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字

 黄毅弘 2015-05-06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的本字。,甲骨文聿,手执毛笔分界和交界的线条符号),表示执笔绘图,标示领地的分界线和交界线。金文聿,手执毛笔囗,描绘地图的兽皮或布帛),表示在兽皮或布帛上描绘分界地图。金文聿,手执毛笔周,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表示在地图上划分领地(参考“周”的甲骨文*)。繁体金文用“周”(封地而建)代替,明确“为分封而划界”的含义。简体金文将“周”省略成“田”(界),强调“”的“划界、分界”含义。金文异体字用“文”(汉字)代替分界和交界符号,表示在地图上用文字标识领地界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领地分界的写成,强调“四周界线”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用毛笔描绘地图,标示封建的地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的上半部“聿”,并将下半部写成“,字形与篆文下半部的相近,突出了“田”与四周的边界当“”的“画线分界”本义消失后,再加“”另造“”(划)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俗体楷书“”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凡畫之屬皆从畫。,古文畫省。,亦古文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画,划定分界线。字形像田畴四边的界线。聿,表示用以画界的笔。所有与画相关的字,都采用“画”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

“畫”字,字形省略了横笔。,这也是古文写法的“畫”字。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0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0分

①本义,动词:用毛笔描绘地图,标示封建地界。  本义只见于古文 (画地而守    画土分疆) 

,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之。——《说文》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地而趋。——《庄子 · 人间世》

茫茫禹迹,为九州。——《左传 · 襄公四年》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野分州。——《汉书 · 地理志上》

故士有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汉 ·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②动词:描绘,构图。  画板 画笔 画布 画架    画舫 画室 画坛 画院 画苑    画稿    画家 画匠 画士    画符 画押    画眉 画人    画图 画像

画饼充饥 画地而趋 画地为牢    画符念咒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计也,策也。——《说文》

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孝公平。——《商君书 · 更法》

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方略。——《资治通鉴》

③名词:图,图案。  画报 画刊    画册 画谱    画幅 画卷    画框 画轴    画廊 画展    画境 画面    画片 画皮    画字    画外音  /

风景画    如诗如画    

④量词:动笔一次或一笔。  /  一笔一画    八字没一画

聪明守恒

看看生活里,很多聪明人,也许一时得意,却难以实现人生的精进和突破,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这是真愚夫。

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

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

正如曾国藩说的那样“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天道忌巧说的就是做事做人不要耍小聪明。太过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事事占便宜、投机取巧,到头来只会害了自己。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懂得下苦功,走远路。执着一点,厚道一点,坚持一点,沉潜下来,勤勤勉勉过这一生。

 

妙趣评画

元朝何澄,是位著名画家。他画中的人物,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谁见了他的画都叫好不迭。

一天,何澄挥笔画了幅《陶母剪发图》。画意是:名人陶侃(东晋名将)年轻时,家贫如洗,而他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的人。一天,陶侃友人来访,老母亲无以待客,便剪下自己的长发卖钱,再买回酒肉。

何澄画的正是陶母剪发的情景。画面上画的是陶母在剪发时,拔掉头上明晃晃的金钏的场面,画得十分逼真。人人见了都拍手叫绝。

这时,有个叫岳柱的8岁孩童,挤进人堆里一看,立即发现了画中的毛病,他指着画上陶母手里拿着的金钏子,说:“有了这个金钏子,就能换回很多钱,什么好酒好莱都能买回来了,为啥还要剪头发卖买酒肉呢?”

何澄一听感到非常惊讶,心服口服地说:“你的意见提得对,我马上改正!”说着沉思片刻,便挥毫将陶母手中的金钏子改画成柴火棍儿,从而使这幅珍贵的艺术品没有失去真实性,经得起推敲。岳柱小小年纪,慧眼识瑕疵,更受到人们称赞。

宋徽宗赵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有才能的画家、书法家和美术批评家。

宣和殿前的荔枝树结果了,累累果实挂满了枝头。深秋的一天,赵佶在庭院里赏花,正看得高兴,忽然飞来一只美丽的孔雀,落在果树下啄食掉落的果实。宋徽宗认为这是一幅画的好素材,于是把画院的画师叫来,要他们赶紧把这个难得的景致画下来。

画师们各极其思、各显其技,画出了一幅幅孔雀图,送给宋徽宗评赏。宋徽宗一一仔细看过后,说:“你们虽然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

画师们一听个个惊愕不已,赵佶接着说:“孔雀起飞,都是先起脚,再展翅;起脚时,一般是先起左脚。而你们的画,有的是先展翅,有的是先起右脚,没有一幅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都画错了。”

赵佶指出这些画的错误后,画师们还是有些不信。后来,他们反复观察,果如赵佶所说,才心服口服。

 

  

1953年,54岁的张大千到日本旅居,朋友给他请了个侍女,到了晚上,18岁的山田喜美子羞涩地脱下了衣服,温柔地说:“千桑君,拜托了!”

张大千对于美女的热爱更胜于绘画,所以他到日本后,朋友赶紧给他请了年仅18岁的山田美喜子,照顾起居。

张大千见状十分开心,年轻了好几岁。不过山田美喜子却“另有图谋”,要求他:“一夜春宵一幅画。”就这样,一个月时间,张大千就送出近40幅画!

后来妻子徐雯波赶到,申明了利害关系,张大千也看出对方的意图,赶紧划清了界限。


殿试作画

宋朝文士徐履,善画墨竹,尤擅风竹劲节,神韵超绝。绍兴十八年(1148年)省试,徐履考了第一。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以示笼络人才,徐履却不愿攀附权贵,为人所轻。秦桧屡次逼迫,徐履无奈,只好佯狂作态,装傻充愣。

待到殿试时,徐履竟不答一字,并作新篁于卷尾,题云:“画竹一竿,送予试官。”宋时皇帝对文人最宽容,皇帝不以为忤,还很欣赏他这种文士的狷狂作风,将徐履点为末名进士,并未除名。同科一时哗然,深感惋惜。徐履却不以为意,反而如释重负,还自题云:“若使皇榜颠倒挂,徐履依旧是状元。”

人品即文品,而在徐履身上,画格即人格。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某天在大殿上突发奇想,江南之地已归己有,他想叫画工将江南山川画于殿壁上。画工答道:“臣未遍迹山川,且才识浅薄,不敢奉诏。”皇上勃然大怒:“小奴才,胆敢违旨抗命,可否知罪?”于是立刻命令刀斧手欲将画工推出去斩首。此时画工急中生智道:“陛下息怒。您遍历九州,见多识广,而且江南是您的江山,您了如指掌,劳陛下先画个轮廓。”皇上一听,果然转怒为喜,挥笔画了一个轮廓,接着命令画工开始润色。画工低头回道:“陛下江山已定,他人岂可染指。”这话说得皇上心头大喜,不但免去画工死罪,还赏了他一笔银两。

画工说了一句实话,结果皇帝起了杀念,为了保命,画工只能迎合皇帝的性情,大拍马屁,结果却说得皇帝很受用。可见,说话时仅仅把话的意思表明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说”的方法,要把话说得别人爱听,别人肯服,这样才算是达到了说话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