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多眠睡之少阳与少阴的区别

 johnney908 2015-05-18

《伤寒论》第6条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温病多眠睡之病位在人体中部(半表半里部),是中阳证,也就是少阳证。少阳证的治疗方法是“八法”中的“清”法。少阳不可用“汗、下”法。若发汗亡阳(亡津液)则身热更重故为“身灼热”;若攻下亡血则“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268条:“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条“但欲眠睡”也是少阳证的表现。

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此条“嗜卧”也是少阳证的表现。

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此条“嗜卧”也是少阳证的表现。

凡多眠睡、嗜卧并见脉浮、汗出、口渴、潮热等症状者,即为阳证。反之即为阴证。

如第281条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证但欲寐之病位和少阳证一样,也是在人体中部,只是其病性与少阳证相反。

300条曰:“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凡但欲寐、但欲卧(嗜卧)并见脉沉、无汗或汗出不烦,口不渴或口渴不欲多饮者,即为阴证。

试以病案一例,鉴别少阴证多眠睡。

患儿女童2岁半,于今年9月下旬病发热,测腋下体温38.6,咳嗽呕吐不欲食,食入即呕吐,四肢及胸腹出丘疹发痒,尿少色如浓茶,已四日不大便,手热足温,精神不佳,多眠睡,上午和下午都能睡三四个小时,平时患儿只在中午睡3个小时。舌淡红微暗苔白脉数寸浮尺沉,与大柴胡汤,服药后满头大汗,体温不降,晚上体温38.7。次日仍咳嗽呕吐不欲食,四肢及胸腹丘疹不退反泛至头面,不大便,手热足温,精神不佳嗜睡,易麻杏甘石汤加附子,服汤后体温降至37.4。次日仍咳嗽不欲食,皮疹减少,尿量稍增色黄,不大便,手热足温,精神有好转,无嗜睡,续服麻杏甘石汤加附子,服汤后体温不升不降。次日仍咳嗽,有点想吃饭,皮疹减少,与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大枣,服药后大便一次初硬后溏,体温降至36.9,晚上患儿主动要求吃饭,胃口开,精神好。次日测体温36.8,咳嗽减轻,双下肢散发痒疹三四个,手足温,尿量基本如常色黄,没有大便,饮食较少,精神如常,与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大枣合麻杏甘石汤。次日皮疹消退,体温36.7,仍咳嗽,饮食较少,精神如常,仍与真武汤加味病愈。

按:患儿发热期间始终手热。从此案方知手热也有附子证,关键在于饮食如何。能食者可攻邪,不欲食、食入即吐者当温复中气。邪实正虚者法当先扶正后攻邪。否则攻邪败正,命悬一线。

    简释:多眠睡若为少阳邪热所致,应表现为心烦不安、呼吸气粗,如《伤寒论》第6条所说“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此病案患儿安卧无烦,虽然尿少、不大便、手热,这个“多眠睡”也不是少阳证的表现,而是少阴证的表现。与大柴胡汤体温不降,也佐证了此“多眠睡”不是少阳证。次日与麻杏甘石汤加附子,体温下降,是附子温少阴的作用。再次日续服麻杏甘石汤加附子,体温不升不降,也佐证了麻杏甘石汤不符合此病证。后日与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大枣,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证明了此病证为少阴证。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大枣,就是四逆汤加芍药茯苓白术细辛五味子生姜大枣。此病案患儿食入即呕吐、多眠睡,有如第300条“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这是少阴重证。此时没有下利还好治,如果迁延至自下利时,病情就濒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