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具力量的一首诗《安定城楼》,不管多忙,一定要读一读

 qiangk4kzk8us4 2023-08-16 发布于云南

看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听她讲词,讲到李商隐这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被其深深吸引,自觉又多了一种观点和境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他说:“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再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李商隐诗中难得一见的豁达。

他强调,一定要在成就一番回天转地的事业后,才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而不是经历生活的困苦,仕途的坎坷,人生的不得意后,逃避现实。

公元838年,李商隐参加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于安定城楼,纵目远眺,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商隐。

他不在是那个隐晦难以捉摸的无题诗人,不再是那个哀伤惆怅的仕途失意客,更像是一个充满了斗志与信心的青年。

他有足够坚强的意志,足够坚定的信心,去完成他的人生理想,去面对途中的雨打风吹。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他把自己比作年少有为的贾谊和春日登楼的王粲。

贾谊年少有为,富有才学,原本仕途正盛,却因上书献策得罪君王,呕血而亡,年仅三十三岁。

王粲乃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流寓荆州,依附刘表而不得志。

两人与李商隐可谓同病相怜,都是落魄失意之人。

一个仕途失意,一个寄人篱下,人生的落魄与困窘都集中到了李商隐身上。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他没有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而对鹓雏猜忌个没完。

但这并不重要,他有信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完成他的人生理想。

直到功成身退后,如范蠡一般乘舟远去,泛游五湖,揽江上之清风,掬山间之明月。

所谓“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意思是,重要的不是你什么时候退去,在哪里归隐。重要的是你想做的事有没有做成,想改变的东西有没有改变。

只有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隐退才有意义,才有份量。

如果一个人,年纪青青,什么事情也没做,什么成就也没有,就想着隐居世外,淡然于世,反而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是对人生的一种辜负。

文末点击在看,感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