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止咳平喘穴 发汗、止汗穴 退烧穴 袪风穴 升压穴、降压穴 急救穴 安神穴 补气穴 补血穴 强壮穴

 连元康lian 2015-05-04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止咳平喘穴介绍(2011-02-14 20:58:29)

简介

 

    咳嗽和哮喘,是极为常见的呼吸道病症。

    咳嗽穴

 

    列缺、尺泽、太渊、丰隆,足三里、大椎、身柱、肺俞、膏肓、膻中

     一、风热咳嗽

   咳痰色黄、浓稠

   用穴:上述穴位+合谷

   二、风寒咳嗽

 

   咳痰色白、清稀

   用穴:上述穴位用点穴之法

   三、哮喘

   用穴:膻中、大椎、肺俞、天突、气海、关元、肾俞、孔最

   四、热喘

   夏天发作

   用穴:大椎、天突、膻中、肺俞、孔最

   方法:用指针、皮肤针或药物敷贴疗法(三伏天治疗,称为“伏灸”)

   五、寒喘

   冬天发作

   选穴同上

   针灸、拔罐并用

   六、虚喘

   少气懒言、动则喘甚

   用穴:气海、关元、膻中、肺俞、肾俞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发汗、止汗穴介绍(2011-02-14 20:53:04)
 简介

 

       人若患了伤风感冒,一般要通过发汗的治疗方法排除病毒和细菌,使疾病好转。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在天气不热的情况下也常常出汗,这叫做“自汗”,结核病患者出汗的特点是多于夜间睡眠之中,这叫做“盗汗”。对于自汗和盗汗,需要通过治疗来止汗。

 

       药物发汗、止汗,所用方药是不相同的,而点穴按摩治疗则都是取用大椎、合谷、复溜、阴郄、后溪、足三里等穴。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点穴治病的道理主要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机体有了病,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点穴治疗的结果,就能把机体调节到正常的状态分。结合“汗症”来讲,即无汗的可以发汗,出汗的就可以止汗了。

       发汗穴、止汗穴

       大椎、合谷、复溜、阴郄、后溪、足三里

      自制发汗排毒减肥方法

        1、生姜发汗方

        原料:生姜1大块,红糖少许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皮,用水煎煮,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服用
       服法:每日1剂,2次水煎,趁热服用,服后卧床被发汗。最后服用后即刻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这样发一身透汗,其减肥瘦身的效果更佳
        功效:发汗排毒,活血减肥。如同时配合节食,尤其要禁食高脂肪类食物,可提高减肥降脂的疗效
        适用:单纯性肥胖症

       2、葱姜发汗方
        原料:葱白5根,生姜3大片
        制法:将葱白洗净,切成细末,与生姜一起水煎,即可服用
        服法:每日1剂,2次水煎,趁热服用,服后卧床盖被发汗。最后服用后即刻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这样发一身透汗,更能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提高减肥瘦身的效果
        功效:发汗排毒,降脂瘦身。如同时配合节食,尤其要禁食高脂肪类食物,可提高减肥降脂的疗效
        适用:单纯性肥胖症、感冒起初无汗者。

    

    发汗排毒注意事项:

 

       每次发汗不要过多。医学认为“汗为心液“,出汗太多体内液体流失,血液循环量锐减从而发生虚脱。所以发汗排毒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0~~30分钟,每次不要出汗过多。

       发汗后要谨防生病。大量出汗后不能立即到通风处或寒冷处,应让汗水慢慢散发,也可用干毛巾将汗擦干,谨防受寒感冒。

       最好用中医发汗方。中医发汗方副作用少,发汗作用也比较缓和,不易发生虚脱等意外。而许多西医药方具有发汗解热的药物,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容易出现因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等不良现象,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副作用。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退烧穴介绍(2011-02-14 20:48:54)

简介

       健康人的口腔温度通常维持在36.5℃~37℃,腋下温度略低0.5℃,肛门温度略高0.5℃。

       退烧穴

       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尺泽、曲泽、鱼际、劳宫、少商、中冲、内庭、委中、大敦、涌泉

       发烧属于热症,只适合用点穴针刺疗法,而不能用艾灸和拔罐疗法。

       一、伤风感冒引起的发烧

       用穴:大椎、曲池、合谷、外关

       方法:重力按压,快速点刺出血。

 

       二、中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引起的高烧

       用穴:曲池、合谷、尺泽、曲泽、委中、少商、中冲、大敦、内庭

       方法:重按刺激

  

       三、结核病引起的发烧

       属于一种虚热,症见久咳、午后低烧、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咽乾口燥、声音嘶哑。

       用穴:大椎、尺泽、鱼际、劳宫、涌泉

       方法:用轻刺激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袪风穴介绍(2011-02-14 20:48:03)
转载
标签:

足三里穴

风池

风邪

风门

风市

杂谈

分类: 经络穴位

简介

       祛风穴,顾名思义是能祛除风邪的穴位。人体有许多穴位都是以“风”来命名的,如风池、风门、风市、翳风等。这些穴位都具有祛风的作用,故而统属于祛风穴。

       祛风穴的临症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伤风感冒

       体质虚弱的人,每逢气候变化,则易感受风邪,发生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

    用穴:风池、风门

       对没有患病的人施以点穴,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脑卒中、面瘫

       中医学认为,风邪侵犯人体经络,则发生脑卒中(重症)、面瘫(轻症)。

     用穴:风池、翳风、风市

      三、风湿病

       常年感受风邪,可使人产生关节、肌肉麻木、酸疼(疼无定处,呈游走样)

       可选用上述祛风穴。

       根据祛风穴的含义和临症应用情况,百会、足三里穴也属于祛风穴的范畴。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升压穴、降压穴介绍(2011-02-14 20:42:33)

简介

       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当一个人的血压值低于12.0/8.0千帕(90/60毫米汞柱)时,就可认为是“低血压”了。如果血压低于8.0/5.3千帕(60/40毫米汞柱)时,就是医学上常说的“休克”状态。

       升压穴

       用穴:素髎、百会、内关、太渊、足三里、三阴交

       尤以素髎的升压作用最为显著

       一、因手术、外伤、分娩等失血过多或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后血压下降而休克

       可急取素髎穴,血压可很快回升。

       二、平时血压偏低而伴有贫血、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的人

       经常在上述穴位点穴治疗,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升压效果。

       降压穴

       简介

       一个人的正常血压值为13.3~16.0/8.3~10.7千帕(100~120/60~80毫米汞柱),40岁以下的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血压超过18.7/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时,即可定为高血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缩压(俗称“高压”)可相对增高,一般规律是年龄每增加10岁,收缩压也相应增加1.33千帕(10毫米汞柱)。

       舒张压(俗称“低压”)则始终是以12.0千帕(90毫米汞柱)为标准的。超过上述标准,即应采取一定的降压措施。

       降压穴

       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大椎、曲池、合谷、太冲、涌泉、太溪

       一般多用点穴疗法,大椎穴加拔火罐,降压效果更佳。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急救穴介绍(2011-02-14 20:40:18)

简介

       如果有人由于高烧、中暑、癫痫发作或脑卒中等原因导致神志不清、说胡话、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时,千万不要慌张,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让病人尽快脱离险情,转危为安。

       急救穴

       人中、素髎、百会、大椎、气海、关元、脐中、内关、少商、中冲、合谷、太冲、隐白、大敦、足三里

       一、闭症

       昏迷不醒、满面通红、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呼吸急促气粗、喉中痰鸣、大小便不通

       用穴:人中、百会、大椎、内关、少商、中冲、合谷、太冲、隐白、大敦穴

       施救方法:以指尖重掐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刺激强一些让其苏醒。

      二、脱症

       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眼口俱开、呼吸微弱、汗出不止、大小便失禁、脉搏难以触及

       用穴:百会、大椎(见上图)、素髎、气海、关元、脐中、足三里穴


 

简介

       安神穴即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健忘、癔病、梦狂等病症,具有一定镇静作用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的神志不但与脑组织有关,与心也有一定联系。当脑、心的功能活动健全、正常时,人的意识、思维、记忆和睡眠等就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反之,脑、心功能活动紊乱、失常,则容易发生上述病症。

       一、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健忘

       用穴:百会、安眠、心俞、神门、内关、太溪、三阴交

   

       二、癔病、梦游、癫狂

       用穴:人中、大椎、后溪、合谷、太冲、丰隆、百会、内关、神门(见上图)等穴,施以重掐穴位。

       三、狂症、白天发作的癫痫

       以上穴位再加用申脉穴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补气穴介绍(2011-02-14 20:25:13)

       所谓补气,就是补益人体的阳气以及五脏六腑之气(如肺气、心气、脾气、胃气、肾气等)。

       补气穴

       气海、关元、中脘、膻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足三里

       一、肺气不足的人

       常常少气懒言、久咳、气喘、出虚汗

       用穴:气海、关元、膻中、肺俞、足三里

       二、心气不足的人

       常感气短、心慌、惊恐,并有失眠

       用穴:膻中、心俞、足三里

       三、脾胃气虚的人

       常有不思饮食、腹胀、腹泄、水肿、肢软无力、遗尿、脱肛、内脏下垂

       用穴: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四、肾气不足的人

       常有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膝酸软、遗尿、小便清长、耳鸣、虚喘

       用穴:关元、气海、肾俞丶命门、足三里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补血穴介绍(2011-02-14 20:23:37)

  简介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液由食物中吸收的精华部分变化而成,所以补血穴大多数同脾、胃、肝这几个消化脏器有关。同时,补气可以生血。许多补气穴也具有补血功能。凡是患有贫血症的病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下述有关穴位升高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以纠正贫血状态。

       补血穴

       气海、膻中、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足三里、绝骨、血海、三阴交

       一、食欲低下、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

       用穴:血海、三阴交、脾俞、胃俞、足三里

     

       二、气虚血少

       用穴:气海、脾俞、足三里、膻中、肺俞

       三、造血机能障碍所致贫血

       用穴:膈俞、脾俞、足三里、心俞、肝俞、膏肓、绝骨

 

 

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2011-02-14 20:17:20)

简介

       所谓强壮穴,通俗地说,就是对人体有补养作用的穴位。这些穴位从治病的角度而言,能够治疗一系列慢性虚弱性病证,如虚感冒、神经衰弱、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肺痨久咳、虚喘、贫血、低血压、乳汁不足、内脏下垂等等。从防病的角度而言,可以强身壮体、防病保健、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强壮穴

       关元、中极、气海、脐中、中脘、膻中、百会、大椎、身柱、命门、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膏育、足三里、太溪、涌泉、血海、三阴交。

       强身防病、抗衰防老

       按摩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涌泉、三阴交。

       按摩可每日1~2次,每次每穴5~10分钟。如果用于治疗疾病,则应根据不同穴位,选择点穴拨障法。

 

       所谓强壮穴,通俗地说,就是对人体有补养作用的穴位。这些穴位从治病的角度而言,能够治疗一系列慢性虚弱性病证,如虚感冒、神经衰弱、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肺痨久咳、虚喘、贫血、低血压、乳汁不足、内脏下垂等等。从防病的角度而言,可以强身壮体、防病保健、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强壮穴

       关元、中极、气海、脐中、中脘、膻中、百会、大椎、身柱、命门、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膏育、足三里、太溪、涌泉、血海、三阴交。

       强身防病、抗衰防老

       按摩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涌泉、三阴交。

 [转]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转]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转]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转]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转]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强壮穴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