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画——吕洞山最美的色彩

 txw40 2015-05-04
请“人文湘西”关注!
题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富、多样而独特,它们以口耳相传、生命相承的方式,讲述着暗藏无数遗传密码的精神符号、精神基因、精神史诗。如果有一天它们消失,我们将变成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它们激活的,是最幽深也最持久的人类表达之根。
  “面对着民间艺术,好象母亲在远古呼唤我们还睡在摇篮时期的感情。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在最底层,同时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最普及,而又是最深刻、最富于哲理,最难以说透的艺术。它是最通俗、浅显,但研究高深哲理的学者却从来不敢轻视它”。

               ———黄永玉

苗 画
吕洞山最美的色彩
  苗画——苗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吕洞山最美的色彩。从苗族剪纸到苗族绣稿,从苗族绣稿再到苗画,历经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呵护,让苗画这一独特苗族民间艺术如春蚕作茧般不断蜕变和升华,最终破茧成蝶;从王正义到秧初新,从秧初新再到梁永福和梁德颂父子俩,使苗画得以薪尽火传,生生不息,最终凤凰涅槃……
  苗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生活中常见的夔、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以及花卉(桃花、李花、杏花、梅花、荷花、百合、牡丹)、桃子、石榴等等。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例如,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徙沿途住地概貌的几何图纹,与民族命运很好地统一起来,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云霞、日月、人物、建筑物、传说中的仙人善神等,通过这些图案,美化生活,反映自己的精神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苗画图案的组成,大抵分为技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技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纹样,如一枝花,一只鸟、一只蝶等,主要用于填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稳、紧凑、活跃。坨纹是与周围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较大的独立单位,用几种技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坨纹的用途很广,小的可以组成花边,大的可用于大幅画面中间或单独应用。角纹是一种能单独应用或和坨纹等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图案,可两边对称,两角对称,三面对称和自由式几种形式。边纹是依照一定的边周两向延长的图纹,它分为直线和非直线两种,又分为对称连续和非对称连续,以及对称不连续等几种。方纹是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周围循环连续组成大的图案,它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等几种形式。湘西苗族绣稿绘画中不同形式的组合,所蕴含的意义不同。
  苗画的配色十分讲究,除了考虑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外,还很注意与生活环境的协调和与生产劳动的相适应。苗画装饰色彩的搭配种类繁多,又具有较强的色阶趋向性,主要使用的底色有:红色、青色、黑色、白色、绿色、橙黄、深黄等,图案的色彩强调对比的同时,又考虑到色彩的调和。这样既注重了底色和图案色的对比,又考虑到了其和谐与风致,既注重了主色和辅色的线面和穿叉,又考虑到装饰对象与应用场合的鲜明与交融。画面给人感觉既明显,又不觉得“花”“刹眼”。在强烈对比中取得一种和谐,得到一种既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视觉愉悦感很强。
  苗画历来用于苗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服装上,还有门帘、被面、床檐、壁挂、佩饰等,处处都用来装饰,为苗族唤来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苗族青年相爱,常用苗画、苗绣作为互赠的信物,在其他交往中,也作为礼品赠送。
  苗画,起初只是作为苗族刺绣的花样稿,包括服饰、被面,床帘、门帘、堂帘、床檐、壁挂、佩饰等各个方面,其渊源与苗族绣花一样可追溯到苗族古老的文身习俗。20世纪初保靖县苗族人梁求瑞大胆创新,改锉苗绣花样稿为描画花样稿,受到了苗族妇女的普遍欢迎。后经过几代苗画师的不断开拓创新,将简单的苗画从刺绣绣稿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独立艺术门类。
  苗画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民间信仰、民间美术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苗画所表现的主题就是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保靖县水田河镇白河村的梁氏家族创作的苗画以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竹、木等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再配以氏族图腾崇拜图案,把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徒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云彩、日月、人物、建筑以及传说中的仙人善神等很好的结合起来,采用写实与抽象,夸张与变形,自由与严谨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再融入自己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使苗画既有古朴原始,又有热情奔放和浪漫的风格,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追求的结合,凸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环境下的苗族独特的文化符号。苗画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图案、每种配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某种历史记载,能给苗族人民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宾馆同苗画大师梁永福之子梁德颂第一次会面,这是冯骥才先生平生第一次看到苗画实物和作品,随后他写下《邂逅苗画》一文,从此苗画得到了中国最权威民俗专家的认可。如今在湘西州从事苗画绘画和创作且颇有见树和成就的当属梁永福和梁德颂父子俩,而梁德颂因其天姿聪慧和勤奋好学,使他的苗画技艺青出蓝而胜于蓝,其子女也衣钵相接并初显端倪。欣慰和兴奋之余我们也应面对现实:苗画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振兴苗画,我们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注重抢救和保护《苗画》的本真性、流变性和完整性
  由于苗画地域特征十分明显,首先要在苗画所属文化生态区内建立自然和科学的保护体系,对苗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空间给予最本真性的保护。其次对苗画所依附的苗族妇女绣花和苗族服饰也要给予保护,使苗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完整性。第三在苗画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寨建立起家庭和家族联动保护机制,让其通过这一传承方式使苗画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要注重《苗画》相关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苗画是苗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活产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必然留下其发展和变化的痕迹。首先对苗画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普查,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及音像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归档、整理和分类,以供日后对苗画的研究。其次对苗画的普查资料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纳入数据库管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苗画进行全面的保护和记录。第三对苗画在其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实物和作品要进行收集、复制和扫描。第四对苗画所使用的原始绘画工具和颜料配方进行收集整理和如实记录。
  三、要注重《苗画》的理论研究和课题研究
  对苗画发展的历史渊源,进化及演变过程,原始画法及底稿,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的新元素,同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和相借鉴的发展情况,苗画的生存环境,苗族人民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等情况如何在苗画上体现和受其影响,并从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传统美术、工艺美术等方面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和探索。同时,要邀请国内外民族、民俗、美术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来保靖参加苗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对最新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论文结集出版。
  四、要注重建立和完善《苗画》传承人保护机制和传承机制。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本,我们看到传承人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传承人保护工作,充分保障传承人的基本权利,激励传承人积极履行传承职责和培养新的传承人。通过传授、培训以及宣传,使苗画得到更好的传承,传承人地位也得到应有尊重和提高。其次要创办以苗画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创作培训班,着重培养青年专业人才。第三要将苗画纳入我县中、小学校乡土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让他们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并让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在祖国未来的身上传承和延续下去。
  五、要注重《苗画》的创新、发展和推广
  首先要组织湘西州文学艺术界相关专业人才组成创作班子,以苗画为蓝本,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将苗族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和民风民俗融入其中,以提高苗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档次。其次每年举办一次四省市(含湖南、贵州、云南、重庆)“苗画艺术节”,全面展示以苗画为核心内容的苗族服饰文化。第三将我州已出版的《苗族调查报告》、《苗族简史》、《湘西文化揭秘》、《凝固的文明》等文献上有关苗族服饰绘画艺术的章节重新摘录和编辑,作为苗画系列图书出版。第四制作和出版苗画数字光碟,分为专业版(作文献资料收藏和供相关研究人员、学者用)和普及版(作对外宣传和推广普及用)。
  六、要注重提高《苗画》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苗画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稀缺性,必然使其商业价值得到提升。就目前苗画的市场售价来看,可与省级画家绘画作品的市场价相当。按照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苗画市场价值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根据苗画自身生产特点和周期,今后其市场定价应以苗画创作者的劳动时间来概算。如:一幅10平方尺的苗画生产周期为两个月时间,其市场售价应在20000元以上(2000元/每平方尺),随着苗画知名度和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产量的限制,市场价值预计可发展到5000-20000元/每平方尺。到达这个价位之时,苗画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艺术领域,甚至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和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的时间也水到渠成 ,并将为其今后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附:《邂逅苗画》/冯骥才(2013年7月冯骥才在他的《春天最初是闻到的》一书中收录了这篇文章,并更名为《湘西的苗画》)

湘西的苗画
文/冯骥才

  今年跑到湘西考察,在凤凰城那天晚上,与当地文化界人士聚首而谈之中,看到几帧绘画的照片,令我耳目一新。墨黑的底色中彩绘着花卉鸟虫。既有装饰之华美,又有绘画之鲜活。中间多为花儿一束,枝叶向四边对称地舒展伸开,长长的碧草穿插其间,艳丽的禽鸟成双成对装饰左右,四角布置鲜花彩蝶。画面饱满精整,疏密有致,繁而不乱。一看便知是经过长久构造出来的老花样。它突然使我想起黔东南苗族妇女蜡染花布时“蜡绘”的花鸟,韩美林还送给我几大本“蜡绘”的稿样呢。而这里正是苗族和土家族聚居的湘西。我便问:
   “这是苗族的画吗?”
  当地的同志说:“正是呵。”
  我说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画,看上去很奇特优美,也挺古老,这是什么地方的画,是装饰用的吗?
  经当地的同志一讲,这画最初的用处竟然与天津进宝斋伊德元剪纸有某些近似之处。它缘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也是使用剪纸。不同的是,天津进宝斋剪纸是刻纸,苗族剪纸为锉花,当地称为“锉本”。沈从文先生就曾很欣赏这种“锉本”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及至清代末期,一位叫王正义的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很受欢迎。可是,王正义画得实在太美了,人们不舍得用绣线把这些美丽的线条覆盖。王正义就干脆把白色的线描改成彩绘,不再刺绣,成为一种单纯的布质绘画。用于窗幔、门帘和房中装饰。很快成为苗寨中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王正义的传人为其妻弟秧初新。秧初新擅长将湘西的山花野卉、虫鸟走兽画入画中,更加惹人喜爱。于是在这一带苗区,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苗画”。如今那几代艺人相继去世。幸有保靖县水田河镇白河村的梁永福及梁德颂接过薪火,使得苗画仍然在山野田间花儿一般地开放着。梁永福年过七十,画艺高超,气质清雅,儿子梁德颂继承家传,而且已经专事苗画了。
  当我听到年轻的梁德颂在县城里还有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便约他一见。这纯朴的苗族青年拿来几幅他画的“苗画”给我看。论其画技,已相当纯熟。用笔老到,设色也考究。虽然苗画尚不广为人知,但因其气质的特异,往往就被来湘西的有眼光的旅客买去,这便吸引一些爱画画的苗族年轻人加入进来。据说当地一个研究苗画的小小组织已开始起步了。这可是不错的事。
  我就与当地的同志研究该做的事,一是要将历史文化档案细致地整理起来,二是收集各时期的苗画代表作及相关资料,三是保护和支持梁氏传人,四是扶持苗画研究工作。一定要把事情有序地做好,万不可大呼大叫“把苗画做大做强”。文化的事有其规律,而且首先要做精做细做深。倘若闹大闹乱,那些尚未查清的乡间遗存再被古董贩子抢先一步,先行“淘”去。那便既无历史,也无未来。其中最关键的事还是要保证保靖梁氏的传承。特别要注意,正在受到旅客与市场青睐的苗画,切勿过度商业化。一旦把民族气质及其形态当作卖点,民间文化就会被“捧杀”。因之我讲了天津进宝斋伊德元剪纸的悲剧,希望能引以为戒。
『人文湘西』
人文湘西,湘西人文
厚重历史钩沉湘西人文
璀璨文化彰显湘西人文
秀美山水扮靓湘西人文
不一样的视角
不一样的探索
不一样的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