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不过是汉字-10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

 率我真 2015-05-06
目录
安:静如处女的文字001 
家:猪的生殖崇拜史005 
禾:不忘根本的美德009 
本:中国传统价值观011 
休:心灵陶冶的境界013 
丰:肌肤可亲的文字015 
春:一个发情的季节017 
农:采桑养蚕的工具019 
耕:耕字里的经济学025 
福:给幸福一种制度027 
寿:人生智慧的象征029 
孝:宗法社会的核心031 
伦:礼制社会的秩序035 
真:国人求真价值观037 
善:言辞温暖的象征039 
美:戴角插羽的帽子041 
羊:美好事物的标志043 
财:海贝的人生之旅045 
贪:含贝的丧葬习俗047 
食:加米于烧石之上049 
粮:生存繁衍的根基051 
酒:精神生活的需求053 
丝:丝帛的贵族生活055 
茶:茶里道历史百味057 
瓷:瓷器和瓷器中国059 
圆:古代自然世界观061 
工:工字的建筑小传063 
堂:堂字与宗法制度065 
院:院字和院落文化067 
井:井里的桑梓之情069 
田:挖陷阱捕猎走兽071 
土:百谷草木丽乎土075 
社:有土有社稷之神077 
祭:祭祀的历史真相079 
祀:求子之情发乎祀081 
祖:童言无忌的祖字083 
宗:宗字的记本情结087 
神:至尊之神的诞生089 
仙:人到山顶成为仙093 
民:盲其一目是为民095 
人:人类的图像记忆101 
天:有关脑袋的故事105 
生:生的智慧与思考107 
鬼:原始宗教崇拜观109 
一:数之始和物之极113 
山:祭山的文化根源117 
水:祭水的历史原因119 
日:太阳的民族崇拜121 
月:月亮的美丽传说123 
网:原始生态经济观125 
禅:禅里的精神信仰127 
佛:舶来式宗教文化129 
悟:吾觉自应见于心133 
道:道可道与非常道135 
戒:一把祭祀的乐器139 
文:文与字里识汉字141 
书:书字的历史记忆143 
册:神圣的祭祀礼仪145 
医:医字的前世今生147 
德:睁大眼睛巡视151 
令:大自然的节奏155 
乐:奉献给祖先的礼物157 
九:从虫到天地至数159 
鼎:特定的祭祀礼器161 
东:盛放东西的布袋163 
北:方位名词的闲话165 
元:人的脑袋167 
帝:母系社会的产物169 
王:武力征服的象征173 
车:车的战争与文化175 
兵:兵字的尚武之道177 
龙:龙的写实与构形179 
凤:混合百鸟特征的象形181 
法:像水一样平准183 
士:健壮的雄性生殖器185 
侠:任力而助人189 
武:有关力量的舞蹈191 
宝:屋子里的宝石193 
玉:君子的品德修养195 
名:朦胧夜晚的称呼197 
阴:月夜笼罩的山冈199 
阳:万物生长的朴素认知201 
易:蜥蜴的自我保护203 
化:孔老哲学的不同205 
淡:水火交融之状209 
羞:国人的表情特征211 
儒:治丧相礼的术士215 
仁:两人的亲密关系217 
义:威严的祭祀礼仪219 
礼:把美好的东西用以祭祀221 
智:用语言传递知识223 
信:诚信的道德体系225 
忠:不要跳出圈圈外227 
恕:伟大的人性光芒229 
敬:敬里的风俗民情231 
汉:万千意义在汉字233 
年:庆祝五谷丰登235 
和:音乐之调美237 
中:一面飘扬的旗帜239 
国:保护城里的人民241


序言
2010年,《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专家、学者投票评选了“10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这本文字书,以甲骨文作为切入点,对这100个最中国化的汉字,从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社会语境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截取其中的某些碎片,进行宏观式而非微观式的解读。你也可以说这是浮光掠影,也可以说是见微知著,其中得失,也就不由得作者自己了。

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殷契。指殷商时期,殷人用雕刻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文字之一,它可以视作中国文化的起源。有甲骨文的时代,不但表明人类已经从结绳记事走向用金属契文,也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纽带与桥梁。

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序》所言:“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当然,我不相信,在造字之初,就是为了“扬于王庭”或“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我宁愿相信:原始而古老的人类祖先就像一个孩童,他们用一颗清澈、明亮、纯洁、天真、童稚的心,去用“象形文字”勾勒一幅幅恢宏庞大的天地万物之画。仅仅这些,足以言明汉字的起源是多么地美好和善良。

然而,在文明的长河里,汉字难逃社会、历史、民俗的“熏染”,其字义也因时代的变更而发生不同的“身份”转变——有些文字的本义还在使用,有些文字的本义却倏然消失,遂不为后人所知。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今日逐渐遗失。事实则不然,其实找寻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根子并不难,陈寅恪先生说过:“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缩影,其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言也就成为一个包罗万象、容纳百川的文化载体。
那么,我们每日在使用汉字表达、传递、沟通的时候,不也可以看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一次梳理和解读吗?

避三舍。孔颖达说:“家人之道,必须女主于内,男主于外,然后家道乃立。”古人常称妻子为内人、内子、贱内,就是拆开“安”字演变而来,因为“宀(家)”中有“女人”。市井里巷常说的幸福标准:“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男权社会对何为“安”的释义和注脚。换句话说,家中有女人才会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公民社会,对于何为安,逐渐波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层面。诚如班固《汉书·食货志》中所言:其一民有其业为安;其二民有其居为安;其三民有田产为安;其四民有享受教育权利为安;其五社会公平为安;其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为安。 

一个中国式的象意字“安”,贯穿了整个华夏民族进程史,它标示着古人的大智大慧,以及古人对于“安”的理解和境界追求:人生何处安?不止肉体,灵魂亦如此。 

家:猪的生殖崇拜史 
在世界上。未见有一个国家能像现在的中国一样,演绎着“候鸟式”人口“大迁徙”。中国式“大迁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人有了迁徙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饱含了对于“家”的渴望和寄托。出外谋生意味着背井离乡,迁徙往返意味着总有一个“家”在等待着客居他乡的游子归来。因为“家”代表着一种伦理观念,一种由婚姻构成的家庭观念。这是今天人们普遍对于什么是“家”的一种理解。而古人的“家”是什么意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