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饮食习惯与健康

 yygltj 2015-05-13

民以食为天,现代的饮食习惯与古代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一百年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高效率,物资大量生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不同,疾病的种类也有所不同,都市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等等的病发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1/3的癌症的发生可能与饮食有关。我们现代的饮食与古时饮食比较,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代由于生活水准的提高,食物丰富,人们往往进食过多,因热量摄入过多而致肥胖,而肥胖则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中风、乳线癌的风险。膳食结构中,现代人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也不平衡。多肉少纤维,高脂、高盐、高糖的速食食品特别多,食物的製作多大量生产,重复使用,如煎炸食品重复使用的油。另外,不良的进食习惯亦是原因之一,由于生活节奏快,进食时间短,造成进食过快,温度过高,导致食管慢性反覆损伤致食管癌的病发率增高。由于大规模的生产蔬菜肉类等农作物,造成贮存不当而产生亚硝酸盐或被黄曲霉素污染,导致肝癌的易发。现代的农作物也由于很多工业原料排出,大量杀虫剂及化学肥料的使用,污染了土地,令农作物含过量的重金属、农药及化学毒素,增加了患各种疾病的机会。

  另外,看看现代人喝的是什么呢?超级市场各种不同的饮料,琳琅满目,色彩丰富,香味可口。饮料多由色素、糖、防腐剂,化学香味剂,化学甜味剂等各种不同的化学原料所组成。我们的身体是否需要这些呢?可以肯定一百年以前的人喝的只是清水。这些添加剂长期以来对身体带来的有什么不良影响呢?研究显示,容易诱发哮喘、过敏、过度活跃症、肥胖、失眠、肾功能衰竭等等疾病。

  从古代至一百年以前,传统的饮食习惯或农作物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因进食过多而致肥胖的比例很少。膳食结构中,多数以五穀类为主,肉食为辅,生活有规律,饮食定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食物也不会大量生产及贮存。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对食物要求是“摘之务鲜,洗之务净,不时不吃”。农作物顺应自然而生长,饮用清洁的水。食物与土地没有受到重金属、农药及化学毒素的污染,因为古代的人们与自然界关系密切,追求的是天人和一,意思就是人要顺应自然,适应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协调成为一体。中华民族养生的思想根深蒂固,深入民心。养生对于他们来说,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融入在生活的每一细节中,做到有规律,顺应时节,合乎自然,来达到去病延年,强身健体的目地。所以中华民族成为人口众多的民族。

  对于饮食,古人说:“凡饮食,不强调厚味,不饮烈味,重酒,因为此乃疾病之首”。“食能按时,身必无灾”。“凡饮食的方法,无飢无饱,是保养五脏。吃必求味甘,和精端容,以养神气,百节娱欢,咸进受气,饮时须坐正小咽”。

  《黄帝内经》说:“五穀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的是要饮食均衡,以五穀为主要营养,五果则作为辅助,五畜用来补益,五菜用来补充,所有食物“五味合而服食,以补养精气,因饮食五味进入口中,各因所喜而归入脏腑经络,也各有所恶使其病发生”。过咸使血液凝滞而面上无光泽,多吃苦味会使皮肤乾燥而毛髮脱落。多吃辛辣会使筋拘挛而指甲枯藁,多吃酸味则使肉坚厚唇皱缩,多吃甜味则易骨骼疼痛。

  除此之外,古人还特别注重气候季节的变化,注意四时养生,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原则。进食季节性的食物来平衡身体阴阳,补充气血。春天人体阳气初发,万物甦醒,人体腠理舒展,辛甘发散之品可助阳,温性食品则护阳。故春天饮食宜选辛、甘温、清淡之品,忌酸味收敛。如葱、薑、韭菜、芫荽、大枣、花生。

  夏天因阳气易耗散,进温食可助阳气,而苦寒之物则易伤人气,不宜多吃,故夏天饮食宜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夏日口渴,可喝扁豆粥,绿豆粥,夏季暑湿之气重,脾胃功能较差,常胃口欠佳,嗜睡,四肢无力,大便稀溏,多汗,要减少油腻食物,多吃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生薏仁、淮山、白扁豆、赤小豆、陈皮、芡实、冬瓜、丝瓜、芹菜、木耳、莲藕。

  秋天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由潮湿转为乾燥,而乾燥易伤津液,故人体会出现皮肤乾燥,毛髮脱落,咽燥,大便秘结,应少吃辛,如葱、薑、蒜、辣椒。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核桃、糯米、蜂蜜、芝麻、梨、百合、莲子,甘蔗、沙参、玉竹。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阴气盛极,阳气潜伏,万物生机闭藏,人体应敛阳护阴,养精蓄锐,以适应开春的生机,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滋阴潜阳。多可多进食肉类,多吃牛、羊、乌鸡、龟,鳖,莲藕,木耳、芝麻,核桃,多饮热粥,如羊肉粥,冬至开始可多进补,如黑豆乌龟炖乌鸡。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施补,如气虚加人参,黄耆,阴血亏虚加阿胶等。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华民族生活起居,《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虚贼之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懂得养生道理的人,能够效法于阴阳,调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使形体与精神健旺。外界的一切容易致病的邪气,要注意适时迴避,同时思想上要安定情绪,不要贪欲妄想,那么,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就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疾病就不会来侵袭你了。

  以上讲述的只是关于疾病与饮食方面的古今之不同。作为现代人是否应该深思,为了健康,是否应该要反璞归真才对啊。

  郭惠 註册中医师

责任编辑:郭玮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