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把一些物品称为“东西”,有许多前卫人士也会称“东东”,不过前卫归前卫,“东西”这词还是有历史味道的。但为什么单称“东西”而不称“南北”呢? 这里面的说道最少的应该是指南宋朱熹。 朱熹在理学上的贡献咱就不多讨论了,只记得“存天理,灭人欲”的同学也不要过分计较,毕竟他也是老了上千年的人了。据说他曾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如。盛温如,原名盛之隧,字温如,号悫斋。盛温如很早就接受正统儒学教育,通五经文学,后赘为宋孝宗赵眘的东床快婿。“为人刚毅,力行仁义,以身率物”,在建功立业,平定盗贼,封奉节郎之后。辞归故里,在丰城“安乐庐”,读书自娱。 他和朱熹的关系很好,两老友路上相逢,总有点说道。此时,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这样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等;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严格说来,水也是一种化学现象.然而,在古代,人们不可能把火、水当作物质;至于中方的土,由于遍地皆是,以至被古人忽视.由此看来,只有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逐渐地构成“东西”,这个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朱熹独自思付,“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 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如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不过,"买东西"一词,据说还要更早。在东汉时朝,洛阳和长安是两座商业繁华的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民间有人到东京、西京购货,及称“买东”“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于是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了! 也有人认为是与乾隆有关,这种说法想都不用想就是假的。 咱汉字就是博大精深,一个词有几种意思是常见的事。也许它的由来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活在现在的人在了解之余,更重要的是它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