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桌论坛:“思维碰撞”课堂八问

 阅读与探究 2015-12-18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不为喝彩而课改”,坚守“课改是慢的艺术”,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辛摸索,建构了符合现代课堂特色的“思维碰撞”教学体系。2014年5、6月份,我们邀请部分课改专家走进这所学校,深入课堂,观课访谈。我们深深被这所学校的课改精神所感动,为师生的幸福成长而高兴,为发现这一内涵型课改典型而兴奋。


1.新课改以来的课堂变革,有人认为“一片繁荣”,有人认为“成效有限”,贵校对此有何看法?借鉴和创新是课堂变革的基本方法,泰安市实验学校是如何在借鉴与创新中提出思维碰撞课堂的?

程和方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薄弱学校率先“揭竿而起”,向传统课堂挑战,创生了不少“方法模式”或“典型经验”,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部分课堂被“异化”,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激进和偏执,课堂变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实质性效果。

当前有些学校的所谓课改,出现了“有了活力,没了成绩;有了名气,没了底气”的现象,这样的“改课经验”,不能让一线教师心悦诚服;“破釜沉舟,推倒重来;去师限时,自主为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师资较好的学校望而却步。“传统教学依然盛行,教学变革寸步难行”,一线教师的调侃,说明了新课改后课堂变革存在着不少问题。

课改路径决定课改过程。只有优化路径,才能通向课改的理想彼岸。当前,课堂变革为何会出现“前进不力,后退不行”的状况呢?这与当前非此即彼、排斥兼容的课改路径有关。当前的课改路径基本有两条,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活动教学。也就是说“要么你改,要么不改,不改的是反对派,改的是支持派”,这种“为了课改而树立对立面”的简单做法,让一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们认为,“传统教学和课改课堂中必选其一”的路径选择,是教师们迷茫、失望、痛苦乃至敷衍课改、反对课改的主要因素。

崔成林:“多解决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课堂变革不能走“草莽式”的革命道路,也不应为改革而树立一个“敌人”。“砸掉讲台闹革命”的课改,不符合教学变革的基本规律;幻想告别传统教学,打造出一个“脱颖而出”的新课堂,也是不现实的,采用“循序渐进、组合优化”的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才是课堂变革的必然选择。

为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窘境,在课堂改造初期,我们就抛弃了“保守与激进”的两条路径,选择了顾泠沅先生所说的“组合性突破”道路。扬弃而不抛弃,从传统教学和课改课堂中汲取一切营养,是思维碰撞课堂健康、茁壮成长的秘诀。

“组合式、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路径,我们称之为“教改的第三条道路”。其特征是:优化组合,集“传统”与“课改”之长,提炼校内外课堂“成功碎片”,建构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本色课堂;教学平衡,师生双主体,教学两平衡,两者有机统一;回归基础,追寻课堂基本元素,回归学生思维发展,遵循教学规律,不搞极端创新;志在高远,立足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力求课堂“生命活力”和“学习成绩”双赢。为避免走弯路,我们树立了两个靶子,一是应试课堂,一是异化课堂。不过,这也给我们自己设置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逼得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艰难跋涉。

在思维碰撞课堂建构过程中,我们不走偏锋,“借鉴而不盲从,创新而不越轨”,强调“科学兼容、智慧施教”。比如:我们通过“跟踪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学校的课改思路基本上是:一“展”、二“器”、三“步”、四“环”,即:一个核心词:展示;两个抓手:小组合作、导学案;三大步骤: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反思;四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达标练习。在借鉴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思维碰撞课堂的许多手段、方法,都是在借鉴中“脱胎换骨”发展而来的。“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走向卓越”,让“改课专业化”,这是思维碰撞课堂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

2.课堂改革,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去寻找方法、制定策略和选择路径,只有这样的课堂改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陷入人云亦云、盲目照搬的境地。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强光峰在我看来,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社会公民”,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适性发展,让每一个生命孕育不同的精彩,这与该学校的校训“做别人的榜样”是一致的。

在世界各国教育目标中,“比较一致,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育批判性思维是打开现代公民培养之门的钥匙。没有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养育独立人格,没有独立人格就不具备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此外,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讲,“思维碰撞”的课堂是产生“精彩观念”的课堂,要求凸显批判性思维,提倡“民主、合作、磋商、质疑、守则、理性”,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素养。在全国第22期初中校长高级研讨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作了点评,他说,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课改实现了“三个回归,四个突破”,“三个回归”即:回归儿童天性、回归发展本位、回归培育公民;“四个突破”指:教学设计从知识本位走向了问题本位,教学过程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教学评价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学习动机从浅层引发走向深度唤醒。我认为,张志勇副厅长的肯定也是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的体现。


3.要建构一种课堂范式,需要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实践验证。请问,你们是如何界定思维碰撞课堂的?思维碰撞课堂秉持哪些教育理念?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程和方:何谓思维碰撞课堂?我们的界定是: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建构凸显“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的个性化课堂。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充分研究了我们的课堂改革资料后认为,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为资源、思维对话为载体、交互反馈为保障、能力评价为机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课堂。

思维碰撞课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人。教师是课程开发者,要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搞好问题设计、活动策划和评价标准的制订,引领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是“学习支架”的提供者,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工具、信息支持和帮助;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应启发和引领学生生成“精彩观念”和“思维成果”。思维碰撞课堂,需要教师组织学习,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和形成知识结构,需要从学生的表述中归纳信息、提炼问题、提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倾听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问题提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比“知识传授、释疑解惑”更难,需要教师有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和研究精神。

强光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应该说,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课堂改革是建立在对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其核心理论基础是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组提出的“活动建构”与“智慧复演”学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吸收了“思维性教学”“对话性教学”和“互惠性学习”教学理论,形成了思维碰撞课堂坚实的理论基础。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从1999年组织实施国家级“创新教育”这一重大课题,泰安市实验学校是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创新教育把生命教育、智慧复演、活动建构三个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教育主张进入学校课程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经典”,都体现着人类高度的思维水平和智慧水平。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一方面是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借助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创设文明成果产生发展的“类似情境”,演绎创造者的思维过程,学习创造者的思维方法,感受人类智慧创造的伟大与神奇,为中小学生从学习与接受的主体走向创新与发展的主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主张要让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代替过去那种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活动形态,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在这里,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

4.目前的课改典型模式,似乎都有一套流程、环节,以便于教师操作,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怎样的?实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崔成林:思维碰撞课堂不拘泥于教学流程和环节的改造,而是立足课堂文化的变革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程序,现在的思维碰撞课堂主要还是以“问题—寻证—交流(反馈)—归纳”为单位程序的教学方式,即在主题(项目、任务)引领下,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地开展活动,产出过程性思维成果,进而交流反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具体来说,思维碰撞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任务)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独立(或合作)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及依据,然后在小组(或班级)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路,教师鼓励并启发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质疑、拓展、生成,从而构成生生、师生对话式的交互反馈、思维碰撞,最后由教师梳理、归纳、提升,形成集慧式结论。

实施“思维碰撞”教学,需要首先掌握其基本内涵,即五个基本元素:提炼优质问题、聚焦主题活动、介入能力评价、引发交互反馈、提供学习支架。四种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三种课程载体:微课程、学业纸、思维导图。两类学习工具:学生是双色笔和减负单,教师是记录纸和错题库。一大核心理念:产出导向,让学生产出精彩观念、学习成果。

思维碰撞课堂的核心是“产出导向”, 思维碰撞课堂认为:只有学生“思维产出”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即知识是学生产出的思维成果。这与认为知识依靠教师传递输入学生大脑的知识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产出即创造,以成果“创造”为引领,“评价、分析、应用、理解、识记”均在“创造”统领之下,为“创造”所需而建构。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没有经过思维碰撞,没有思维产品的产出,都不能算作好课堂。新课改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合作、探究……”都应该指向思维成果的诞生,否则,就会“无果而终”,高耗低效。

5.刚才你们谈到,“思维碰撞”有两个靶子,即应试课堂和异化课堂。思维碰撞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有何本质区别?又与目前实践探索中的高效课堂有何区别?相比其他课堂模式,你们的课堂有哪些突破?

朱金平:“思维碰撞”属于“产出导向”的教学方式,即由学习产品(精彩观念、思维导图、创作作品、实验报告、问题解决方案……)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收获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这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储存、运用不同,思维碰撞课堂提供给学生研讨的话题,组织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人类优秀的知识成果。

毋庸讳言,思维碰撞课堂借鉴了一些“高效课堂”的做法,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课堂是“合作展示”课堂的升级版。但需要说明的是,思维碰撞课堂的目标不是“高效”,也不追求令人刮目相看的“课堂活力”。之所以说思维碰撞课堂是“合作展示”课堂的升级版,是因为思维对话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思维对话是“展示、共享”,实质是信息的交流和互补;高层次的思维对话是“碰撞、共建”,实质是思维的互动和智慧的共生。“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思维碰撞” 课堂,既是回归又是突破,它直面异化课堂的困境,回归“思维”这一智能核心,组织“思辨、质疑、对话、反馈”等学习活动,以学生“思维成果”打动人心、阐释生命。如果说“高效课堂”的活力来源于“展示”,思维碰撞课堂的精彩则来源于“碰撞”出的“精彩观念和思维成果”。

6.你们提出课堂改造的策略是“以组织学习为基础,以思维碰撞为亮点,以一科一模为特色,建构凸显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的个性化课堂。那么如何理解思维碰撞课堂大框架下的形成“一科一模”理念?

尚春香:我校有两个校区三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任务,用固化的模式、统一的流程要求教师“ 统一行动”,不符合我校校情,也不符合教学规律。

一校一模式,全校一盘棋。如果从学校管理角度讲,是有道理和规律可行的,但课堂教学统一环节、统一方法、统一操作,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培育,容易出现“以新僵化代替旧僵化,以行政化压制教改”行为的局面。“教学个性鲜明,课堂百花齐放”,是我们的课改追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的“一科一模”渐渐成型,如小学语文“整组推进、主题阅读”、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小学英语“情智共生、活力课堂”等。初中学段,则根据各学科特色,逐步形成了语文:整合式;数学:问题式;英语:情境式;政治:案例式……这种学校大框架下的“一科一模”,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既贯彻了学校的课堂变革思想,又给不同学科留下了“个性”空间,打破了“一个学校一个模式”的课改模式,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7.如何理解“思维碰撞”的“碰撞”含义?从外在表现上如何观察“思维碰撞”?思维碰撞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崔成林什么是“碰撞”呢?我们认为:碰撞即对话,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碰撞即论证,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论、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碰撞即产出,通过思维碰撞即教学互动、思维对话和严谨的论证过程,最终要产出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成果包含外显成果和内隐成果两种。高质量的思维碰撞课堂,是“多种见解、彼此磋商、质疑论辩、创意迭出” 的交响乐, 是“节奏清晰、动静谐和、沁人心扉”的协奏曲。思维碰撞课堂有三个外显特征,即相互倾听、交互反馈、产出成果,而内隐是互惠互利、智慧生成、人格独立。思维碰撞课堂认为:课堂活力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对话交流。

思维碰撞课堂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具体的内容在我们的《思维碰撞课堂观察本》中有详尽的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思维碰撞课堂建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目的是引导教师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目前使用的是“深化阶段的观察指标”,内容主要有“优质问题、主题活动、介入评价、交互反馈、学习支架”五个方面。例如,优质问题的观察角度是:能否引发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是否利于思维对话和深度学习?是否经过课程整合和生本化设计?主题活动的观察角度:是否围绕主问题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展开?听说读写是否关注到批判性思维特征?目的是引领课堂的内涵和深度,减少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误读。

8.由于诸多因素,新课改后课堂变革阻力重重,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思维碰撞课堂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困难的经验值得分享?

程和方:思维碰撞课堂建构,经历了问题“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程,至今,我们仍在不断跋涉,所以,我们常说“思维碰撞,在路上”。

我校是泰安市唯一的对外窗口学校,教学成绩优异,改造前初中已经中考“十连冠”,小学也是“挤破头”,生源无忧,师资雄厚。而且学校“万众瞩目”,社会环境压力巨大。人数多、学段多、荣誉多的泰安市实验学校如同一列载重火车,如果调头,“惯性”的危险可想而知……

如果说经验,我想在如今艰难的课改环境下,敢于提出课堂改造,并且“站住脚、扎下根、长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需要学校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结起来有四点经验:整体化推进、攀登式改造、集慧式发展、制度化保障。

在课堂变革中,我们没有采用“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手段,“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是竭力寻找教师实践智慧和教学先进理论的共鸣点,竭力发掘传统教学与课改课堂的精华点、结合点,进行组合优化,提炼符合教学规律且便于教师操作的实践策略,在循序渐进中逼退应试教学、祛除异化课堂。我们的步伐虽然慢,但稳且不偏向。

强光峰思维碰撞课堂的成功探索,我认为关键有四条经验:一是科学论证的方向选择,基于校本的课改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这个指向就是学与教的变革与效益;二是合理实用的方案设计,课改方案是一张蓝图,基于校本的课改方案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行科学论证;三是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课改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是一个“实践—总结—提升—推广—再实践”的过程;四是团结有力的行政推动,要由校长亲自挂帅,校领导班子要团结坚定,组织调动得力,全体师生参与,特别是要建立一个能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中穿行的“课改先头部队”和“理论支撑团队”,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同步推进,要把课改过程作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尤其是当教师遇到问题时,要培训要研讨,找到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办法,为教改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些经验值得许多课改学校认真体味和学习。

崔成林:课堂改造举步维艰,除了体制、文化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外,“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也是阻碍教改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影响教师课改积极性的“两大纠结”“三座大山”:“两大纠结”,是指教师认为“课堂互动,会影响教学进度;活动建构,会影响应试成绩”;“三座大山”,是指“小组学习,教学变革的鸡肋;生生对话,难以企及的梦想;课堂评价,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些技术上的困难极大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步伐。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帮助教师“绕过这个弯”“跨过这堵墙”,教师的课改热情就难以保持,课改的可行性也会受到怀疑。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课堂攻关课题组,在新课改的深水区涉水,并找到了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处方”,帮助教师破解一个个难题,这也是思维碰撞课堂能够良性推进的经验之一。(本刊编辑部)


程和方: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学能手,泰安市功勋教师。

强光峰:山东省泰安市教学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山东省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会主任,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尚春香: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泰安市功勋教师。

朱金平: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初中部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泰山名师”,泰安市优秀教师。

崔成林: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远程培训课程专家,泰安市功勋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