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一剑论拨筋(三)论手法

 成为亨特 2015-05-03
 对于手法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推拿,又称之为按摩、按跷。《内经》中亦多篇提到此法,如《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异法方宜论》中提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血气形志篇》“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由此可见上古之时,推拿已经是我们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了。现在我发现很多人都在研究方药与针灸,很少有人谈论推拿手法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中医伤科临床一直流传一句话“七分手法三分药”,这句话就说明了在治疗筋伤疾病中手法的重要性,而现今大多医生对手法已经很不感兴趣了,他们临床疗疾大多借助一些理疗仪器,这些仪器对于一些轻浅的疾病还是有一些作用的,但对于深层筋膜的问题或者小关节的错缝却是没有办法解决。对于深层筋膜的问题或者小关节错缝的问题就必须要通过医者用手法来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治疗疾病的手法有很多种,这里我就不去具体的谈论这些 手法的操作方法,各种书籍或者网上,到处都有关于手法的操作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书查找一下各种推拿手法。这里我只谈谈我对手法的一些认识。
        在
灵枢。官能篇》中提到“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跷仰痺。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观于“爪苦手毒”一语,颇有深意也,究此“试按”,并不是要求人用力按龟而毙之,而在按人之手气也。其按之时久,心施于力,力系于气,复思杀之,杀心专至,久之自然气聚而即心应手。一旦杀气盛至,则龟感而竭毙矣。我的理解就是学习推拿的人,必须要先练气,有一定的气功基础,古语云:”一分功夫一分疗效“这个功夫也包括有一定的气功。以前的伤科医生大都是武术家,这也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从事推拿不在于医生到底有多大的力,而在于医生有多大的劲,这个劲就是内劲,有劲才会有渗透力。我的师傅们都要求我练习气功。我现在每天诊治50来个患者,多的时候有80来人,这些病人大都要施予推拿,而我一天下来并不觉得疲惫,其原因也得益于我练习过气功的关系。也许有人会问你每个病人都推拿,有那么多时间吗?我告诉大家,我每一个病人推拿时间并不长,我临床治疗病人大多就5---10分钟。我一个师傅治疗疾病使用手法时间更短,就在2、3分钟的时间,而且效果奇特,其取得效果的原因就是手法到位,这个手法到位我指的是力度达到病变部位。而我这个师傅的手法更简单,治疗疾病就是一个点压,寻经点压。我认为 对于手法的操作方法不在于多,主要在于你的这种手法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即可,我以前学习过一百多种手法(包括单式、复式)但现在用得最多的也就是一指禅点穴推拿法和拨法。不是我不重视其他手法,而是通过这么多年的体会,不论你使用什么手法,力量能够渗透到病变组织,解除患者的病痛才是关键,而且施行手法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治疗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在筋伤领域我一直认为引起症状的常见原因有两点:一是肌肉韧带的痉挛,一个是关节的错缝。我临床中发现筋伤病人80/100都是由此两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两个问题手法治疗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其手法治疗要达到奇效的关键是推拿时要选准治疗的“点”。如果这个“点”没有选准,临证施术亦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也就如《医中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的“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此处的伤虽指“跌打损伤”而言,而我认为一样可是指导于筋伤方面,运用推拿均要求就是手法的施行要“所施得宜”。在《正骨心法要旨》中还有一句“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此也是要求医者临证时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在什么地方,知道应该用何种手法来进行治疗。   用推拿来治病疗伤,其就是借用手法的外力直接或间接引起关节位置的改变以及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变形、撕裂得以归复平顺,以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疗伤的目的。手法亦是以经络为中介,借用手法外力对经络组织(在不伤害人体局部组织的前提下),形成最大的激活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在手法的运用均应以中医的整体观为主导,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手法亦不是一层不变的,即所谓“证不变,法不变。证变,法亦变。”正如古人所说“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能因敌变而取胜,谓之神将;能因病变而取胜,谓之神医。”推拿治疗亦要因证而变。其手法的“所施得宜”我认为要注意两点:一是手法的术式,也就是手法的各种具体操作方式,只有选用对症的术式,临证施术才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二是手法的剂量,也就是手法力量的轻重,时间的长短,动作的大小。此二者临证运用时必须灵活,才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证手法虽然有变,而其均有一个大的指导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点”“线”“面”的结合。“点”就是病变点,这个点可能是一个错缝点,也可能是肌肉组织的一个痉挛点,这个点就是引起症状的关键点。“面”就是这个病变点上下左右临近的肌肉群。“线”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经络的路线,一是指肌肉的起止点。在临证推拿时,除了找准疼痛点用点穴弹拨,还要根据软组织的解剖知识运动肢体的需要,照顾到面,根据经络理论在经络远端取穴。只要点、线、面很好的结合,临证施术就不会偏离大的方向。总之我的观点是手法取效的关键就两点,一是力度到位,一是病位选准。


    我个人认为学习推拿者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明确诊断。2、辨证准确。3、手法对症。4、定点而治。5.刚柔相济。6、动静结合。7、动则简洁。8、以巧代力。9、收发迅妥。10、劲力透达。
     
   总之,我认为在治疗筋伤疾病方法中,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