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国思想儒道互补基本格局的形成2

 昵称3029571 2015-05-14

  二

  汉初思想的大趋势是思想的融合,汉初问世的著作,都具有思想融合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传世文献陆贾、贾谊的著作中能看到,在出土文献《经法》和《黄帝四经》里也能看到,在《淮南子》这种被视为“杂家”的著作里能看到,在享有“醇儒”声名的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里也能看到。思想融合意味着思想资源的重组,重组后的某家,是指其承继了某家的学术宗旨,并以此为基本立场吸收组合其他思想资源,其学派归属是指它的为学宗旨和基本立场,并不意味它只具有来自某家某派的思想因素。如果从思想因素着眼,汉代诸子个个难逃“杂家”之名。

  这里区分了思想因素和思想立场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这种区分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思想因素统合在一起并不必然地造成思想的杂芜,但是具有不统一的思想立场却难免自相矛盾和思想混乱。从汉初思想界的实际情况来看,《淮南子》和《春秋繁露》正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证明了这一点。《淮南子》的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基本立场发生了游移,没有持守住它的道家立场,而不在于它同时容纳了道家以外的其他思想因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则相反,尽管其有许多黄老道家的思想因素,但是因为董仲舒一贯而明确的儒家立场,他容纳道家思想因素这一点便并不影响他儒家身份的定位。

  思想融合是思想因素的重组,来源不同的思想因素要安顿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基本的思想立场来担当思想融合的主体。由此来看汉初的思想融合,又可以看到,先秦以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并非每一家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效地进行思想融合的基本立场。因此,在思想融合的过程中,有些流派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上升成为思想融合的主体。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它在总体上表现为百家争鸣——六家并列——儒道互补这样一个趋势。

  先秦学术的基本面貌是百家争鸣,虽然百家之名目不可详考,百家之名称却是频繁出现的,例如《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荀子·正名》:“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庄子·秋水》:“困百家之知,穷总口之辩。”《庄子·天下》:“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等等。百家之百肯定不是确数,但是百谓其多,却不会有错。百家之家或者是指有学术师承的学派,或者是指有相近学术宗旨的学人,总之是表示思想团体的名称。思想团体之多,以至于名以百数,百家这个名称就足以显明当时学术的繁荣。但是对于时人而言,这种为后世所称道的学术繁荣更可能是一种混乱,他们身处其中,是非难辨,颇有飘摇不定的惶惑之感,这一点从百家名称出现的语境总是透露着某种否定性的评价就可以断定。或许正是这种否定性的感受,推动着学术从分判(例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向相反的方向折转,而逐渐趋于综合。总之,到太史公撰《论六家要旨》时,学术已经被概括为阴阳、儒、法、名、墨、道六家了。

  如上所言,在思想融合的过程中,并非每一家都同等地具有担当思想融合之主体的资格,太史公列出的六家也是这样。阴阳家只提供了一个分类定位的思想形式,本身没有内容,而任何有意义的思想体系都必须携带着内容(也就是现实)一起走的,没有内容,就不具备现实性,因此,尽管阴阳家的思想在汉代思想走向综合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这作用是纯形式的,阴阳家本身缺乏一个独立的价值立场,来对其他各家的思想进行综合。名家也有类似之处,它基本上是一种“技术手段”,它所关注的是辨析名言,如果不让它处理具体的思想材料,它所表现的,就只是对概念所指的关心和对言说的自觉。如果说阴阳家和名家太空洞,那么,法家和墨家就太具体了。法家提供的是一套“治术”,这套治术迷信“气力”,试图用气力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力的对抗”只是处理外部关系的一种极端手段,这种手段在群雄争胜的战国时代或许有效,但是当统一已经实现,过去的外部关系转变成为内部关系以后,继续强调“力的对抗”就会造成整体的分崩离析,秦王朝的速亡在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宣告了法家作为治国经略的失败。汉初反秦气氛甚浓,法家不太可能在这样的氛围下担当思想融合的主角。墨家虽然像儒家一样,有谋求整个社会全面改善的愿望,但是他们的立场比儒家褊狭,他们的愿望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某一特定人群的愿望,缺少了儒家的普遍和博大。墨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别儒,《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以为证。墨家的概念多同于儒家,关心的问题范围也基本相同,都是以仁义为皈依,但是由于墨家的思想力度弱于儒家,故完全可能被儒家包容而丧失其独立地位。事实上墨家入汉以后终绝,正应了他们的命运。因此,尽管阴阳、法、名、墨四家各有其特殊的思想因素,并一度成为独立学派,但是在汉初思想融合的大背景下,它们很难以各自的方法和立场成为思想融合的主体,而只能以各自的思想因素为思想融合提供思想资源。这样,太史公列出的六家之中有可能担当思想融合主体的,就只有儒家和道家了。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站在儒家立场上进行思想融合的代表性著作,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站在道家立场上进行思想融合的代表性著作,就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集体撰著的《淮南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