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块叫人骨酥心软的肉

 海纳华 2015-05-08

一块叫人骨酥心软的肉

 

经常有朋友问我:在哪里可以吃到一碗称心如意的面?不等我回答,他马上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某个犄角旮旯里的小面馆,面、汤、浇头,甚至老板娘如何如何,排队等位的食客又如何,但等我逮着空子去吃,不免大失所望。这些年来被网民或媒体浓墨重彩渲染过的大肠面、黄鱼面、大排面等,多半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为此不免困惑:难道这些人的味觉如此粗糙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吃过一碗真正的好面吗?

在我印象中,最好的面馆已成绝响了,比如以前在金陵中路有一家天香斋,上午供应小笼,下午供应汤包,皮薄汤足馅鲜,每天从肉松厂打来的肉汤就盛在大铝壶内,搁料理台上,客人可随意添加,生意好到飞起来。小青年或许会问:小笼与汤包不是同一物种吗?错矣!小笼收口朝上,今日常见,汤包收口朝下,至今已绝。或再问:收口有上下,不过是噱头吧?其实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小笼可开鲫鱼口,而汤包必须收口紧密,不至汤汁外泄;小笼用发面,也可以用呆面,而汤包必须用醒至七分的发面;小笼搛起来就吃,汤包不妨在肉汤内略微浸泡一下入口。当然,我今天要说的是天香斋的面,特别是焖肉面,焖肉酥而不烂,入口即化,不输于苏帮面馆。还有一家沧浪亭,也是老字号,焖肉面也是无上妙品。每年初夏,河虾抱籽,沧浪亭的三虾面(虾仁、虾脑、虾籽)是老饕们一年一度的约会对象,也是我专程拜会沧浪亭的理由。现在呢,三虾面匿迹多年,焖肉面也不复往日腴美。服务员告诉我,老师傅都退休了,现在的厨师都是从安徽来的。

如此说来,今天就吃不到记忆中的焖肉面了?至少最近十年里,在我寻找焖肉面的征程中,还没有遇见过心仪的焖肉。前不久,同样爱好美食的国斌兄从苏州吴江给我带来一长条焖肉,接在手里,我觉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温热。赶快回家熬肉汤,下面条,将焖肉改刀成半寸厚大块,埋两大块在大汤碗底,加注热汤,覆面条于上,少顷,先喝一口面汤,再翻起焖肉,在热汤的作用下,焖肉像蒸过桑拿一样,“芳心一点娇无力”,凝结的脂肪也呈半透明状,但仍与肉皮和瘦肉相依相附,“倩影三更月有痕”,完美诠释了 “酥而不烂”的行业标准。吮一口,肉皮应声而入,在齿间滑溜一下而直蹿胃肠,再泛上来一股扑鼻的腴香。碗内的焖肉呢,油脂迅速分解于汤水,将面条悉心滋润,再咬一口筷头的瘦肉,不柴不僵,鲜味十足。此乃沧浪亭和天香斋之回响也!

后来我得知这一长条焖肉是国斌单位食堂里胡阿根师傅煨制的。这个师傅科班出身,入行已有三十年,先在吴江山湖饭店掌勺,后去昆山亭林路155号的燠灶面馆“深造”,破解了师傅的吊汤秘密,知道汤底中除了青鱼内脏及鱼鳞、小河虾和螺蛳之外还有四五种中药材,所以他吊出来的汤,与奥灶面馆一样鲜美。胡师傅的浇头烧得也十分出色,奥灶面馆的卖得最火的“四大件”——五香牛肉、爆鱼、大排、爊鸭,他都会烧,苏州焖肉更是拿手好戏。最近我去吴江公干,抽空去拜会敦实憨厚的胡师傅,获知了制作焖肉的秘法,在此透个底,供各位吃货参考。

据阿根师傅介绍,选半只猪身的热气五花肉,切成约重1公斤的长条,出水净毛,将有皮的一面朝下置于锅内,水沸后除去浮沫,加葱姜、蒜头、墨胡椒、八角桂皮、丁香、黄酒、老抽、白糖等,此时宜将肉条翻身,转小火焖两个小时后熄火,不要开盖焐过夜,第二天掀开锅盖,上面一层透明的油脂,古井无波一般的沉静,而一锅汤还是热乎乎的。此时须轻手轻脚将肉条捞起,不可使皮肉分家,在盘内码整齐,冷却后分装保鲜袋,存入冰箱,每天按量取用。

听到最后我明白了关键的一点,烧一锅焖肉至少20公斤,这样才能保证肉条在锅内不会七上八下地折腾,肉卤也足够浓郁,卤与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扶持,共同富裕。从这点上说,焖肉是集体主义的产物,怪不得在家里烧不出苏州面馆的那个味道。

“焖蹄也是按这个方法煨成的,区别在于拆骨后用鞋底线再将蹄髈扎起来。”阿根师傅最后笑着说。但望着这张圆滚滚的脸庞,我想我是不会冒险这个风险了,要吃他做的焖肉,还得有劳国斌兄每次给我买回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