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 《安定城楼》

 hjmhjmhjmm 2016-09-10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译文】 我平生一直想在年老头白时归隐江湖,自在地安度晚年;但希望是在建立一番回转天地的大事业之后,才驾一叶扁舟归去。

  【出典】 晚唐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注:


   1、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2、注释:

     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枝外:一作“枝上”。

     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垂涕:一作“垂泪”。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时常向往。

     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3、译文1: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译文2:

   高大绵长的城墙上,有百尺的城楼。在那绿杨林子外面,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远游。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译文3:

   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绿杨树边的洲渚眼底尽收。贾谊上书未售泪涕流,王粲春日登楼思远游。一生淡泊名利老时归隐,功成名就以后再乘舟。俊鸟那里会去吃臭鼠肉,我根本无意与你们争斗。

   译文4:

   独自登临安定城楼,汀洲美景尽收眼底。想起当年贾谊作《治安策》痛陈时事,王粲远游避祸荆州,却都是一身抱负空投,英才埋骨于荒冢。虽然如此,先贤往事历历,但我仍盼望他日能得君垂顾,作一番报国安邦以筹天下的大事,等到白发皓首,发疏齿摇,也就学陶朱公放一小舟纵情江湖,岂不快哉?可是,可是如今天下小人之心横肆。就如那鸱鹰嘴含腐鼠,一心一意的提防鵷雏要来抢夺,却不知那鵷雏其实根本不屑一顾啊。


   4、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叫李嗣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5、《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清代查慎行谓“王半山(安石)最赏此联,细味之,大有杜意”(《查初白十二种诗评》)。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纪昀:“江湖”、“扁舟”之兴,俱自“汀洲”生出。故次句非趁韵凑景。五六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世但喜其浮艳雕镌之作,而义山之真面隐矣。许印芳:五六句,上四字须作一顿,下三字转出意思,方有味。言己长念江湖不忘,而归必在白发之时,所以然者,为欲挽回天地也;天地既回,而后可入扁舟,归江湖耳。句中层折,暗转暗递,出语浑沦,不露筋骨,此真少陵嫡派。(《瀛奎律髓汇评》)


   6、《安定城楼》的全诗是: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诗是李商隐于开成三年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写的。其时他饱受朋党倾轧之苦,心情十分沉重。诗中他以西汉汉文帝时的青年政治家贾谊和东汉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自比,抒发了他要干一番大事(欲回天地)的心情和干完大事后退隐江湖(入扁舟)的愿望。

   “永忆江湖归白发”是说长期打算,永远向往在年老后回归民间,回归自然。当然在回归前希望做一番回天转地的大事业。

    中国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脱不开儒家文化的处世思维:“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如果运气好,事业发达,可以做官的话,就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一番事业,如果运气不好,自己也贫困潦倒的话,就想办法退身江湖,保全自己。范仲淹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种想法的写照。

   因此知识分子无不在庙堂和江湖,即朝庭和民间寻觅栖息所。朝庭可以做官,可以施展抱负,可以作威作福,因此常常有很大的引诱力,但官场险恶,,因此江湖有时也有很强的感召力。

   比如陶渊明,在官场不舒服,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守拙归园田”,走向了江湖。,并且自认为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江湖中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得非常自在愉快。

   又比如李白,起先削尖脑袋拼命想做官,后来做了官之后才知道官味并不好,于是他长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回归了江湖。

   总之江湖永远是知识分子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在官场操劳,疲倦了,厌烦了,就走向江湖,伸展一下疲惫的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又是一番新的天地。除非江湖也被官场控制和垄断,像建国后有几个历史时期那样,官场上把你驱逐出来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工资。)但在江湖并不给你自由和尊严(戴上帽子,交给群众管制,监督劳动。)许多知识分子最后只好选择自杀,因为在官场和民间他遭到了全面专政,已经没有了路。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在很少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一般情况下江湖的大门永远畅开,永远四通八达。因此许多人都“永忆江湖”,希望年老后回归和投入(归白发)江湖。


    7、每读史至一个王朝的末期,历史的记载常给人留下一堆杂乱无章的印象。民生的困苦触目惊心,宫廷上走马换灯式的变局似一幕幕层出不穷的闹剧。世相的纷繁无序令人眼花缭乱,一种无力回天的败落近乎宿命般难以理喻。有唐一代因其辉煌的文治武功引后人无限遐想,而它耗散心魄的过程就尤其使人扼腕长叹。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华民族千古之痛,历史从灿烂的顶峰开始跌落。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一次又一次重挫帝国的元气。及至晚唐,国运变得愈来愈扑朔迷离,整个民族仿佛是漂流在大海上的航船失去了目标。政治上旧弊未除而新患又生,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牛李党争” 加重了朝纲的腐败。这一次朋党之间的倾轧就连晚唐最伟大的诗人也莫名其妙地深陷其中无以自拔,给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添上了怅惘的一笔


    这位大诗人就是唐代诗坛的殿军入物李商隐,他身后家喻户晓的声名比之其一生的坎坷遭遇常令人不胜唏嘘。诗人早年的经历就颇值得同情,九岁丧父,家无长物,生活困窘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 作为长子且身后尚有弟妹五人,他肩上的担子也够沉的了。为了全家的生计,他在历世择业上没多少选择的余地。这位家无恒产且出生小官僚家庭的读书人,做官成了唯一的出路。在那个以诗文取仕的时代,所幸的是他从少年起就练就了一手好文章,以至于因擅长古文早早就与一些士大夫开始了交游。


    李商隐十七岁时,不知是因为父执的关系还是文章出众,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李商隐入幕任巡官。这对饱受艰虞困顿的李商隐来说,无疑是一次无法推拒的机会,他欣然入幕,踌躇满志,而未来的遭际也在此埋下了伏笔。


    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一派与李德裕,郑覃为首的一派,长期而激烈的政治倾轧。他们在政见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大的分岐和对立,而主要为派系之间的意气和权力之争。他们互相攻讦弄得朝廷上乌烟瘴气,以至唐文宗都慨叹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而令狐楚就是牛党的重要成员,曾官拜宰相,权倾一时。


   令狐楚其人倒颇有才具。唐代官方文书通用今体(四六),善于做骈文是仕进的顺利条件之一。而令狐楚则是做今体章奏的高手,就连爱好文墨的唐德宗也对其称许有加。李商隐入幕后,令狐楚对他格外关照,亲自指导他做今体文,并让他与其子令狐绹交往。很快李商隐就青出干蓝,以擅长今体文而名闻当世。此时的科场也为朋党之争所渗透,李商隐曾两次赴京应进士举都名落孙山,直到李商隐二十五岁第三次应考时,才由己成为朝廷重臣的令狐绹的力荐下登进士第。应该说令狐一家是有恩于李商隐的,李商隐对此也心存感激。他曾在<<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中写道“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表达了自己对令狐楚的知遇之恩的深深谢意。到后来与令狐绹疏远和反目时,他每忆起当年的交游和情谊就伤感不已。


   导致李商隐后来处境尴尬并终身郁郁不得志的原由是:李商隐在令狐楚死后不久,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而王茂元当时被视为李党。更以其对李商隐的赏识,把自己美丽聪明的女儿也嫁给了他。由此遭到令狐绹的忌恨,视之为“背恩无行”。其实当时的李商隐位微年轻,对朝廷显贵们之间的恩怨未必知情,何况他也急需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他从来对党派之争毫无兴趣,也没料到以后竟如此为他人所不容。而令狐绹纯属一位政客,既无乃父之能又心胸狭窄。李商隐虽为此反复向他解释,令狐绹仍一直耿耿于怀不予谅解。李商隐在<<九曰>>这首诗中曾因此感叹道:


   曾共山翁把酒时, 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 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 空叫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 东阁无因得再窥.


   就诗歌而论,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 而且今体章奏的水平赫赫有名. 以唐代对诗文的重视, 他被擢拔而列居显宦应该不是难事. 何况他满脑子忠君报国的思想, 一心渴望建功立业, 也颇留意于官场上的进取. 他辗转于各幕府之间, 虽所任吏职都不高, 却常为主政者器重并委以重任. 如郑亚出为桂州刺使, 桂管观察使期间, 李商隐被延聘为幕府中的支使掌书记. 郑亚不仅在重要章奏上依仗他, 还为了交通诸侯争取援助, 曾派李商隐出使江陵, 与任荆南节度使的郑肃发展紧密的关系. 当郑亚治下的昭州缺乏刺使的适当人选时, 竟派只有幕职的李商隐暂摄昭州. 这些都说明李商隐是颇具政治才干的. 象他这样一位有抱负的杰出人才, 在朝中每次只能得到一个不过六品的闲官. 逼得他屡次离开长安而侧身幕府浪迹天涯. 唐代士大夫是重视朝官轻视外任的, 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在朝中所遭受的排挤有多大, 一首<<安定城楼>>道尽了个中滋味: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雏竟未休.


   不幸和苦难虽难免令人意气消沉, 但愤而为文也使李商隐的诗歌不同寻常起来. 政治上的忌讳导致他的诗朦胧晦涩, 意旨幽远. 心中的郁悒所孕育的慷慨之气, 使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直追杜甫. 王安石说:” 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 唯义山一人而已”, 可谓不刊之论. 在他诗中时常表现出来的缠绵悱恻之情, 是他多愁善感的性格富于审美意味的流露. 而他化用典故之妙, 能指和所指浑然一体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从古至今无人能出其之右.


    纵观李商隐凄苦的一生, 也许对他最大的打击来自夫人王氏的早逝. 夫妻俩感情相当好, 对处处受挫长期漂泊在外的李商隐来说, 这个美满的家庭无疑是他精神上的重镇. 王氏的去世不但使李商隐失去了一位相依为命的伴侣, 也使儿女们幼失慈母孤苦无依. 他沉痛地叹道:”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忘.” 从此以后李商隐变得意绪萧然, 情绪大大低落. 他在梓州刺史, 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孤独自怜, 很少与人来往. 柳仲郢举行的宴会和游乐, 他也常常称病不去. 甚至为排遣愁闷一度以佞佛相慰,自己出钱在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创建了石壁五间,并用金字勒妙法莲华经七卷。大概因为看到李商隐中年丧妻,生活孤独,柳仲郢曾打算赐一名乐伎给他,但李商隐却婉言辞谢,这可以看出他对亡妻的感情之深。刻骨铭心的痛苦加深了他独特的凄美忧伤之情,在他千古传颂的名篇《锦瑟》一诗中臻于极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李商隐晚年所作的自叙诗,是他最令人着迷也被人诠释最多的佳作。这是他一生诗化的概括,其意蕴深致,斑驳陆离,朦胧凄美的艺术形象,可谓诗史上晚唐钟声最动人肺腑的鸣响。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后诗唐之风就一撅不振了,而帝国在千疮百孔中也加快了衰亡的步伐。


   与李商隐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其命运也与他有相似之处。一位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他不仅诗文卓异,也极富政治头脑,还熟知兵法。他作的《难言》一文针对时政鞭辟入里。武宗朝讨刘稹时,他上书李德裕言兵事,史载讨平刘稹的过程“略如牧策”。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终其一生也未能出将入相列位高官。原因是他曾入过牛僧儒的幕府,被视为牛党,遭到李党的排斥。他因此渐趋颓废,以至于后来不无自嘲地写道:“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幸名。”李商隐很赞赏杜牧的才华,曾赋诗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这不仅是对杜牧的辨护和安慰,也是夫子自道。


    温庭筠也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是唐代最重要和带开创性的词宗,与李商隐情同手足,时人号为“温李”。这位生活浪漫又性格傲岸的文人,也是因得罪了权贵而不得志。《唐诗纪事》里载:“宣皇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庭筠) 修撰, 密进之, 戒令勿泄, 而遽言于人, 由是疏之。” 这种剽袭他人诗文而后恼羞成怒的行径, 可看出令狐绹人品之低劣。


   李商隐晚境之凄凉真让人不忍去想象, 历史的记载对此仅片言只语, 语焉不详, 只能从他诗文中才能找到令人黯然神伤的心迹.


   燕雁迢迢隔上林, 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关险, 天外山惟玉垒深.


  日向花间留反照, 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巳制思乡泪, 更入新年恐不禁.


   <<写意>>


   世道艰难之叹, 穷愁末路之悲, 融入这如画的诗境之中,其迷茫怅惘之情, 与早年奋发有为之慨恍如隔世. 诗人四十六岁就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怀才不遇的一生, 他死后仅仅四十八年, 大唐帝国就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坍塌.

   

   8、"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潜藏其中的无奈与时间沉淀后透出的沧桑感,让人感慨。

 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孔,也许不难看出,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似乎总有一种隐逸情结.造成这种情结的也许有各个时代的客观原因,或者文人自身的心态,但是也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某些无法化解的遗憾.

 于丹说:让我们用一生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其实,有很多遗憾是一生也化解不了的

 比如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

 比如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

 比如说:"数风流人物俱往矣"的遗憾.没有谁可以超越时间的力量去化解无法化解的遗憾,而某些遗憾有时却可以穿越时间的长度,把那些遗憾中的沧桑感概传递到今天.比如说廉颇老矣的遗憾.纵使有一腔碧血,满怀热诚,可是岁月不饶人,怎样去克制自然生命衰竭的力量去展现自己的赤胆忠心呢?也许此时只有无奈而认命的摇摇头,悄然走远.于是也就有了"永忆江湖归白发"的遗憾.是的,岁月不等人,没有人可以改变人生的长度,即使在以前所有的岁月里无限的添加了生命的厚度,仍然没有可能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那么即使白发归去,未必就是甘心的.也就正是由于不甘心才会永永忆江湖。

 

   9、李商隐的用典,是出于不得已。在政治理想上,他受儒道两家综合影响,“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想要像范蠡一样做出一番回旋天地的事业,然后归隐江湖。然而他出身寒微,一生寄人篱下,辗转于牛李党争两派之间,科考受排挤,又失去政治自由。长期的幕僚生活,压抑了他的身心。他的爱情之路更多痛苦与忧郁,与洛阳柳枝、玉阳宋真人、妻子王氏的三次恋爱,均多波折与阻隔。政治的失意、爱情的多折在那个礼教社会中都是敏感话题,再加上处境的恶劣,身份的卑下,抑郁、感伤、内向的个性特质,使诗人经常心事钳口难言,“几欲是吞声”。把这些不得已表现在诗中,他多用典故、隐语等曲折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当前的问题。


    出于表现内在情感的必须,围绕主题,在政治诗、咏史诗中李商隐多用那些与自己身世相似或自己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融入诗中。譬如贾谊,这一寄托了诗人政治理想的人物,在义山诗中多次出现。有咏史题材的《贾生》,全篇用史事,仅选取汉文帝召见贾生长谈却“不问苍生问鬼神”一事来推陈出新。“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空闻迁贾谊”,“贾傅承尘破庙风”等等,各自用贾谊生平一事切合主题,烘托诗人感于身世、不失上进又受压抑而产生的时刻不同的内心情感体验。诗人的主观感受与依据它选取的典故本身的意蕴达到浑然天成之境,令读者感觉新鲜、真实、贴切、完美。


    现实生活的残酷令诗人身心颓废,茫然不知所措中他陷入一个梦幻世界。他的爱情诗,就选取了一系列来自神话传奇的非现实色彩的典故意象,诸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神女、碧城、灵风、梦雨、紫府、瑶台、秦楼等等,构筑他那虚无缥缈的仙境或不可抵达的梦境。这些典故包含有凄迷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蕴,把诗人朦胧、迷离、虚无、执着、伤感的内在心境展露无疑、烘托到位。同样,他们是为主题--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和追求幻灭的怅惘服务的,把主客观意识融于一炉,于婉曲之中见深挚,诗歌的形式与意境统为一体,相得益彰。


   10、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有一种情节呢——仕或者隐。


   中国知识分子想要“出仕”的传统应是出自儒家。《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试想一下,古代读书人既不耕作,也不经商。但“士农工商”,知识分子反而是最高的一个阶层,这是为何?就是因为读书人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抱负,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理想。因此,知识分子读书就是要“致仕”,这是从始至终儒家的教义。


    但是“出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在大多数时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君不见,古代有多少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白头神伤,具体可读一读《儒林外史》。政治清明时期还好,最多是多参加几次科举,考上了就出头了。若是在政治腐败或是国破家亡之际,那可真是“忧端齐终南”了,有抱负的读书人有志难伸,看着国家一天天衰亡,人民饱受苦难。知识分子们没有办法平天下,就只好退居山林,也就是“隐”。因此“隐居”看似是潇洒,实则包含了读书人的痛苦和辛酸,他们不是不想出仕,而是无可奈何。


    但也不是没有真的喜欢隐居的人,最出名的就是陶渊明了,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写的诗文是真的潇洒。但陶渊明潇洒的同时也有一种对天下人的仁爱之心。我们所熟悉的《桃花源记》表明上看起来是记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实则包含了陶渊明的一种悲叹。文章最后一段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人问津。”那个人人怡然自得的桃花源终究只是世外,俗世之人无法寻得。刘子骥是一个高尚的人,他想去找这个桃花源,为了离开这个痛苦的俗世。但是“寻病终”。之后更加悲哀,桃园已“无人问津”了,这是多么让人悲叹的事情。所以“隐”不是因为不想“仕”而是不能“仕”。


   这样看来仕与隐似乎是相对立的,其实不然,古人都有一种功成身退的想法,就好像张良,帮助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便归隐山林了。这是儒家知识分子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所以中国的仕与隐表面上看起来相反,其实二者也可以相成。


   但无论是仕还是隐,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是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才能做得选择,满脑子功名利禄的人不会为此而痛苦而选择,他们只会投机取巧,贪图富贵。这样的议题根本他们根本不会考虑。

 

   11、那日于午间行走,匆匆掠过两旁春色,一江柔波,只觉脚步急促不得停闲。忽逢一翠枝拂面,才凝神细想缘何而奔走,不过作业之事云云。况时值周末,韶光正好,闲时尚多,我追赶的不过是了却任务之后的下一次任务,忙碌的不过是结束之后的下一次忙碌。如果说这是一种现代疾病,料想不只我一人有此顽疾。在此,并不是质疑奋斗与创造不好,只是奋斗往往会成为人无限扩张的欲望的遮羞布,不光蒙住了别人的眼,更蒙住我们自己的心。我们便是没有脚的一群飞鸟,不知何枝可栖,更忘了如何而栖。


    那日偶然见语文老师在洋槐树荫下躲着抽烟,晨雾未散,草露犹挂,一缕青烟从他指间逸出,飘飘然融化在湿润的水汽里。或许他是因为躲避检查才来这边一解烟瘾之快,又或许此刻他并不如面上一般平静自在。但他吞云吐雾之间分明透着一种闲适,然后灭烟转身,步履略略迟缓地走来。可贵的是,虽身处如此紧锣密鼓的天地间,而步调依旧稳健缓慢,而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也许清欢就是那一支烟的长度、一杯茶的温度、几页书的厚度、一段石路的宽度。由心而生的清欢弥足珍贵,固若金汤。


   清欢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清淡的欢愉,清明的欢愉,清净的欢愉……哪种解释合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是不浓烈不厚重的。剔去了痴贪枉念,剔尽了荣禄功名,来不了轰轰烈烈,亦受不起惊天动地。清欢不过是守着一角的安适,偷一份闲暇,赊一点自在,满足于如春笋般爽口的人生,如浆液般鲜嫩十足的原味。只需六七分饱,然后摇椅一躺,做一场精致的春梦。


   现在想来,单单抱怨这拥挤的天地倒成了人心喧嚣的借口了。何须“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只需“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够了:何须“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只需窗外“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足矣。清欢,清欢,清欢,清净的心底自生欢娱。


   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味的是原来就美的尘世,有味的是安之若素的人心。

 

  12、江湖由来已久,似乎淡泊名利者,便携手相忘于江湖。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江湖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掬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文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两条鱼便缅怀起往日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

江湖在中文中的本义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个词也经常与朝廷(官方政府)相对。如《岳阳楼记》中就用到江湖一词。

什么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么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追溯庄子,历来以寓言的形式阐述玄妙的真理,可谓寸字寸金。江湖,而非溪海,正因为溪水不能容纳更多,给人的感觉更是潺潺细水、清澈见底,我们不能忍心看到浑浊;海,又失之巨大,猛烈而骇人,心中只有敬畏,感觉望而却步。只有江湖,才能真正表现意境,江有溪之隽永绵长、且有奔渤之势,复杂的水境泥沙混杂;湖,另有海之深沉,无穷的生命蕴涵之中。人之悲哀,就在于江湖。

江湖也是热血的,正所谓侠之江湖。数天下英雄,谁又不想成为风清扬、张三丰、、郭靖、杨过这样的传奇人物?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十年求一败而不可得;或开山立派,成为万人景仰的一代宗师。江湖人从来不乏激情。

此外,江湖还无时不充满着憧憬和梦想。像风一样潇洒,象云一样自由;去象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去挥舞着刻有自己名字的宝剑,去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江湖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美的!

但在武侠小说里描写的江湖,多的却是无奈。看着自己的师友至爱喋血黄沙,为报仇也只能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报仇岂有那么容易的?投师访友,是江湖人提高技艺得以报仇的关键,但江湖技艺是不能轻传于人的,更不能滥授给他人。江湖人常说,艺业不可轻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要想把师傅的技艺学到手,不光人要勤恳,要灵醒,更重要的还要讲机缘。《西游记》里孙悟空学艺一段对此有很细致地描述。

大多数江湖人都信命,所以刘皇叔在时运不济时便说:“安心守份,不与命争。”。

而古龙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成为一时经典。至此,江湖的称谓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

其实江湖说白了无非就是一个交际环境,对于武林江湖来讲,不就是和一些武林人士打交道吗?在大多数武侠小说中,似乎离开了八大门派的统一指挥,那些人就叫做邪恶组织。这样江湖就有了门户之争。其实什么正派邪派,无非是同样的利益驱使下做的一些无谓之争,唐寅有句诗说的好:“不见古今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成败千古事,不过是一时的意气之争罢了。

江湖!什么是江湖?江湖又在哪里?其实,只要你愿意,不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叫做江湖。江湖不是什么地方,它不过是人的意愿。社会进步到了今天,网络也是一个江湖。君不见那些天天灌水的大虾,有几个不是通宵达旦、日以继夜的?他们为了把家安在网络,直把双眼熬成了二筒。

我们时下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但你脱离了一个交际圈包括从事的事业。就相当于你脱离了这个江湖,但是依然会有另一个江湖等着你。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一个人存在的。社会便是一个最大的江湖。所以严格讲:我们每个人都生处江湖之中。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13、一直舍不得去无锡,因为无锡在我的梦里很美。因为那里有美丽的太湖,有我的偶像范蠡,有随他扁舟而去的西施,有我喜爱的词人秦观,还有我喜欢的那句词“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但我终究还是来了,还来不及作任何准备,五月二十一日,我就这样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的来了。仿佛要见初恋情人一样,我的心既憧憬又害怕。她真如我想象中那么美吗?她真的是我梦中“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的江南吗?那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太湖美》,仍时时激荡着我心头柔软的情怀。当车从吴江驶过苏州,到达无锡境内的时候,我忍不住向窗外望去,只见一座座青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有的似含羞的少女梳理着发髻,有的如哀怨的少妇眺望远方的情郎,而我仿佛就成了一骑翩翩少年,哒哒的马蹄声不经意间撞入她们的梦里,彼此还来不及回眸,就已经匆匆擦肩而过。

一路的苍翠盛情的将我邀入太湖,一大片水域突然出现在眼前,我分明清晰地看到了它秀丽的轮廓。啊,朝思暮想的太湖啊,我终于见到它了。见过了洞庭湖的渔舟唱晚的诗意,仿佛一辈子不会再被别的湖水迷住,然而望见了你,我还是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它。它的美是一种江南的秀美,是一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婉约之美,也许湖水本身都是一样的,是点缀的山色不同,才会产生这样的区别。站在岳阳楼上仰望八百里洞庭,心中念的是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站在鼋头渚上俯视三万顷太湖,心中念的是那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大小情怀,也许自古就有之。

楚亡国破,屈子悲沉洞庭,可谓之大情怀;越终灭吴,范蠡扁舟而去,可谓小情怀。前者如唐诗一般波澜壮阔、庄严肃穆;后者如宋词一般婉约缠绵、妩媚妖娆。前者是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一种民族骨气的体现;后者是以小我成就大我,是一种人性彰显的觉醒。正如一个男人一样,应该同时具备大情怀与小情怀,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太湖这种小我的情怀,可以追溯到三以天下让的泰伯,这一开国君主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太湖文化,逐渐形成了它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的气质。而对像我这样痴迷于宋词的人,又怎能不喜欢它的那般清丽、明媚的小我情怀。

人应该于天地之间寻求功名,建功立业,若是不能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隐居太湖对于古代文人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如今富庶的太湖岸边,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连隐居此地也不过成了一份遥远的梦。无锡的快速发展让中国震惊,无锡的快速崛树立了苏南模式的成功典范,勤劳奋进的无锡人后来居上,让一块贫穷落后的土地变成了富庶之地。这其中不能不提到容氏家族的贡献,让这里成为民族工业的发源地,让无锡真正走上了工业发展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小上海”。

站在船上,风惬意的吹过脸颊,望着现代而秀美的无锡,又怎能不被它的美打动,怪不得秦少游去世后会选择长眠于此,因为这是一块词人的理想之居,是一块具有小我情怀的人性之城,也是一座包孕吴越的洞天福地。

爱无锡,也爱它“太湖西畔随云去”的小情怀。


   14、“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想起文人骚客的感叹,却抵不过江渚之上渔樵的自在。有为是行动上的积极,无为是精神上的超越。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结识更多出色的朋友,以为这些都是成功的必须经历。可是,成功又究竟是什么?


  或许,成功只是给心找一个归宿,并让它变得丰盈。来做一个能与天地对话的人吧,投身一场美的历程。这样的历程可以让人学会孤独,在孤独中贴近自然。这样的历程可以让人变得平和,用平和面对世界。这样的历程可以让人懂得发现与创造美,用美来诠释一生。


  我知道,一场风景,一段路程,并不太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它只是存在脑海里的一段记忆。这些点滴积累的记忆,或许在某一天,会让你发现,最持久的快乐,不过是与自然心意相通。

 

   15、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如果琐碎庸碌的生活,已使你日渐厌倦,无奈雁阵南飞、冬去春来,走不出岁月既定的循环。如果传奇人生,觥筹交错里,壮志消磨、激情渐逝,不经意已是人海浮沉,事故多于浪漫。如果翻涌心事、未曾说出的话语,已若浮云聚散、无所凭倚,不妨暂且搁下手边的事物,随我去做一次心灵的远游。

大时代有大时代的机遇与困窘,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离合悲欢。同看明月繁星,日出日落,有所求,无所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