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莱西一中 2021-01-21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小时候,就听父亲跟我说,他们那个时代,有刚念完小学就去当老师的,这种老师完全是误人子弟,甚至照着书念都念不成句。有时上着课,甚至会被学生轰下台来,可以说是尊严扫地。更为可悲的是,这种老师往往还被冠以“误人子弟”的恶名,有的家长一旦打听到这样的老师教一年级,甚至不惜让孩子晚上一年学,也要避开这个老师。可以说,如避瘟神。

       一名教师,被家长和学生视为瘟神,避之唯恐不及,难道还有比这个更悲哀的吗?

      回头望去,从我求学时代遇到的老师,我觉得父亲所言不虚,确实有这种类型的。不光学生与家长头疼不已,学校也是如此。

       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都瞧不起了,我觉得就失去了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换句话说,就是可以选择走人了。

      这样的老师,如果尚有廉耻之心,那肯定也是痛苦的,因为他不可能从他的教育生活中得到幸福,因为他没有什么成就感,也就不用谈什么幸福感。

      一名教师,要让学生瞧得起,其实就八个字,这八个字念过师范的老师都知道,那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很简单,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准备一缸水。如果我们连学生都不如,又何以为师?韩愈虽然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那是说的师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譬如有的学生从小就学过钢琴,在这方面我不如他,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我依然不如他,那我就无法给他做老师了,让他教我算了。

      有人可能要抬杠,说有的学生写作水平就是超过了老师,这点其实也正常。但是个别的例子不能代替普遍。

      简单说,一名任课老师,偶尔挂在黑板上讲不下去,属于正常(其实已经不太正常,起码说明备课出现了问题),但是如果经常挂在黑板上,对于自己任教学科的知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种老师,还谈什么“学高”,谈什么“为师”?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心参透每一本教材,用心备好每一门课,用心布置每一道题目,思考能不能让学生得到发展和启迪。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选择离开吧。

      “身正为范”,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当老师的,是个良心活。”

      我们要去评价一位老师,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课堂评估。事实上只有教师自己内心最清楚,自己是否用了心,是否把全身心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面对家长的托付,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们能否做到问心无愧,是否做到了心静如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心上,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去践行。我们是不是成为了一名“管杀不管埋”的老师,除了分数之外,什么也不管,只要升学率能上去,只要我们的绩效工资高高的,就可以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当然,还有更为严重的其他一些事情,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学生们都不傻,而且终有一天他们会长大,回头看去,他们自有评价。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一位老师,如果教师节的时候,他已经毕了业的学生,如果总会记得给老师送束花,给老师打个电话,我们就说他是个好老师。如果学生离开后,再也想不起你,我觉得他就应该是个不怎么样的老师。做一个让学生记住一辈子的老师,让学生一辈子都怀念你,这个老师就做到家了,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很容易也很难,容易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容易,难也是难在这个“用心”上。正所谓,世上的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也正如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关键还在于一个“为”还是“不为”的问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今天就写到这里。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