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氏族时代(三皇-巢皇与燧皇、昊皇与羲皇、农皇)

 白水清风 2015-05-07

氏族(前10000年--前4000年)

 

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上古时期,以相同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成员出自共同的祖先。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

 

为了叙述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之需,我们有将距今五万年至八千年划分为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时段,称之为“细石器时代”,也叫“中石器时代”。此时已经出现了氏族社会。巢皇与燧皇,昊皇与羲皇,农皇可能与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的“细石器时代”相近。

 

大巢氏、燧人氏、伏羲氏、有娲氏、神农氏、共工氏、祝融氏七个名号均被中国古人列为三皇之一,只是组合不同。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大巢氏巢居时代;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熟食时代;结绳为网,以畋以渔的伏羲氏渔牧时代;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的神农氏耕稼时代。他们处在上古距今约12000-6000年前。

 

远古时代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经盘古氏、大巢氏、燧人氏,然后依次是伏羲太皞系、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期间有: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赫胥氏、尊芦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东扈氏、帝鸿氏等。

 

巢皇与燧皇

 

01 弇兹

弇兹氏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最早部族,在距今约15000至13000年的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因女首领玄女创立结绳记事,而将北极星命名为织女星。后燧人氏与弇兹氏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之后一支又沿太行往东入河北,今保定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12000年,发现有陶器,当是其活动中心。

 

02 大巢

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巢,鸟窝也。单从字的解释看,巢皇大巢氏是东夷人。东夷文明最大特质就是鸟崇拜,这是判定东夷民族的重要依据。史传大巢氏先民兴起于莒地,栖居在石娄山(石牟山),即牟娄,本牟夷国。因是巢楼之制始起的地方,所以石娄山又名屋楼山或屋楼崮,在今山东莒城东20里。

 

03 燧人

距今万年,燧人氏已达河南,所居之地有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啄燧木,发出火光。有圣人从中受到启发,折下燧枝钻木取火,后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皇。燧木取火的燧人氏族,又叫燧明国,在今河南商丘睢阳一带,当地一直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神话,有燧皇陵也位于其古城西南。

 

04 盘瓠

盘瓠氏是燧人氏一支,当时过着半牧半农生活,是以葫芦为主食,被众人称为瓠民。河西走廊的裕固、六盘山的固原,山西固关等地隐约留下了他们早期的行踪和痕迹。后盘瓠氏东迁,还参与炎黄蚩大战,败而逐步南迁。苗、瑶、畲等族共奉盘瓠为始祖。因“瓠”字与“古”字音近,“盘瓠”后来成为“盘古”音转。

 

05 华胥

今陕西蓝田华胥镇为古华胥国所在,距今约有八千多年,应当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族华胥氏的居地,蓝田北三十五里有羲母陵。燧人弇兹氏崇拜太阳与火,华胥氏为其青鸟(素女)氏后裔,又叫赫胥氏,前期应当属于光华崇拜(自然灵崇拜),后期再变成花华崇拜(植物灵崇拜),华夏的华字古作光华解,就源于华胥氏。

 

06 雷泽

雷泽氏是须女部落(即华夏的夏族)女王,在甘肃东南部仇夷山仇池一带,又叫仇夷氏。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大鵹(玄女),少鵹(须女),青鸟(素女),合称三柯氏。雷泽氏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今河北张家口涿鹿)。

 

昊皇与羲皇

 

01 太昊

太昊氏,又叫太皞氏,上古东夷部族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与华夏抗衡的部族,与华夏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商文化。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陈,太皞之虚,在河南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后其后裔渐次东移,直到春秋战国时,各支才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

 

02 伏羲

伏羲氏源于华胥氏,原活动于渭河流域的陈仓(今宝鸡一带),后出潼关沿黄河向东进入中原,约6500年前与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都汶上(今山东济宁西北)的东夷太昊氏最后融合成为中原太昊伏羲氏族,并以各自的蛇与鸟图腾融合为龙图腾,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炎帝伐补,夏商有羲,当羲皇后世封国。

 

03 有典

伏羲时代,专门从事观测天文星象系统之人群,被称为巫觋集团,女为巫,男为觋。其记录观测演算的结果,形成文献,编成典藉。该集团在氏族编制上便设置为专业典籍史官,身份显贵,世代相袭。于是把男觋集团叫有典氏,把女巫集团叫有硚氏。有典氏后又大典氏和少典氏。后炎黄皆出于少典氏与有硚氏的联姻。

 

04 有娲

有娲氏就是伏羲女巫集团有硚氏,与伏羲氏世代通婚,至炎黄虞夏仍保持这种关系。皇封娲于汝水之阳,汝水源于今河南嵩县,流经汝阳、郏县、舞阳、汝南、新蔡至淮滨入淮河。汝作女当因女娲居地而名。太行山有女娲山和皇母山的别名。河南西华有女娲故都娲城遗址。娲皇风姓,陵称风陵,在今山西永济风陵渡。

 

05 大庭

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大庭氏原伏羲氏分支,兴于太行山,数百年发展,成很有实力部落。于是走出太行山,在黄河北吕梁山南,兴建村镇,结束游猎,建立部落,定居下来。因首领叫大庭,族便为大庭氏。北京延庆古崖居原名“大庭阪”,有宫庭式建筑,位于中央山梁处,形制与半坡相同,距今约七千多年。

 

06 有巢

有巢氏为大巢氏后。古皇有巢氏袭伏羲之号王天下,都河南舞阳,传七世,权臣为变而亡巢湖。巢湖名源于其所建方国古巢国,巢皇大巢氏、古皇有巢氏和尧时巢父被称为其远古三祖。“石楼山在琅邪,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这个琅邪指滁州琅琊山,而山之南正是今安徽巢湖地区,区内凌家滩遗址为有巢氏时代晚期。

 

农皇

 

01 神农

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在今湘粤桂交界的九嶷山区,九嶷南麓至今还有连州市、连山、连南等县、市地名,九嶷腹地古亦为荆楚之地。族以其地而得氏,故神农氏称为连山氏。亦曰大庭氏,烈山氏(烈山:山名,在湖北随州市北。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相传神农氏生于此)。

  

02 祝融

祝融氏是神农氏后代,以火施化,把火成功引入住房内,为先民创造了温暖的家,号赤帝,后人称其火神,被列为三皇。考古专家认为河南新郑的大河村文化和秦王寨文化属于祝融文化。祝融氏后裔从中原迁徒到达今河南西南和湖北西北部,是楚人直系先祖。祝融氏死后,葬衡山之阳,后人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03 共工

共工氏是神农氏后代,发明筑堤蓄水,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后人称其水神,列为三皇。共工氏活动区域处在豫西和晋南之间的黄河两岸,居于河洛腹地。在今河南辉县,有共工城遗址。共工氏初盛于三皇时代,五帝时代多次与其他氏族发生战争,最终战败,被流放于幽州。

 

04 魁隗

(炎帝)魁隗氏源于少典氏与有硚氏(任姒)。《山海经·中次六经》载:“又西十里曰廆山”,廆山,古又称魏山(按古汉语通假规律,廆与傀,槐,块,魁,魏,隗俱可通假),在今洛阳宜阳、新安一带。又《山海经·中次三经》云:自青要山“又东十里,曰騩山。”騩与隗亦相通假。初国伊,继国耆,其又称伊耆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