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楼的吟唱 把辉煌、破旧还有一种生活带向历史

 方珺逸 2015-05-19
金陵东路骑楼已不复往昔的热闹,但古老沧桑却累积出另外的财富。金陵东路骑楼已不复往昔的热闹,但古老沧桑却累积出另外的财富。

  晨报记者 何雯亚 摄影报道

  金陵东路的骑楼要拆了?一位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的微博,让金陵东路的骑楼再次引起关注。众所周知,“骑楼”是金陵东路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所谓“骑楼”,就是在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打通为行人走廊,上方的二楼楼层状如“骑”在一楼之上。骑楼的由来,有说中国古已有之,系传统“不见天街”的变形;有说乃洋人东来,不适应热带气候,为求凉爽,在洋楼前加盖一层“廊房”,随着洋势力扩张,便在南亚、东南亚、华南遍地开花。

  原名法大马路的金陵东路,由从闽广迁来的许多广东籍居民聚居于此,并修建起广东骑楼式建筑。这种骑楼既能挡雨又能避阳。据记载,这些骑楼于1912年至1929年陆续兴建。可以说,上海“骑楼”是南洋文化的一种传承。

  上世纪80年代初,为减轻南京路、淮海路的客流压力,上海在金陵东路开辟出新的商市街,南京路上许多名特商店都在此设有分号。当然,随着新的商业中心崛起,如今的金陵东路不复往日热闹。10多年前,由于城市的发展,金陵东路上的骑楼拆掉了一部分。

  来到江西南路金陵东路路口,骑楼的墙壁已写上“拆”字。当记者走进这些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大多数老住客已搬走。沿街商铺的老人介绍,因为老房子要合用灶披间,洗浴也不方便,老房客一直在流失,坚守的多是年迈的老人和外来租客。顺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由于年久失修,不少房子的墙壁斑驳,所有能储物的空间几乎被占满。

  毫无疑问,有的人愿意离开这里改善居住条件,有的人仍留恋着这里的气息。还有,就是一些历史建筑爱好者希望能保留这一份独特。没有谁错。

  大约如此吧,骑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承载了一段珍贵的时空密码,倘若丢失了,找回就很难。听说,骑楼门面将保留。

  从金陵东路向陆家嘴望去,上海的三座高楼魏然耸立,仿佛近在咫尺。骑楼如果是人的话,此刻会涌起怎样的感受?但愿不是自惭形秽。因为,你也有他们没有的东西,老建筑的外表下潜伏着的是温润生动的城市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