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食品药品网

 尘世呓语 2015-05-20
       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住院检查,血常规化验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面对密密麻麻20多项的血常规化验单,很多人往往只会看上面的箭头,向上表示结果高出正常值,向下则表示低于正常值。但具体到每一项升高或降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有人仅仅因为一张异常的血常规化验单,而被发现患上了结肠肿瘤,你会相信吗?

  化验单重点看三种细胞计数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主鸿鹄告诉记者,血常规之所以叫“常规”,就是因为这个检查太重要了,从一张化验单中可以反映出来的信息量非常大,不仅是血液系统,甚至其他很多系统的异常,包括肿瘤都可以很早就反应在血常规检查中。

  “曾有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性患者,身体没有不适,只是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红蛋白偏低而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主鸿鹄说,但缺铁性贫血都是有原因的,于是医生就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变化。问起这个,患者才说自己的大便不一样了,由原来每天1次变为了两三次。医生建议他做个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结肠长了肿瘤。肿瘤不仅影响排便习惯,还导致肠道内长期隐性失血,最后就以缺铁性贫血表现出来。这位患者后来及时手术切除了肿瘤,术后恢复良好,这得益于对血常规异常信号的高度警惕。

  那么,面对多达20余项的血常规,我们该关注什么呢?主鸿鹄指出,最重要的是3项: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因为这3项分别反映了人体外周血中最主要的3种成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

  因为每家医院化验用的仪器都不相同,机器之间会有误差,因此,虽然血常规正常值有国家统一的标准,但每家医院的正常值仍然可以略有不同,每张化验单上都会标明该医院的标准值。

  另外,如果化验单上的异常值比正常值只升高或降低一点点,其意义并不太大。只有当与正常值至少相差10%~20%以上时,异常结果才有临床意义。

  白血病不都是白细胞高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正常白细胞计数为(3.50~10.00)×109/升,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值得关注。

  1.升高

  主鸿鹄介绍说,一张血常规如果血红蛋白、血小板都正常,只有白细胞升高,一般分三种情况考虑。

  当白细胞在(10.00~30.00)×109/升之间,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细菌感染。比如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白细胞总数往往会升高,并且通常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其他白细胞比例相应下降。

  当白细胞数超过30.00×109/升,医生就要考虑血液性疾病的可能了,做一个简单的血液涂片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对于儿童和青壮年来说,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升到这么高也是有的。”主鸿鹄说。

  当白细胞数超过50.00×109/升,恶性血液病白血病的可能非常大,会超过90%。“但不是说所有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都会升这么高。”主鸿鹄强调,一般超过90%的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会升高,而急性白血病中有60%~70%升高,其余的可以正常,甚至降低。

  2.减低

  白细胞计数减低的情况在门诊也很常见,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病毒感染。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流行性感冒,可能当时出现白细胞减少,但持续2~4周后又会自行恢复正常。白细胞减低的另一类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科疾病。

  很多药物也可引起白细胞的减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周颖介绍说,特别是抗菌药一类,如头孢类抗菌药导致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率在10%左右;喹诺酮类抗菌药(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及某些青霉素(哌拉西林)等都可引起可逆性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多数抗感冒药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服用这些药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抗肿瘤药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药(如特拉唑嗪)也会降低白细胞计数。抗肿瘤药引起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其次是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

  周颖强调,药物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是复杂的,一种药物可能对多个检测产生影响,像抗肿瘤药既可以减低白细胞,又可引起血小板降低;一种检测又可受多种药物的影响。如果想要鉴别化验结果是否受某种药物的影响,一般有两种方法:换用对检验结果没有影响的药物后再做检查;或者病情允许,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做检查进行对比。

  贫血时看看红细胞大小

  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它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重要的红细胞造血原料。正常红细胞计数为(3.80~5.10)×109/升;正常血红蛋白值为115~150克/升。

  1.升高

  主鸿鹄介绍说,当血红蛋白轻微升高时,往往是一种机体代偿性反应,如运动员经常需要消耗大量氧气;高原上空气稀薄,长期居住的人也会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也会造成血红蛋白代偿性升高。

  但如果血红蛋白升高超过200克/升时,就需要考虑一种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恶性血液病。这些患者由于红细胞太多,使血液变得黏稠,极易诱发血栓,导致脑梗塞、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2.减低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主鸿鹄指出,一旦出现贫血,首先要区分是血液系统疾病,还是非血液性疾病所致。另外,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其正常范围是82%~100%。根据红细胞体积的大小,临床上把贫血分为三类。

  MCV<82fl,属于“小细胞性贫血”。主鸿鹄介绍说,此类贫血占门诊贫血患者的近一半,主要是由于造血的原材料,如铁剂摄入不够或流失过多,导致作为红细胞支架的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影响了红细胞长大。见于长期挑食、节食、素食的人以及月经过多的女性。饮浓茶、喝咖啡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另外,恶性肿瘤患者也经常以缺铁性贫血作为首发症状。

  MCV>100fl,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即红细胞的个头偏大,最常见由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红细胞细胞核的生成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一旦缺乏,红细胞就会出现发育不平衡,细胞体积不断长大,但内部却不成熟,输送氧气的功能也降低。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偏食导致叶酸、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人体肠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导致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受抑制等。

  MCV在82~100fl时,就是“正细胞性贫血”,临床也很常见。像肾病透析患者,肝功能损伤、肝炎患者等都可以表现出正细胞性贫血,这是由于人体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所致。

  药物降低血小板不可小觑

  一般情况下,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25~350)×109/升,其升高或减低,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升高

  在门诊,经常可以看到血小板轻度升高[(350~500)×109/升]的血常规化验单,可见于10%~2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属于血小板反应性升高。只要给这类患者补铁治疗,血小板就可恢复正常。

  如果血小板升高明显(大于500×109/升),则需要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由于骨髓中制造血小板的细胞大量增殖引起血小板过度产生所致。血管中的血小板过多,也会引起血液变黏稠,易导致血栓生成,需要及时处理。

  2.减低

  相比血小板升高,血小板减低更多见。主鸿鹄介绍说,血液科最常见的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由于人体内产生了异常的可以破坏血小板的抗体,而导致血小板被大量破坏。另一种血液科常见疾病就是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多,也可以少,但基本上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会降低。

  血小板减低还可以见于药物所致。周颖介绍,各类抗肿瘤药可以杀死血小板,上述可减低白细胞计数的各类抗菌药,也都可引起可逆性的血小板减少。对于这种情况,普通患者无法自行判断血常规异常是否与药物有关,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或临床药师咨询,否则有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所致血小板减低而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有时很危急。据周颖介绍,曾有一位63岁女性患者因做冠状动脉CT增强检查,静脉注射一种造影剂“碘海醇”。结果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患者血小板降到只有8×109/升,次日身体多处出现大片瘀斑,情形非常危急。经过对症治疗并给予输血小板,第4天患者情况才好转,脱离危险。

  主鸿鹄说,手术中常使用抗凝剂肝素,但有5%~10%的患者对此药非常敏感,通常第二次使用后血小板会降得很低,叫“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导致手术伤口出血不止,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血常规检查中的其余项目,公众没必要全部了解。”主鸿鹄强调,公众只需知道,一旦发现化验单中血常规有异常,首先应到血液科找专科医生咨询,看是定期复查血常规,还是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