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感冒高发季】学好这一招,比吃药管用十倍!

 学无止境小屋 2016-02-15

    


    感冒是感受风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并可蔓延累及眼结膜、鼻窦、中耳、喉、支气管、肺等器官,也可引起咽喉扁桃体周围肿胀。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之分。普通感冒,又称伤风,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是由感受风邪所致。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感受时邪而得,发病率较高,并呈地区性流行。


临床常见证侯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为特征。感冒之症,四时皆可发生,而以春冬季节更为多见。在易感季节,发病率甚高,尤其是流感,每因病毒变异,人群抵抗力低下时更有强烈的传染性,常可引起广泛流行。

  

【灸疗辨证】

1.风寒型

(1)症状表现:恶寒发热,寒重热轻,微热或不热,无汗,鼻痒频嚏,鼻流清涕,鼻塞声重,喉痒咳嗽,痰白清稀,头痛,遍体关节酸楚。舌苔白,脉浮紧。

  

(2)灸疗处方:肺俞、风门、大椎、列缺、风池、神阙。


  

(更多穴位高清图查询请回复“穴位”或“查询”,输入穴位名查询)


(3)随症加穴:①鼻塞者,加迎香;②喉痒者,加天突;③头痛者,加合谷;④无汗者,加大杼。

  

(4)灸疗方法:每次选2~4穴,每穴灸15~20分钟,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灸1~2次。


(5)方义说明:肺俞、风门疏调太阳经气,散风寒解表邪;大椎为诸阳之会,为解表退热要穴;列缺为手太阴络穴,擅长宣肺气;风池为阳维、足少阳会穴,阳维主阳主表,能疏解表邪,止头痛。风寒一去,则感冒诸症自除。


2.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发热较高,稍恶寒,鼻塞流浊涕,咽痛喉痒,咳嗽痰黄,多汗,口干欲饮,头痛而胀。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咽红或乳蛾肿大。

  

(2))灸疗处方:曲池、合谷、大椎、外关、尺泽、神阙。



(更多穴位高清图查询请回复“穴位”或“查询”,输入穴位名查询)


(3)随症加穴:①鼻塞涕多者,加列缺;②头痛甚者,加风池。

  

(4)灸疗方法:每次选3~4穴,每穴灸15~20分钟


(5)方义说明:合谷、曲池分别为手阳明原穴和合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为表里,二穴合用清热疏散表邪;大椎属督脉,亦能解表退热;神阙属任脉,能“主治百病;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能疏风清热;尺泽为肺经合穴,能清肺热。诸穴配用共奏疏风清热之功。

  

3.体虚型

(1)症状表现:经常鼻塞流涕,恶风寒或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饮食不香,舌质淡,脉濡;或形体消瘦,午后发热形寒,咽痒咳嗽少痰,痰白,头昏心悸,纳呆,舌质红,脉细数。

  

(2)灸疗处方:肺俞、膏肓俞、气海、足三里、太溪。


  
(更多穴位高清图查询请回复“穴位”或“查询”,输入穴位名查询)


(3)随症加穴:参考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处方,根据病情选用。

  

(4)灸疗方法:每次取2~3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

 

(5)方义说明:肺俞为肺气聚集转输之所,肺合皮毛;膏肓俞为治虚劳之要穴。灸肺俞、膏肓以培补肺气,灸气海、太溪以充脾肾之气,加之足三里健脾胃、养阴血,再结合疏解表邪之穴同用,感冒自会康复。

  

【补充说明】


1.灸法预防和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也可配合推拿疗法,如推印堂,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肩井、曲池,按揉合谷等。

  

2.灸治过程中,如发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肺炎或其他并发症时,应配其他方法及时治疗。



   艾灸最主要的原料就是艾草。自古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所以艾灸用的艾草越陈越好。选用好的艾草,才能保证艾灸的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