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的理解是有变化的,刚当老师的时候,以为教育只是把书教好,把学生管住就行了,而且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是花在如何在课堂里教授知识,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并不是工作的重点,因为当时的那所学校是县里的一中,学生是从全县几十万人挑选出来的。 可是随着自己在教师队伍里呆得越久,随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的不断丰富,随着自己的人生阅历的增加,随着自己思考不断深入,越来越发现教育并非像自己刚刚工作时的那种认识,教育也不是简单的考试就能够说得清楚,教育是个细活儿。因为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体,是一个特别需要教师用心、耐心、细心、专心对待的生命体;教师面对这样一个生命体绝对不能只是教完书本知识,并让他们学会应考就完事。因为这个生命体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心理变化的个体,他们并不像机器那样可以随老师的安排,更不能听凭老师的情感、情趣而定。 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是独立的,是需要教师用心呵护,细心关怀,因为教师的用心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尽可能从失误的怪圈里走出来;因为教师的细心是可以察觉学生的细微变化,从这些细微的变化里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这些细微的变化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用心,不是教师一定得全力以赴,而是教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那些需要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判断,假如这个学生犯了错误——上课迟到了,作为老师,我们能够说什么呢?如果我们看到了这个学生他迟到是因为某个失误,是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必须了解他的客观原因。不是随意地批评他们,不是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度来审视他们,而是安静的聆听他的诉说,耐心地聆听他的解释,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让学生知道我们老师的内心情感,知道我们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与细心,让学生知道我们老师是如何去帮助孩子怎样修正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育这可是细活儿,既需要教师真正懂得孩子的内心,也需要教师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述,而且还需要教师真真切切地细细研究孩子出现的那些状况,认认真真地分析这些孩子状态出现的原因。 教师不能急,不能因为学生的不足而着急,不能因为有些问题暂时不能解决而着急,更不能因为学生屡犯错误而着急,学生并不能因为教师的急而改变,学生也不能因为教师的急而幡然悔悟,学生是需要教师像农民那样对待禾苗一样,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是需要教师把教育事业当成农业那般用心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