴阳体,它们之间总是在相互吸引着、排斥着、结合着的,也就是说宇宙中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三种基本方式:相生、相克、相合。或者说促进、抑制、调和。
  
  然太极八卦图有“先天
八卦图”讲对峙,《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这些均是讲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先天八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起于艮(在西北),顺时针列有坤、震、离、兑、乾、巽、坎止于西方。“先天八卦”似与二十四节气不对应,实古代先民以农历九月为正,即秋分之后为一月,如此震便到了四月,实乃冬至之后了。
  
  又有“后天八卦”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和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即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起于乾(在西北),顺时针列有坎、艮、震、巽、离、坤、兑止于西方。震为立春,起于乾,乾卦仍为秋分前后。
  
  先天、后天都有了,相生、相克也有了。那么有中天八卦吗?有相合吗?于是后人试演“中天八卦”的。“中天八卦”左乾为南,右坎为北,上艮为西,下震为北。起于坤位东南为立春,顺时针列乾、兑、艮、离、坎、巽、震止于北方。并言“中天八卦图”包含了五行制化的规律,讲阴阳调和。
  
  果如此,则可认为:“先天八卦”源于《连山》;“中天八卦”根于《归藏》;“后天八卦”对应《周易》。果如此,则《淮南子·天文训》曰:“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就反映了古代先民基于天文观察,对八卦或历法的两次革命。“天倾西北”当指“后天八卦”的乾位移到了西北;“地不满东南”则指“中天八卦”坤位在东南,后又移至西南(后天八卦)了。
  
  观乎“后天八卦”之太极两仪四象,众人皆明其本质,然如何四象配“六经”,“六经”配八卦呢?四时(春、夏、秋、冬)为天之四象,分别以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名之。天之四象,人可察之,而正所谓天人合一,人身之“少阳”和“太阴”好像没有天之“厥阴”和“阳明”可配。却“厥阴”与“阳明”在《周易》中似乎也未提及,故愚以为“三阴三阳”可能出自《周易》之前的“古易”;或者是后人对《周易》之发挥?
  
  其二,从《内经》来看,三阴三阳之说见于《内经·阴阳离合论》,《内经》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似乎“枢”字最好理解,即阴阳转换之枢纽。开阖有人理解为打开、关闭。然结合篇名理解,“离”不是分离的离,而是后天八卦中“相见乎离”的离,所以《内经》所指的离应为“显”为“明”。故以门户比喻之,则门开可见,“太阴、太阳”显也。门之有枢,“少阴、少阳”谓也。闭门则隐,乃“厥阴、阳明”也。又阳之极,明也,当向其反面转换——阖也;然厥阴之“厥”多认为是阴之极,从卦象上看到是对称了,但阳之极“阳明”可配“太阴”,阴之极“厥阴”如何配得“少阳”?其实“厥”仍作“闭”讲,即阴之始也。故此段文字可理解为:太阴、太阳比较明显;厥阴、阳明隐而难见;少阴、少阳为阴阳转换之枢。后人为理解方便,将三阴三阳配以三爻,则有:厥阴一阴爻;少阴二阴爻;太阴三阴爻;少阳一阳爻;太阳二阳爻;阳明三阳爻。虽不尽善,但简单明了。可能有人会问,那由太阴到少阳是否有“阖”,当然应该有。但古人著述简洁明了,同理之事物,恕不赘述。如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三到万,你说省略了多少?这样,人体六经便有了:“少阳配厥阴”、“太阳配少阴”、“阳明配太阴”。细察其本质发现:春之“少阳”当配人身“厥阴”风木之气;夏之“太阳”当配人身“少阴”君火之气;秋之“太阴”当配人身“阳明”燥金之气;冬之“少阴”当配人身“太阳”寒水之气,可谓吻合得天衣无缝。
  
  曰:我们先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万物,乃作八卦。近取诸身何解?此成一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