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吉海:我释非遗传承

 12345csdms 2021-03-04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图片

图片

武吉海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HPA/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学界称为“人间国宝”、“人类活财富”。它本质上是一种主要由中下层劳动人民的个体或群体创造、传承的草根文化。

图片

◎ 湘西凤凰画家黄永玉先生在凤凰玉氏山房收藏纸扎传人聂方俊的作品狮子头

图片

◎ 凤凰纸扎分纪实性纸扎和游艺性纸扎两大类,国家级凤凰纸扎技艺传承人聂方俊与儿子聂大勇在装配狮子头,狮子、龙灯等属于用作庆贺节庆、结婚、开业的游艺性纸扎

图片

◎ 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大炮用自家住房开设前店后厂,儿子作帮手,印染是个苦累活,一匹印花布从投料到染成要一个多小时

图片

◎ 刘大炮与儿子刘新建在沱江洗漂、捏干蓝印花布,2016年刘大炮去世后,刘新建已掌管刘氏染匠铺,此后,刘新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 吉首乾州春会省级传承人滕召云,15岁跟随岳父、乾州汉剧团团长黄德裕等学扎春,至今从艺40多年,现已传给小儿子乾州文化站长滕勇

图片

◎ 乾州春会起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春会由“扎春”、”演春“、“游春”组成,一般每年正月扎12台春(寓意一年12个月),需要10多个民间艺人制作1个多月,这是游走在吉首市人民路的花车,荷花仙子扮演天女散花

图片

◎ 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传承人石顺明(左一),她12岁学打苗鼓,1965年上北京参加少数民族会演,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石顺明是湘西继龙英棠之后的苗族第二代鼓王,她与徒弟龙菊献在击打苗鼓,龙菊献后来通过竞技成为苗族第四代鼓王

图片

◎ 苗族鼓舞起源于用打鼓表现苗族的生产生活,石顺明的鼓舞依四季轮换,有挖地、播种、插秧、采茶、割谷、织布、绣花等几百个招式,她的女儿、孙女都跟着学打苗鼓

率先觉醒并不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学界专家。1972年,科教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0年后,该组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并于1997—1998年正式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计划”,2003年又进一步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为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及传承提供了遵循。

图片

◎ 吉首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歌)传承人陈千钧向来客展现文化部颁发的传承人证书、证章和绶带

图片

◎ 陈千钧老伴梁春英是他年轻时唱苗歌引来的

图片

◎ 一年一度的吉首丹青清明歌会,是苗族青年男女对歌的好时机,吉首、泸溪、古丈等附近乡镇的歌手,在这里聚会一展歌喉

图片

◎ 2011年立秋这天,吉首、凤凰、花垣邻近乡镇的苗族群众聚集在花垣排料乡参加苗族赶秋节,赶秋节主场设在排料乡学校操场,开场表演苗族迎宾鼓舞

图片

◎ 苗族赶秋节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附近村寨的苗族妇女结队赶来荡八人秋千

图片

◎ 省级非遗项目接龙舞是苗族求雨的舞蹈,苗族姑娘手持红伞翩翩起舞祭祀神灵,以迎神灵护佑降雨祈福

图片

◎ 湘西苗族举行祭祀活动,很多场合都跳绺巾舞,绺巾舞得越快,娱神程度越高

图片

◎ 刺绣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奇葩,农闲时节花垣苗族妇女聚在一起加工刺绣

图片

◎ 苗族刺绣是一门细工活,一幅图案鲜活的刺绣从描图、勾花、到穿绣、出品要近一个工日,如今花垣十八洞村等苗族村寨的妇女在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帮扶单位的推介下,加工苗绣已成为她们挣钱的手艺

在国际社会中,我国跟进非遗保护算比较早的。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次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随后,由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评审工作,2007年认定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6名。接着在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加上国家陆续出台的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举措,形成了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三大体系。

图片

◎ 苗族四月八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它是苗族青年男女春季的盛会,在湘黔边区凤凰山江镇举办的苗族四月八活动中,黛苟(苗语小男孩)兴奋异常

图片

◎ 四月八活动的高潮是苗法师椎牛祭祖,椎牛又称“吃牛”,是湘西苗族最盛大的祭祖仪式,椎牛时,首先在空坪中央立一根五彩神柱,由多位苗法师开祭后,点燃系在牛尾的鞭炮,刺手随牛奔跑旋转,将牛刺死,再由主家舅辈叔伯亲友瓜分牛肉

图片

◎ 泸溪县辰河高腔有300多个曲牌,其国家级传承人向荣已70多岁,他指导排演的《目连救母》,曾代表湘西传统民族文化赴法国、新加坡演出,他在剧目开演前为看客解说《目连戏》

图片

◎ 《目连戏》是湘西泸溪沅水一带的古老傩戏,为辰河高腔中的一个剧目,这是向荣老师领头在泸溪浦市江西会馆上演的“目连救母”

图片

◎ 国家级苗族挑花技艺传承人杨春英(左二)农闲时带徒弟传艺

图片

◎ 杨春英在展示她创作的苗族挑花(数纱)作品

图片

◎ 泸溪县踏虎凿花技艺传承人杨桂军(左二)在传授凿花

图片

◎ 花垣苗族巴代文化省级传承人石寿贵向来访者展示他多年来收集的巴代文化民间资料,并演示“巴代文化”手诀

图片

◎ 石寿贵在家祭祀,他认为,祭祀须诚心,心诚则神悦

图片

◎ 保靖县水田河苗画国家级传承人梁德颂在家里创作苗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以下范围:一是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是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是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是传统礼仪、节庆和民俗;五是传统体育和游艺;六是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社区参与,整体性保护,群体传承,政府主导。政府注重扶持、激励非遗在基层和社区的活态传承。

图片

◎ 永顺县双凤村彭英威是国家级土家族毛古斯舞传承人,77岁,6岁开始跟爷爷学跳毛古斯舞,在土家族”舍巴日“,他作为”拔步长“,带头祭祀、领舞

图片

◎ ”拔步长“是村落为首、德高望重的祖辈,负责主持毛古斯舞的祭祀仪式和领舞活动。毛古斯舞被民俗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舞蹈内容包括”扫堂“、”祭祖“、”祭五谷神“、”示雄“、”祈求万事如意“等段落,其中“示雄”遗留有母系社会生殖崇拜的色彩

图片

◎ 龙山县惹巴拉村土家族毛古斯舞国家级传承人彭南京,今年73岁,是村里土家节庆活动的牵头人,与永顺双凤村毛古斯舞者身披稻草衣不一样,他们身披的是棕蔴

图片

◎ 在彭南京的指挥下,族人在惹巴拉摆手堂前表演土家毛古斯舞:围猎

图片

◎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祭祀舞蹈,永顺县双凤村国家级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田仁信(76岁)在传授单人摆

图片

◎ 在永顺芙蓉镇土家族舍巴节上,千人同唱土家族“摆手歌”

图片

◎ 77岁的张明光是土家族大摆手舞国家级传承人,他出生于龙山县农车乡,9岁开始学摆手舞,先后教带大摆手舞徒弟上千人

图片

◎ 大摆手舞一般农历正月在土家村寨摆手堂前举行,掌堂师张明光率领多名梯玛先行祭祀,然后摆手队跟随锣鼓节奏变化穿插起舞

图片

◎ 龙山县靛房出生的田隆信(左一)74岁,8岁跟舅舅学打溜子,如今已参加1500多场演出,他是土家族打溜子国家级传承人,州团结报社记者张谨(左三)现场采访田隆信(左一)、张明光(左二)

图片

◎ 土家族打溜子“野鸡拍翅”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湘西凤凰画家黄永玉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在最底层,它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最普及,而又是最深刻,最富于哲理,最难说透的艺术。它最通俗、浅显,但研究高深哲理的学者从来不敢轻视它”。黄老认为,研究、保护这些祖宗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有时还颇像是去挽救一个垂危的病人,晚一步就会完事”。黄老还多次说过:我在外面时间久了,就要回到家乡看一看,充充电,从家乡丰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中吸取营养。

图片

◎ 湘西州原分管非遗项目申报的州委副书记龙颂江,在龙山回访非遗传承人田隆信,得知国家对非遗传承人的补贴增加较多,从事民族民间文化的人香了起来

图片

◎ 龙山县土家族咚咚喹国家级传承人严三秀在吹奏双管,模仿鸟声

图片

◎ 政府扶持凤凰县德榜村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龙吉堂办起非遗技艺传习所,他家两个儿子、儿媳及两个女儿,女婿都加工银饰,德榜全村最多时有47户银饰加工户,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有7位

图片

◎ 德榜村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在凤凰古城开了银饰经销店

我的家乡湘西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区,它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复合性、神秘性、特异性、原真性等特点。据州里2005年开展历时3年的普查,全州非遗资源涵盖10大类共3200多项。目前已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有33人,省级传承人的有93人。

这些年来,我与湘西同志在调查走访6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过程中,见证了湘西州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制定实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开展宣传培训,成立非遗传习所,对濒危非遗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二是扶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鼓励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为传承人施展、交流技艺搭建平台,营造尊重非遗传承人的社会氛围;三是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引导非遗技艺融入文化旅游市场,走出市场化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子。

图片

◎ 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木篮摊青

图片

◎ 保靖黄金茶州级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向天全(左一),今年61岁,已制茶40多年,经炒青焙干,4斤半到5斤鲜叶可炒制一斤毛尖干茶

图片

◎ 省级非遗项目苗族武术,苗族人习武主要是健体防身,徒手苗拳有礼示、基本功、花架子、策手、点穴等招式,其中点穴是绝招

图片

◎ 湘西苗族武术分徒手和器械两类,历史上的多事之秋,刀棍成为成年男子保家护寨的武器,这是吉首社塘坡坪云村乾嘉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的后裔在练习苗族武术

图片

◎ 舞龙舞狮是湘西民间祝贺节庆、走访拜年的首选项目,这是凤凰乡下的罗汉戏狮子

党委政府对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视逐步提升。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年补贴已从2008年的8000元、2000--3000元提高的2万元和1万元,州县级传承人的补助也有所增加。从总体上看,在事业单位工作、退休或有固定收入的传承人生活境况比较好。子女能干、个人创收有门路的传承人家境也不错。部分年老体衰、无其他固定收入的传承人生活窘迫,传承有心无力。有的传承人子女不愿子承父业,造成一些非遗项目传承出现断档。可以说,整个社会对非遗传承人的尊重和支持,与过去相比有很大改善,非遗传承出现历史性转机。

图片

◎ 湘西州开展民族文化和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图片

◎ 州县结合非遗保护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扶贫攻坚,苗族老人边打花带,边做生意

图片

◎ 湘西州的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多彩,外地游客在凤凰传统村落龙家大院内跳起欢快的竹竿舞,非遗保护传承在一些乡村已经开启市场化的新路

图片

◎ 黄永玉先生关注题写的:传承湘西民间技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世代相传的文化根脉。抓紧抢救保护,不留历史遗憾,正在化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非遗保护在经历20世纪社会革命的多番震荡、冲击后,仍然具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特质。纵观今天,非遗保护传承尽管存在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缺乏、保护机制滞后,老一辈传承人年高谢世、后继乏人,保护利用过度商业化等困难和问题,但健步前行的道路已经开启。非遗保护传承今后要走的路仍然很长,有些非遗项目由于社会转型、技术进步面临落寂、萎缩乃至消亡的困惑,有些要恢复到全盛时期的景象也不太可能。可喜的是,正在进行的非遗保护行动已经唤醒了民众对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政府和社会的认识、举措正在刷新,钟敬文、冯骥才先生等一批有识之士不断为之呼吁建言的非遗守护格局,正在现身神州大地。

来源|HPA湖南摄影网
图文|武吉海

编辑|夏雪晴

主编|杨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