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泾州时写的代表作《安定城楼》。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说“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源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王茂元拜泾源节度使,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的女婿。不久,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有感,写此遣怀。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节度泾源,至开成四年犹在泾源。因唐之泾源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泾州城东丰台湫池即“美女湫”。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两句:《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李商隐的七律诗中,这首诗写得气魄非凡,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 这是一首不朽的政治抒情诗,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典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前两联忧念国事,感慨身世,哀婉中见愤激。后两联自抒伟抱,抨击腐恶,振拔处见雄放。全诗赋比交替,虚实相生,文情跌宕,气势磅礴,学杜甫七律而独得精髓。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安定城楼》,是官场失败者心境尽现的代表作,凡经历了官职被人谗言而失,或被人顶替,或已完成提名、察考、审批等程序而在发榜时却无,或当官不是看政绩而是靠关系,或不会行关系只知干事并未升迁,或功勋卓著却被下狱等等古代官场弊端之后的当事人都可以在安定城楼上吟出《安定城楼》的韵味。 李商隐在泾州创作的一些诗歌中的意象也成为他以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贾谊、青鸟、锦瑟、西王母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他以后的诗作中。 李商隐在泾州的生活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他人生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得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