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平和过渡到夏天

 云中公子 2015-05-14

立夏养生 如何平和过渡到夏天

  •   今年5月6日为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度到夏季。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故名立夏也。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这就是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先民们顺道而生,在立夏节令形成很多传统民俗及很多养生常识。
      


      迎夏尝新等仪式
      


      
      在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据说这一天称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秤人表达的是对“清静安乐,福寿双全”太平世界向往。
      


      立夏养心
      


      
      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易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
        心在五行属火,与夏季阳热之气相应,故为阳脏,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并主神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其次,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其应虚里,在液为汗,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联系的心功能系统。立夏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心情舒畅,笑口常开。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立夏养生之饮食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除要少吃油腻外,可多吃一些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食物具有除躁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但是,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故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此外,平时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及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常吃还可降血压、软化血管、保护心脏。同时,还要考虑到养护脾胃,多喝点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以畅通气血。
      
      

    晚睡早起增加午睡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此时人们应顺应节气变化,开始晚睡早起。应在22点到23点阶段入睡。
        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有了午觉补充,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午睡。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不然会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