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面瘫网 - 迄今最为快速的专利面瘫治疗

 昵称514965 2009-12-17
面瘫原因
面神经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贝尔氏面瘫
1、什么叫贝尔氏面瘫
贝尔氏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本病较常见,发病率约为40—85/100000居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0—40岁多见。
2、引起贝尔氏面瘫的病因如何
寒冷和凉风的刺激,以及精神创伤等均可诱发病,但确切病因至今未明,有关学说如下:
①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学说。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茎乳动脉及其细小分支痉挛,引起面神经原发性缺血。毛细血管壁多因缺血缺氧而致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处于狭窄骨管中的面神经出现水肿,水肿又进一步导致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引起面神经继发性缺血,水肿。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神经内部压力增加,终至神经兴奋性传导阻滞,并出现变性。故本病亦有缺血性面瘫之称。
②病毒感染性免疫反应。由于从病人面神经活检标本中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从鼓索神经中可检测出免疫复合物,且血清中某些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以及本病之钆增强MRI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相同等,故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说。
此外,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随意运动障碍不能表情。上部面肌随意运动障碍时额纹消失,不能蹙额,抬眉,眼不能闭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上外方,日久之后出现下睑外翻,流泪,结膜及角膜干燥,发生结膜炎及角膜炎。面下部麻痹时,鼻唇沟平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并向对侧歪斜,笑或露齿时更为明显。吹口哨或鼓腮不能,闭唇鼓颊吹气时,患侧面颊鼓出较甚。说话欠清晰,食物易存留于同侧齿颊间,饮水易沿口角外流。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此外,视病变位置不同,可有味觉减退,泪腺及延腺分泌减少等。
一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两侧上部面肌运动存在,即蹙额、闭眼、抬眉功能良好,而对侧下部面肌随意动动消失,呈痉挛性麻痹。但在感情激动时全部面肌仍有情感的轻微自然流露。此乃因面肌的随意运动与情感表露(不随意运动)不完全相同,情感表露的核上纤维可能来自丘脑处,通过锥体外束将冲动传至面部表情肌之故。同时,可有舌运动麻痹,而味觉、泪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时,患侧面部上、下表情肌(不包括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均瘫痪,属驰缓性麻痹。典型的周围运动性面神经麻痹,常为一侧性,并与病变所在部位同侧。
若司泪腺、涎腺分泌的上涎核及司味觉的弧束核正常,面神经运动核核性麻痹将不伴有泪腺分泌及味觉功能障碍。
4、面神经麻痹的诊断
①病前常有受惊、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②晨起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额部皱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不能皱额、闭目鼓颊等动作。进食时食物留在齿颊间,唾液自口角外流。
③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耳部疱疹等。
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中耳炎、听神经瘤),对长期缓慢进行的,或反复发作的,或久治不愈的(6个月以上)面瘫,应注意排除肿瘤。
5、面神经麻痹的预后
本病约70%--80%病人经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根据面瘫的程度,对预后作出评估,不完全性面瘫的预后较完全性者较好,起病后2周内神经退变率小于90%者多可得到满意的恢复。约15%--20%病人不能完全恢复功能,其中部分病人遗留联带运动“鳄鱼泪”“面肌抽搐”后遗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