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包打天下”到“术业专攻”

 庸庸学馆 2015-05-11

从“包打天下”到“术业专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陈建斌

“三转”的实质是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业主责。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后,如何做到定位准、责任清,把监督责任做实,关键在于纪检监察机关能否握紧拳头、拧紧螺丝、打准板子,从“包打天下”到“术业专攻”。

如何握紧拳头呢?必须把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用到“刀刃”上。当我市纪委监察局把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从175个大幅削减至14个后,有的领导干部表现出不理解,甚至有些不以为然,认为纪委监察局腾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今后还有什么活可干?还怎么去监督部门履责?面对四周投来的质疑声音和观望眼神,我们觉得,必须迅速把腾出的时间、精力用起来,而用起来的关键就是把纪检监察力量重新配置好、严格管理好,让这些力量找到新的活儿迅速干起来。随后,我们重组优化委局机关内设机构,实行部门纪检监察组织“统派直管”改革,加强对镇(街道)纪检组织规范履职指导,在所有镇(街道)设立监察室,并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调整,70%以上的纪检监察力量配置到监督执纪一线,管理也更加严格,坚决不再参与已退出的议事协调机构有关工作,也不再从事不符合“三转”要求的工作。慢慢地,质疑和观望开始消退。

纪检监察力量重新配置了,也严格管起来了,但到底该揽什么活儿,怎么把揽的活儿干好?一开始,不少纪检监察干部有困惑。有的认为,不直接参与部门组织的各类检查,还怎么去发现问题?有的认为,转职能后监督执纪问责成为主业和常态,会不会成为得罪人的“专业户”?还有的认为,不直接当推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急先锋”,会不会被边缘化?面对这些困惑和疑虑,进,还是退?其实,根本不用选择。党章和行政监察法已经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作了明确,“监督执纪问责”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业主责。共识在达成,工作在推进。2014年,我们建立了监督问责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定具体问责办法,对履责不到位的2个单位党委和6名党委(党组)书记进行问责,并予以通报。

俗话说,方向错了,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纪委怎样才能打准板子?找准“三转”的方向是关键。我们认为,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管到位、严到份,这就是对“三转”的深化,也是履行监督责任的重心所在。方向定准后,一方面,坚持用纪律严惩“极少数”,保持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坚持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强化警示提醒,真正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2014年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38件,涉及科级干部25人,其中一把手7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15人。开展正风肃纪检查317次,处理党员干部278人,涉及科级干部17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15人。(陈建斌系浙江省温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