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特别报道 |批判性思维课程,为什么说中国孩子太需要了?

 无痕教师 2015-05-15


2015-05-11 翟晋玉 

欢迎您光临《中国教师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师报”关注我们。

★★★★★★★★★★★★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我和爸妈去旅游’,请同学们设计至少3种方案,从安全、便宜、快捷的角度考虑,如何去神农架旅游?”课堂上,教师许燕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

新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很兴奋,一番思考和讨论后,他们开始踊跃发言,很快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比较了火车、飞机和汽车的安全性、便捷性、成本、舒适度等,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提出自认为最好的方案,并陈述理由。

这一幕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去年,这所位于武汉东湖之畔、高科技企业云集的中国“光谷”旁的小学,开设了一门批判性思维课程,在五年级学生中进行实验,每周一课时。

据悉,这是中国内陆第一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小学。专家认为,这一全新的课程探索,或将开启中国教育的思维之光。

1“中国小孩太需要了!”


日前,记者走进华中科大附小,听了一节批判性思维课。在这节课上,许燕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先汇报此前布置的作业——“上培优班到底好不好?”学生们按小组发表意见,除了陈述观点,还要至少说出让人信服的3个理由。学生们各抒己见,理由五花八门。

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许燕的题目依旧很有趣——“我的宠物计划”。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快乐地讨论着,敏锐地找出对方陈述中的漏洞予以反驳,有的还争得不可开交。许燕微笑着在教室里巡视,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看得出,如今的许燕在这样的课堂上已能游刃有余。但去年9月,身为学校综合组组长的她刚参与这门实验课程时,对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只有一知半解,甚至懵懵懂懂。她边教边学,在课程发起者、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刘玉教授“课前备课、课后复盘”的实验模式下,初识批判性思维课的“庐山真面目”,越教越觉得妙不可言!

如今,许燕的教学方式全变了。课堂上,她更多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大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变化也日渐显著,遇到问题,学生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放过,而是乐于进行分析和思考。

“生活中的我,也有了不小的改变。”许燕感慨地说,“在家遇到一些琐事,我会先问明原因,避免因为情绪激动而发生口舌之争。在学校,我常化身为‘侦探’,运用推理方法帮同事排忧解难,让工作中充满了智慧与快乐。”如今的许燕,对批判性思维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只知皮毛,还想更深入地去研究它,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身边人去了解和接受它。

记者听课的当天,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人称“根叔”的李培根院士也在场。他一边认真观察、倾听,一边兴奋地拍照。他对这节课的评价是,“效果非常好,中国的小孩太需要了”。他向记者表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当晚,意犹未尽的他还将听课的事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

回顾实验的过程,刘玉教授坦承,最初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两轮试验结束,她信心大增。让刘玉最惊喜的是,参与实验的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竟然超过了五年级学生。当她向著名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院士汇报这一结果时,杨叔子欣然说道:“这是当然的,年龄越小,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也越少嘛。”

家长也发现了孩子们的可喜变化。这半年多来,五(3)班学生严序的妈妈发现,原本性格内向的女儿变了。“以前孩子对我们总是言听计从,但现在遇到问题,她会与我辩论,说出自己的理由,还说是老师教会了他们独立思考。”

让严序的妈妈最惊喜的是,女儿变得开朗了、自信了。“以前的她不敢开口,就像躲在壳里的毛毛虫,现在她敢于探出头表现自己了。”这让严序的妈妈觉得,女儿在这个学校读书很幸运。

这门课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听听学生怎么说吧。“批判性思维课教我们如何想,而其他课是教我们想什么。”五(1)班学生肖欣宇总结说。

2“慢慢地相信”


思考,思考,再思考,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批判性思维需要深入地思考,问题的复杂性在哪里?深度是比喻,复杂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江汉大学教授李文浩曾专门去美国参加批判性思维教学培训,如今是华中科大附小的顾问。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慢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给课堂贴上“批判性思维”的标签。“slowly to believe——慢慢地相信,审慎地思考。”李文浩强调说,“教师要进行理解性教学,即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让孩子敢说,给孩子的思考提供宽松的时间、空间。”

在李文浩看来,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时间,不是增量改革,而是先做减法,也不是一时冲动或追时髦,而是取决于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也因此,李文浩主张,要相信教师,相信每个人都有批判性思维,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沟通。“一定要让教师真正理解,它对我的教学是有好处的。批判性思维真正关注教师的脑力,教师要靠自己的思考去教学。”

教师们慢慢有了变化。以前,他们习惯于模仿别人,现在他们更倾向于审慎地思考,展开讨论,共同研究,然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尝试。

科学课教师朱映晖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在讲授《生物体》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系统认识陆生植物和水体污染之间的关系,教学结束后,班上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围绕某海湾建筑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话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论证。班里学生分成建筑开发商、当地居民、游船船主、奶牛场场主、环保人士等若干小组,分别发表意见,然后综合考虑他人的利益需求,再次阐述各自的观点。

通过这一案例,朱映晖希望表达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远比指导学生接受式地学习进行线性思考更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用‘劣构’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取代‘良构’问题(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

说到底,批判性思维课改善的是师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更强调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融入’,其可持续性和影响力会更大。”李文浩认为,“这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新的命题,要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清晰思考’的教学过程,让其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进而能从不同角度解读‘所以然’。”

3向学科教学渗透


参加实验前,英语教师王婧以为,在小学开设批判性思维课,学生们会觉得枯燥无趣,但她很快发现自己想错了,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都能从这门实验课中得到进步。”王婧说,“这也影响了我的专业成长,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来进行教学设计。”

科学教师薛浩然也参加了实验,他带着学生们从观察香蕉、养宠物等生活化课题入手,引导他们分组讨论、换位思考,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批判性思维。

“对批判性思维课堂,学生们从陌生到熟悉,逐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它教会了学生在行动前要做全面、真实、辩证的思考,使得行动更科学,看待事物有理有据,能站在对方角度上看问题。”

“过去的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一味地灌输,也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非常重要。”华中科大附小校长李晓艳对记者说。教师们的变化和感悟,让她特别欣慰。在她看来,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给学校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培养了一批教师,把这种思维方式带入课堂,让所有学生受益。

如今,除了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之外,学校还在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其中英语教学经过3年实验,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教师们从不习惯、反感到逐渐认同,如今已能自觉地运用批判性思维指导教学。

英语教师王婧一度认为,形式新颖、夸张的课就是好课,现在她明白了,所谓好课,一定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慢慢思考,而不是强制他们接受教师的思想”。

实际上,教师们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校长李晓艳认为,批判性思维教学同时带来了一种重要的德育方式。“以前德育效果不好,因为只是口头说教,空讲大道理,而批判性思维教学是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具体的任务中,意志力得到培养,学会合作,学会自我约束,这是真正的德育。教师要站在培养人的角度进行学科教学!”

英语、语文、数学……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开始参与进来,自觉自发地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形成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但李晓艳也深知,习惯的东西很难改变,教师的转变是很难的。“坚持改变,不必着急,慢慢来,不断地给予力量支持,相信它会破茧而出。”

看得出,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还有学校的管理者。李晓艳坦承,学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仍然处在尝试阶段,今后应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在批判性思维教学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小步走,慢慢走,不回头。”李晓艳这样激励教师,也勉励自己。

4坚守在路上


华中科大附小的实验,代表了中国城市学校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上的开创性探索。实际上,还有许多学校和教师,也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这项意义非凡的尝试。

夏玉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峰山小学教导主任,同时也是该校四年级英语、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学科教师。

峰山小学四面环山,教室的墙壁已斑驳脱落,全校一共17个孩子、5位教师。夏玉珍教的四年级只有3个孩子。尽管学生少得可怜,但记者看到,在这样偏远的大山里,面对简陋的条件、萎缩的生源,夏玉珍顽强地坚持着自己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想。

“现在的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尤其是要大胆质疑。”夏玉珍向记者说起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解,“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不是在精美的课件中,而是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

因为有了批判性思维,夏玉珍曾经对学校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个教法提出质疑,“不是这种教法不好,而是它不是很适合农村地区的孩子”。

在夏玉珍看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支撑,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公正对待不同的观点,反思自我的偏见和错误。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探索不只是在小学,即使在高考压力最大的高中阶段,也依然有教师在勇敢地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尝试。

江苏常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欧阳林,被称为中国内陆基础教育界系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第一人,去年他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批判性思维教学研讨会,分享了他在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上的经验。不久前,他还应邀为一所中学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讲座。

尽管高考的日子已经临近,欧阳林仍然坚持给高三学生上批判性思维课。日前,记者听了他上的一节批判性思维写作课。

“在进行作文构思时,我们是否能从以下方面思考:文章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有没有现实的依据(事例)支撑?所举事例能支持观点吗?所举事例是否只是一种特例?”

在欧阳林的启发下,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篇文章是“用不普遍的例子论证一个错误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

在欧阳林的课堂上,思考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任务,在思考中,学生们享受着学习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成长。

更让欧阳林开心的是,一些同事受他影响,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